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把女兒逼進精神病院後,我才明白:父母太優秀,就是場災難

真正厲害的父母,從不會仗著自己的優秀對孩子的人生指手畫腳。

他們會在不動聲色中,肩負養育的責任,用愛把優秀的品質傳遞給孩子。

近日,聽到一件很讓我唏噓的事。

好友的女兒企圖從33樓跳下,幸好被及時攔住。

可被救下的女兒幾日不吃不喝,神情呆滯,好友趕忙送去了醫院。

結果被確診為重度抑鬱症,需要住院治療,暫時被迫休學。

好友又驚又怕:女兒怎麼會變成這樣?

對呀,小姑娘我是看著長大的,雖說成績平平,但一直乖巧有禮,很受長輩喜愛。

「那天她有道數學題沒做出來,我就說了句我小學三年級都會做了。誰能想到她轉身就去跳樓了!」

好友哭訴著。

這句話格外耳熟!我每次去她家都能聽見類似的話:

「你爸是數學博士,你怎麼在數學方面一點不開竅?」

「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把四大名著看了個遍啦!你怎麼一本都沒看完?」

「我7歲就會做飯了,你都10歲了連個蛋都煎不好?」

每次面對媽媽的數落,小姑娘都沉默不語。

的確,好友和她老公都是成功人士:老公留學歸來,是大學教授;好友讀書時曾連跳兩級,目前是外企高管。

可這樣的父母,竟養育出一個想自殺的女兒,是他們太差勁了嗎?

答案恰好相反。

當一個孩子選擇在沉默中滅亡,不是因為父母不夠優秀,而是因為父母過於優秀。

有的父母,正在用自己的優秀「殺死」孩子。

可他們,卻渾然不知。

總被父母「襯托」的孩子

永遠抬不起頭

知乎上有個話題:「父母都是學霸,是一種怎麼樣的體驗?」

有位網友的回答格外扎心:「太優秀的父母,簡直是一場災難。」

接著她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網友媽媽是恢復高考後第一批大學生,事事優秀,可這份優秀成為了她一生的陰影。

這一切還得從她9歲第一次幫媽媽拖地時說起。

那年,網友學著媽媽的模樣,把家裡前後拖了三次。

原本想等來媽媽的表揚,可沒想到,媽媽一句話沒說便轉身又把家裡拖了一次。

那一刻,網友都崩潰了,「我媽的背影寫著幾個大字『你不如我!』」

這幾個大字如影隨形,成為了網友的陰影。後來,不管網友做什麼,怎麼努力,似乎都得不到母親的認可。

漸漸地,自信被打擊得體無完膚,而她也成為了一個性格軟弱、唯唯諾諾的人:

在學校不敢發言,在公司不敢表達,在愛情里不敢有主見。

都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榜樣,可如若這個榜樣一直用自己的優秀去打壓孩子,那便是孩子的災難。

性格溫順的孩子會在這場「災難」中淪為平庸無為的人,而那些性格叛逆的孩子則會用足夠的「糟糕」去對抗父母的「優秀」。

電影《新警察故事》中吳彥祖飾演的阿祖就是一個例子。

阿祖的父親是警察局局長,母親是一名富商。

小時候當阿祖做錯事,父親第一句話就是:「廢物!一點都不像我!」

長此以往的貶低,激起了阿祖的反叛,於是他墮入黑道,成為黑幫老大,幹著各種殺人搶劫的勾當。

電影的最後,阿祖假意用空殼子彈射向警察,為的就是逼父親對自己開槍,好讓父親後悔一輩子。

被子彈擊中後的阿祖哭了,可他的眼淚里沒有後悔,只有對父親的無限怨恨。

父母優秀其實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父母成日以「優秀」自詡,總把自己的長處與孩子的短處做比較,希望以此逼迫孩子做得更好。

在這樣「不公」的較量里,孩子永遠是輸家,永遠抬不起頭。

輸了的孩子,乾脆破罐子破摔,成為糟糕的人,在不歸路上越走越遠。

徒留父母在原地追悔莫及。

把孩子培養成自己的「勳章」

是父母最大的無知

網上有個問題:父母為什麼總是望子成龍

評論區的答案如出一轍:「因為父母希望孩子過得比自己更好。」

這的確是很多父母不斷催促孩子變優秀的原因。

可還有另一個更深層、且不願被承認的原因:父母害怕孩子的「不完美」打破自己的「完美」。

一位心理諮詢師曾分享過一個故事。

有位媽媽來做諮詢,談話一開始她便細數了一大堆兒子的缺點:

吃飯磨蹭、聽課走神啦、學東西特別慢、表達能力也不強......

當被問到「你為什麼對兒子要求那麼多?」

這位媽媽不假思索地回答:

「還不是因為想他以後過得好,和我一樣考上名牌大學,以後找份體面的工作。」

後來,經過諮詢師的層層引導,她終於說出了真相:

「我不想別人說我教育出來的孩子那麼差勁。」

原來,與真心希望孩子優秀相比,很多父母更在意的是:別讓孩子的差勁成為自己的敗筆。

記得小學時班上有位同學性格靦腆,見人不大好意思叫。

每次她低著頭不願意叫人,她媽媽便會惱火地說:

「你這個樣子,別人會說我沒家教。」

如今想來,那位媽媽除了希望她成為有禮貌的人,其實還摻雜了「不希望別人說她家教不好」的「私心」。

多少父母亦是如此:

因為自己是重本畢業,所以希望孩子也考上重本,不然就顯得自己無能;

因為自己從小英語特別好,所以不希望孩子英語太差,不然別人就會說自己沒教育好......

在他們看來,優秀的父母沒有培養出優秀的孩子,那便是最大的失敗。

因此,很多父母會採取強硬的手段,逼迫孩子克服自己的缺點,成為優秀的人。

畢竟,孩子的出色,才能為父母的優秀再添一枚勳章。

放下對優秀的執念

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

父母希望把孩子培養成才,這從來都不是錯,可錯的是方法。

要想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父母需要做的是先放下優秀的執念。

那麼,具體該如何做呢?以下3個方法值得所有父母參考:

1.不要用舊時代的標準,來要求新時代的孩子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過這樣苦惱:為什麼我們在物質匱乏的年代,依然能成才,而現在的孩子衣食無憂,反而一事無成?

那是因為時代已變,可落後的父母還在用舊時代的標準,來要求新時代的孩子。

而聰明的父母則會把孩子放在當下的時代特質中,找到時代痛點,並採取針對性策略。

比如現在的孩子雖然不用做家務,時間很多,可卻要面對電子產品的誘惑。這時,父母應該引導孩子理性使用電子產品,做好時間管理。

再比如現在的孩子雖有很多學習資源,可資源過多反而顯得不珍貴。這時父母應該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並挑選出最合適的資源。

2.遵循孩子的成長軌跡,順勢而為

紀錄片《了不起的媽媽》中有一位學霸媽媽李琦,她是谷歌項目的創始人。

可兒子小亮不但沒有遺傳到她的優秀基因,還時常成績倒數。

李琦卻從不著急:

「我傾向於每個孩子生來都有他的使命,他的道路,只是我們現在還沒有看見。」

慢慢地,李琦發現了兒子的「經商」天資。

比如兒子在書包常備文具,同學急需時,他便高價賣給大家;

比如去參加夏令營時,他特意買了200塊的零食翻倍賣出,淨賺400塊......

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成長軌跡:有的學得快,有的學得慢;有的擅長考試,有的擅長繪畫......

父母應該遵循孩子的成長軌跡,允許孩子學得慢一點、成長得晚一點;

同時也要多觀察孩子的特長所在,別用單一的成績衡量孩子的好壞。

3.父母真正的愛,是為了孩子,而非為了面子

還記得北京大學丁教授吐槽「學渣」女兒的視頻嗎?

丁教授是早慧兒童,6歲就把新華字典背下來了,可是女兒6歲還需要他雞飛狗跳地輔導作業。

一開始,丁教授覺得女兒這樣差,自己臉面掛不住,畢竟自己可是北大教授,於是開始給女兒實施「高壓政策」。

可不管他怎樣努力,女兒依舊不開竅。

後來丁教授「放棄」了。

放棄的原因,一個是發現女兒確實不是學習的料,另一個則是與自己的「面子」相比,孩子的快樂更為重要。

現實中,多少父母也會把孩子當成面子:孩子考第一名,自己臉上有光;孩子倒數,自己臉上無顏。

可這不是愛孩子,是愛自己。

對孩子真正的愛,是不管他成績好壞,優秀與否,我們都願意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父母優秀,本身並不是錯。

可若父母用自己的優秀壓垮孩子最後的尊嚴,那便是大錯特錯。

因為,讓孩子覺得自己永遠不如父母,是教育最大的悲哀。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只能活在父母的陰影里,無法真正做自己。

唯有放下優秀執念,用溫柔而堅定的愛鼓勵孩子的父母,才能養育出身心健康的好孩子。

最後,願每個孩子都能在父母的愛中,活出自己的色彩。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男孩派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08/1899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