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李怡: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

—《失敗者回憶錄》出版說明

作者:

《失敗者回憶錄》今天(五月一日)在台灣出版,讀友們可以在各大書店買到實體書,特此鳴謝《印刻文學》出版社編輯發行。此書責任編輯黃瑾瑜是香港蘋果日報》前論壇版編輯,家父的助理。她不負所托,從家父授意如何改大題目,再由她分篇章、定章節、起小題、配圖等等。監督全書直至付印,瑾瑜可謂勞苦功高。

香港《蘋果日報》死於2021年6月24日。李怡的惜別文章〔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標題靈感來自瑾瑜前一天的臉書文章:〔不想、亦不會向蘋果道別〕。

「我編論壇時的助理Kannie昨天(2021年6月22日)在facebook上寫了一篇好文章,她說,『不想、亦不會向蘋果道別。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特別在今天的香港。』再次引用邱吉爾的話:『成功不是終結,失敗不是終結,只有勇氣是永恆。』追求『四不』的勇氣,就是蘋果的精神。它已經深植人心。」(李怡: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蘋果日報》2021年6月24日。)

家父提及的「四不原則」引自民國《大公報》張季鸞提出的「不黨、不賣、不私、不盲」,正是新聞人的信念。現實卻是香港敢言媒體如骨牌倒下,《立場新聞》案52天審訊過程極盡荒謬,控方舉證隨時飄移,理據薄弱。前總編輯鍾沛權承擔所有罪責,自辯過程將成為新聞學院經典教材。若果以《立場》案為例,我們不難想像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等罪,明年9月25日開審時將會更觸目亦更荒唐。黎智英及集團幾名高層從2020年12月至2021年6月還押至今,普通法賦予的各種權利並沒有被體現。

老同事及戰友們被囚,是家父作為流亡政論家寓居台灣時最難以割捨的牽掛。

李怡《失敗者回憶錄》所記述的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一路走來,是研究中國、香港及台灣政情的重要參考。多篇文章均可以和《七十年代》、《九十年代》月刊對讀,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已將28年的雜誌電子版上載,連結見本文留言位置。

責任編輯黃瑾瑜在家父198篇回憶文章以外,又在「最終章」收入李怡在《蘋果日報》被殺前後寫的三篇,分別為〔《蘋果》:成功的失敗者〕,〔怎能向一種精神道別?〕及〔自由時代的終章〕,令本書更為完整。

台灣八旗文化出版社總編輯富察(李延賀)三月中往中國大陸辦理註銷戶籍手續時被「秘密拘捕」,事件彷如「香港銅鑼灣書店」案翻版,震動台灣及華文出版界。

台港命運緊緊扣連,《失敗者回憶錄》得以在台灣出版發行,也是時代的印記。我們銘感印刻出版社令家父文章化成鉛字。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李怡臉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2/18967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