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逛山姆的中產鄙視鏈,炸出了多少愛裝的人

「還記得過年時朋友圈曬去山姆買瑞士卷和蛋糕的同學,山姆只是個超市啊,貴嗎? 只能說你一年去一次,但是我只不過是採購日用品罷了。 有些人有時候發的日常想體現自己過得很好,但是實際上是個笑話。」

前段時間,有人在網上發了這樣1則帖子:

「從沒逛過山姆超市,被同事嘲諷太窮酸,沒見過世面。」

發帖人稱,因為自己在朋友圈曬了一張去山姆超市購物的照片,就被同事嘲笑了:

「不會吧,你才第一次逛山姆啊,好窮酸啊。」

無獨有偶,短視頻平台上,有人也曬出一段自己在山姆買東西的視頻,配的文案是這樣的:

「還記得過年時朋友圈曬去山姆買瑞士卷和蛋糕的同學,山姆只是個超市啊,貴嗎?

只能說你一年去一次,但是我只不過是採購日用品罷了。

有些人有時候發的日常想體現自己過得很好,但是實際上是個笑話。」

評論區里,很多網友看不慣她高高在上、秀優越的語氣,直接嘲諷值拉滿、火力全開:

「別人過年發的朋友圈你能記到現在啊?」

「那個,真正有點小錢的人,誰會盯著朋友圈裡誰去買了蛋糕和瑞士卷呢?」

「你說話特別像那種,窮了大半輩子最近有點小錢了,自命不凡了開始看不起別人了,其實還蠻可憐的。」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逛得起山姆」成了檢驗一個人是否是中產、有沒有錢的衡量標準之一。

這家需要交260元會員費才能進去購物的大型倉儲式「高端」超市,在網紅的大力宣傳下,這幾年在國內的熱度居高不下。

很多年輕人捨不得辦卡,所以常常選擇代購,或者找親戚朋友借卡的方式,去逛一次山姆。

並在朋友圈曬出,自己買了山姆的網紅產品:瑞士卷、麻薯、烤雞、小青檸的照片。

一部分充滿了優越感的「偽中產人士」,為了彰顯出自己是真金白銀花的錢進的山姆,言辭間總是喜歡暗戳戳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

「不明白去一次山姆有什麼好曬的,不就是普通超市而已嘛。」

「只有窮人才會光盯著麻薯、烤雞之類的買吧,我們都是去買谷飼牛仔骨、熟成比目魚的。」

說實話,字裡行間都在嫌棄別人Low、戳穿別人小小的幸福;

迫不及待地想要碾壓別人、高人一等的這種行為,在我看來才是真正的Low。

現在網際網路嫌貧愛富、動不動就看不起別人的風氣,嚴重到什麼程度了呢?

小某書上有人上傳了一張粉色高跟鞋的照片,發帖求助大家,想知道這到底是什麼牌子。

結果評論區里,點讚最高的幾條,畫風都是這樣的:

「說句不好聽的,這個標挺典型的,你如果不認識,要不就別問了。」

「贊同,如果連這個標都不認識的話,說明平時也沒消費到這種級別的東西,還是別買了。」

「如果你不認識這個標,說明你不能消費它了。」

言語裡那種高高在上的悲憫都快要溢出來了

,就差把充滿歧視的大白話擺在檯面上:

「你太窮了,沒必要了解這種不符合你階級的牌子,穿點高仿就好了。」

人家只是喜歡這個款式想知道是什麼牌子而已,是犯了什麼死罪嗎?這些人到底在高貴什麼?

這類人還有一個共同點,對奢侈品名字如數家珍,恨不得讓所有人都來膜拜他們的包和首飾。

來品品這些「偽中產」們的朋友圈炫耀行為大賞:

「昨晚一進電梯,一個上班族打扮的女生就完全不由自主地驚呼:『噢,迪奧』。

我回頭微笑了一下:『你也喜歡嗎?』她尷尬地說:『配不上配不上。』

『喜歡,就去努力,你也可以的。』

她非常篤定地點點頭,我居然可以這樣激勵一個完全不認識的人,這才是Dior的價值。」

「時隔三個月,我找到了我的Gucci手錶,它居然在我香奶奶cf的盒子裡。

為什麼趁我今天買浪琴的時候被我找到了,真的絕了。」

「在星巴克一邊喝著伯爵茶一邊用mac整理著本周的Schedule,聽到旁邊的女生猜我是鄭智薰還是魏大勛。

畢竟現在戴了口罩,雖然我露出來的部分挺像,也不至於認錯吧?

難道是看出我旁邊是楊冪的經紀人,讓他們誤會了。明星不是只跟明星玩的,還有我這種老百姓。

PS:airpods pro2降噪還是有點水。」

這類人,就像林語堂先生所說的:

「腰有十文錢必振衣作響,每與人言必談及貴戚;

見問路之人必作傲睨之態,與友人相聚便高吟其酸腐詩文。」

在這種風氣之下,各種中產鄙視鏈齊飛:

背愛馬仕的看不起背香奈兒的,背香奈兒的看不起背LV的;

去ole買東西的看不起去山姆的,去山姆的看不起去麥德龍的;

滑雪的看不起玩飛盤的,玩飛盤的看不起露營的;

喝手沖咖啡的看不起喝星巴克的,喝星巴克的看不起喝瑞幸的;

玩普拉提的看不起請私教的,請私教的看不起健身房跳有氧操的......

成天瞧不起這個、看不上那個,殊不知自己也是鄙視鏈中的一環,也是被上一環所鄙視的對象。

《奧修著作》中有句話:「優越感,只不過是自卑感以倒立的姿態行走。」

心理學家阿德勒也點明了這個道理:「如果有人驕傲自大,那一定是因為他有自卑感。」

強烈的自卑感,驅使他想要故意炫耀自己很優秀。

擔心如果不那麼做的話,就會得不到周圍的認可,這完全是一種優越情結。

而真正通透的人,根本無需優越感的加持,他們的生活本身就足夠豐盈自在了。

「哈佛幸福課:積極心理學」的教授,將自尊的成長分為三個階段:

①第一階段:依賴型自尊,也叫條件自尊。

指的是依賴他人肯定和表揚而產生的自尊,把生活的動力歸結於他人的看法。

比如,就業時,會傾向於高名望、高地位的工作;選擇伴侶時,主要考慮別人是否肯定、是否喜歡。

②第二階段:獨立型自尊。

指的是不依靠他人的看法,自我產生的自尊。

對自己的評判,是根據自我的標準,比如,我很清楚自己的學習是否努力、工作是否用心。

儘管別人對此有很多的看法,但最終內心的尺子是由自己來衡量的。

這樣的人在思考自己能力大小時,不會與他人比較,而是和過去的自己比較。

③第三階段:無條件自尊。

指的是既不依靠他人的看法,也不來源於自我的評判,根本就不需要對自尊進行評價。

比如,寫一本書,依賴型自尊較強的人,會和其他書籍進行比較,動力來自於他人的讚揚和肯定;

獨立型自尊較強的人,滿足感來自於自己寫作水平的進步,由自己來決定書寫的好壞;

而無條件自尊較強的人,寫書的目的很簡單:就是當有好的想法時,希望能用書呈現出來。

當然,第二、第三階段的自尊並不是輕易就能達到的境界,是一個需要時間、精力、自我有意識培養、從失敗中吸取經驗的緩慢過程。

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能追求第三種自尊,無需通過和別人比較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

當你直面了自己的自卑,跳出優越情結帶給你的虛假滿足,你才能真正地開始愛自己。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小椰子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430/1895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