阿波羅網評論員李方認為,當下中國的父母很多都希望子女能擁有高學歷甚至出國留學,未來功成名就,為此傾囊而盡也在所不惜,當然為人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本無可厚非,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卻忽視了最重要的德行教育,同時對孩子的衣食住行全都包攬的情形下,很多孩子失去了學習獨立思考、自由的成長環境。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越多,孩子承受的負擔越多,壓力也會更大。因此中國的父母們包括陪讀媽媽要思考一下,儘早讓孩子自己學習獨立思考,獨立面對未來的生活,這樣才能形成堅韌的個性和良好的品行,孩子還會真正長大。
據各方不完全數據統計,目前在海外陪讀的中國媽媽群體至少已達到十萬人。從最初的富人陪讀,到這幾年的中產陪讀,越來越多中國媽媽向潮水一樣涌到了海外。
光陰如梭,隨著孩子們陸續進入大學,媽媽們也必須得功成身退了。
陪讀之後,媽媽該幹什麼呢?
她們能重返職場,再創輝煌嗎?
她們還會繼續「插手」孩子的學習嗎?
隨著陪讀後時代的悄然到來,無論對已經做好準備,還是沒有做好準備的媽媽,都不可避免要面對陪讀之後的轉型。
沒能進入理想中的藤校,
成了媽媽的陪讀「後遺症」
去年被波士頓大學傳媒專業錄取的豆豆,在進入大學後,就開始針對海外陪讀媽媽進行採訪和研究。豆豆說,她很想通過調查,找到能夠甩掉媽媽的方法。媽媽雖然回國了,但是陪讀卻並沒有結束。
臨出國前,爸爸曾囑咐豆豆,「這次留學的目標就是要考上哈佛這樣的名校,不完成任務,你媽就別回國了!」這是爸爸的期望,也成了豆豆媽在美國陪讀的動力。
不管是搬到波士頓讀高中,還是每個周末開車帶豆豆去哈佛校園溜達,豆豆始終沒有如希望的那樣進入媽媽的夢校。
通常,由媽媽到海外陪讀的家庭,在孩子的教育上,會比普通家庭付出的更多,自然在對孩子的期望值上也更高一些。很多陪讀家庭把進入名校作為留學的終極目標,這也成了陪讀媽媽們的教育任務。
豆豆說:「我媽跟我說,沒有去成藤校,是她五年陪讀之旅的『後遺症』。為了彌補這個遺憾,她必須遠程『遙控』我的學習,這是她作為媽媽的責任。她的目標是讓我本科畢業後能去讀MBA,而且必須是藤校的。現在,我除了修本專業的課程外,還被我媽要求修一些不感興趣、也不擅長的商科課程。由於學習時間太長,我的狀態非常疲勞,效果也不好。我媽媽還把時差調成了和我一樣,每天檢查我的功課。她根本看不懂,但還是要看,生怕我不聽她的話,生怕我沒有朝著藤校方向努力。」
這種留學生活讓豆豆感到疲憊不堪。與她一起合租的兩個留學生,情況也和她一樣,都是在媽媽監督下繼續奮鬥著。她感嘆,為什麼這可怕的「盯人式陪讀」還不結束?
豆豆本以為上了大學,媽媽就會淡出她的生活,沒想到時差都沒能阻斷媽媽的「雞娃」,遠距離也沒有影響媽媽的「插手」。
媽媽的遺憾,豆豆不知道該怎麼消除。現在,她感覺自己是騎虎難下了。親戚朋友們告訴她,聽她媽媽說讀波士頓大學只是本科的選擇,未來豆豆一定是能上哈佛的。這個牛皮吹出去了,媽媽說,想挽回顏面,只能靠豆豆努力了。
豆豆認為,這太不公平了,這個藤校夢她不想為媽媽來圓。她多次找媽媽談過,希望她能給自己自由的選擇。她就想把傳媒專業學好,現在兩種課程一起學,她沒有能力兼顧。
但媽媽認為,豆豆的教育目標還沒有完成,怎麼能停在一個本科文憑就滿足了呢?豆豆說,「我媽已經開始準備來美國了,要現場監督我的學習。」對於媽媽的到來,豆豆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窒息,是始終擺脫不了的親情「綁架」。
重新認識媽媽,放棄勸返職場
放棄職場,很多人為海外陪讀媽媽的這個選擇感到惋惜。但在媽媽們中,對此感到惋惜的卻很少。因為在她們的世界裡,如果職場比陪讀重要,是肯定不會選擇來陪讀的。
豆豆和她的幾個小夥伴做了一份叫做「陪讀後,媽媽們最想做的事情」的網絡調查。
其中,選擇最多的居然是獨自去旅行,而選擇繼續工作的只有兩三個。看到結果,豆豆突然覺得媽媽們也太不上進了吧!
豆豆說:「媽媽們都不想重回職場嗎?為什麼要把我們送出國,讓我們去工作、去成為獨立女性!媽媽的榜樣都沒有立好,怎麼讓我們對女性進入職場有信心呢?」
和豆豆一起做調研的學姐Ann卻認為,海外陪讀就是媽媽們的「職場」。只要一直陪讀,她們就一直在崗。海外陪讀的結束,對媽媽們來說,就是下崗。
Ann曾致力於幫助自己的媽媽重返職場,但經過兩年的努力,她放棄了。當初,她想讓媽媽重返職場,主要是因為Ann希望媽媽能找到一份不錯的職業,她和別人介紹媽媽時也有面子。再其次,就是用工作轉移注意力,不讓媽媽總盯著自己。
曾經,Ann和媽媽說過勵志的話。她對媽媽說,「你看那個網紅鳳姐,沒有好學歷,不是一樣到美國後,找到了工作養活自己嗎?」
Ann男朋友的媽媽是在當陪讀媽媽期間移民的。在美國十幾年,這位媽媽從後廚做到餐廳領班,幹得有聲有色。她總是在媽媽面前表揚男朋友的媽媽,但是媽媽卻根本不為所動。
現在,Ann的媽媽已經結束長達十年的陪讀。她告訴Ann,從海外這份崗位上退下來,辛苦總算結束了,她需要休息和屬於自己的生活。那些讓陪讀媽媽重返職場的言論,看起來很勵志,但是並不是真的了解陪讀媽媽們。
Ann媽媽認為,陪讀媽媽們的委屈無處訴說,「大家都覺得我到海外陪讀是享福,都說我是不缺錢,才能如此從容,好羨慕呀!但是,海外陪讀媽媽在輿論中是弱勢的。孩子、老公也會拿我沒有自己的事業來說我,我很難受。Ann經常鞭策我,我也無法反駁,只能感嘆自己的辛苦,是外人看不見的,包括自己的子女。」
在調查中,Ann發現很多人對陪讀媽媽的態度都是看不起的。他們認為,一個沒有經濟能力的人,就是寄生蟲、附屬品。這種偏見也「植入」到了Ann的觀念中。她覺得,女性需要工作才是獨立的,陪讀不是工作,所以媽媽不是獨立的。
Ann媽媽特別希望,Ann通過研究能夠發現,她這十年的海外陪讀是滿負荷工作,一天都沒法休息。孩子去上學,她做家務;孩子放學,她送孩子去補習;孩子放假,她帶著孩子去旅行;孩子病了,她一個人看著。但她自己病了,卻只能自己忍著。
如果把這些具體的勞動當作一份工作,估計也是一份不錯的職業。如果把這些瑣碎的日常,當作是一份母愛,估計也是一份不薄的情份。重返職場,不應該成為媽媽們的必選項,也不該成為指責她們不上進的理由。
狠甩巨嬰一樣的兒子,徹底結束陪讀
有些陪讀媽媽的目標是把孩子送往名校,有些陪讀媽媽的目標卻是擺脫孩子。同樣在波士頓大學讀書的Leon,嘲笑自己是個媽寶。他加入豆豆的研究項目,主要是想了解,媽媽為什麼不來美國照顧他的生活,為何要「拋棄」他?
Leon今年讀大學二年級,媽媽在他拿到大學offer之後,就立刻起身回國了,把他一個人扔在空無一人的房間裡獨自惆悵。
「我的媽媽罷工了!」有些書呆子氣的Leon至今都是這麼認為的。豆豆受Leon的委託,採訪了他的媽媽。Leon媽媽一聽說要她去美國陪讀,就憤怒了。
她跟豆豆說,「一個20歲的男孩,還天天都是媽媽!媽媽!是不是很可笑呀!我現在每天都在檢討,自己是怎麼把他寵壞的,搞得他生活完全不能自理。我現在都不敢看信息,因為每天他都至少要發幾十條關於生活的問題,還讓我出錢給他請保姆做飯!他完全就是個巨嬰,獨立生活了一年多了,還是什麼都會。我都快崩潰了!」
聽了Leon媽媽劈頭蓋臉的一番話後,豆豆也深有同感。她認識的Leon,雖然是個學霸,項目的問卷調查都是他做的,數據分析清楚且高質量;但是在生活上卻完全是個小白,經常忘記自己的車停哪裡,為此豆豆還幫他找過幾次車。
Leon告訴豆豆,他很不習慣沒有媽媽照顧的生活,都怪媽媽以前把他「服務」的太好了。以前,他衣櫃裡的衣服都是按顏色、功能分好類的。現在,他的衣櫃就是個「垃圾場」。他說,媽媽有美國的十年旅遊簽證,可以一次在美國呆上半年,然後再回國呆幾天,然後再來美國。
Leon的這個建議,立刻被爸媽否定了。媽媽說,堅決不會去陪讀。Leon甚至想過,是不是能製造一場車禍,讓自己受點輕傷,這樣媽媽就能來美國照顧他了。
Leon的媽媽告訴豆豆,她也猶豫過大學期間要不要來美國照顧Leon的生活。但後來她發現,Leon不是弱智,而是懶惰。
以前在國內,學校老師還經常布置作業,讓孩子們在家裡幫著父母一起做家務。到了美國,Leon開始讀中學,學業壓力不小,就忽視了讓他做家務的培訓。春天除草、夏天滅蟲、秋天掃葉、冬天鏟雪,都被Leon媽媽一手包辦。時間一長,Leon就開始「巨嬰化」了。
Leon媽媽說,很後悔沒有培養Leon的自立能力。現在的結果,都是搬著石頭砸自己的腳。
她說,「我已經下定決心了,堅決不會去給一個成年人陪讀。如果我還去照顧他的生活,他就永遠獨立不了。我現在身體好,可以照顧他。如果我老了、死了,誰來照顧他?所以我只能『狠甩』他,給他『斷奶』。」
結語:
無論是否願意,海外陪讀媽媽總有一天要退出孩子的教育和生活。在退出的過程中,媽媽們難免會出現焦慮。這是離別的「陣痛」,如同媽媽放手讓孩子自己學習走路一樣。等他們走穩了,當媽的才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