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動態 > 正文

王赫:歐盟與印太外長論壇為何不邀請中共?

作者:
中共為什麼不在邀請之列?主辦方仍然使用外交語言:歐盟外交已經明確定位中(共)國與歐盟之間的外交關係路線,與中(共)國有專門的對話和結構化的關係,涵蓋各種主題,並在不同的機構層面進行,此次會議的中心目的是加強歐盟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這翻譯一下,就是:中共是印太的異類,我們與印太朋友談過了、談好了,再來與你中共談。

圖為歐洲議會資料照

5月13日,第二屆歐盟與印太外長論壇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預計60國參加。相比去年巴黎的首屆論壇,與會國增加了一倍。這說明當前國際形勢孕育著大變,歐盟有著自己的雄心,與印太國家在快速走近。

有意思的是,印太的兩個關鍵行為者——中共、台灣,卻沒被邀請參加。

印太當前最危險的地點是哪裡?台海。歐盟官員表示,台海情勢將是論壇一大重點。可為什麼又不邀請台灣呢?歐盟官員解釋,台灣雖是歐盟的「印太夥伴」之一,但這場論壇只邀請與歐盟有正式邦交的國家參與。當然,這是外交語言,既是給中共留點面子,也有助於論壇的順利舉行,不給中共搗亂、分裂論壇的藉口。

其實,從某個方面講,歐盟與印太外長論壇就是針對中共舉辦的。去年首屆論壇開幕式上,東道主法國外長開誠布公,說:「今天的印度-太平洋肯定是一個積累了許多巨大挑戰的地區,這關係到我們所有人。我特別想到了中(共)國的崛起所帶來的許多挑戰。」

論壇另一位主持人、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則表示:「我們40%的貿易要經過印度-太平洋的海峽。印度-太平洋是我們在世界商業活動的主動脈。如果這條航路被封鎖,我們的整個對外貿易就被封鎖了。」對中共在台海生亂的憂慮溢於言表。

至於中共為什麼不在邀請之列?主辦方仍然使用外交語言:歐盟外交已經明確定位中(共)國與歐盟之間的外交關係路線,與中(共)國有專門的對話和結構化的關係,涵蓋各種主題,並在不同的機構層面進行,此次會議的中心目的是加強歐盟與印太地區國家的合作。這翻譯一下,就是:中共是印太的異類,我們與印太朋友談過了、談好了,再來與你中共談。

事實上,2019年歐盟首次提出與中共「夥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的三重定位後,中歐波折不斷。2021年的中歐制裁戰,使歐盟擱置了中共渴求已久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2022年2月以來,中共在俄烏戰爭中支持俄羅斯,更大大推遠了中歐的距離。這就使中歐關係越來越像對手和競爭者,而非夥伴。

5月9日,德國總理朔爾茨在斯特拉斯堡紀念「歐洲日」時對歐洲議員發表講話,「毫無疑問,與中(共)國的對抗和競爭色彩日漸濃烈」,「歐盟已經意識到這一變化,也在據此做出回應。」朔爾茨說他贊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的觀點,「不脫鉤,去風險」,降低對中國的依賴。

其實,第一屆論壇也沒有邀請美國(第二屆是否邀請尚不得而知)。這倒不是歐美鬧矛盾(只不過因為AUKUS三邊安全協議棄買法國潛艇,法對澳英美有怨言),而是歐盟在跨大西洋聯盟的基礎上,尋求自己的獨特國際地位和發揮自己獨特的國際影響力,對美國以另一種形式的戰略配合。

舉例而言。美歐協調印太和中國問題,已有兩個機制。一個是「美歐中國問題高層對話」,始自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已舉行四輪。另一個是「美歐印太問題高級別磋商」,2021年12月3日首次舉行,之後在每次「美歐中國問題高層對話」後接著召開。這意味著,美歐主要是從制衡中共的角度,來看待印太問題的,雙方都視對方為印太合作的首選夥伴。而這,又可視為拜登政府「歐洲、印太融合戰略」的一種表現。

什麼是「歐洲、印太融合戰略」呢?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CSIS)曾發表一個報告——《連接美國在歐洲-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地區的兩個聯盟:一種跨戰區視角》。報告指出,美國在海上的主導地位,以及在歐洲和東亞保持有利的力量平衡,三者應被視為相互依存的概念,這是美國「地緣戰略三位一體」。不管美國在哪一個地區的力量平衡被打破,都會在其主導的歐亞大陸前沿防禦半徑上造成漏洞,危及美國主導的聯盟在海上的優勢,進而威脅美國在另一個地區的力量平衡。因此,美國要用「跨戰區」視角來看待自己在這兩個地區的聯盟和威懾構架,並努力連接美國在兩個地區領導的聯盟體系。

俄烏戰爭以來,日本、澳大利亞等等印太國紛紛加入美歐對俄制裁,這可視為「歐洲、印太融合戰略」所取得的重大進展。俄烏戰爭並沒有影響美國把同中共的戰略競爭作為優先事項,並為其印太戰略提供充足的資源。也就是說,華盛頓不僅能夠團結世界應對俄羅斯給歐洲帶來的威脅,而且同時能在印太地區「迎接」中共帶來的長期戰略挑戰。

從戰略態勢上講,不是中共所宣稱的「東升西降」,仍然是「西強東弱」。這極大地堅定了西方反制中共全球擴張的信心,美國領導西方的「聯盟戰略」頗有進展。

僅就美歐協調對華政策、印太政策而言。2022年2月,拜登政府公布《印太戰略》,明確歡迎「歐洲盟友對亞洲日益增長的興趣」。俄烏戰爭爆發後,印太「總指揮」(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印太事務協調員)坎貝爾說,美國與歐洲正在就印太議題進行前所未有的高層對話。他強調與歐洲夥伴商討印太各種倡議的時間,幾乎超過他與印太地區夥伴溝通的時間。

歐盟方面,2021年9月公布《歐盟印太合作戰略》。歐盟印太計劃中的「海上雄心」——保持歐洲海軍在印太的存在,尤其引發關注,被認為歐盟未來可能會在海上安全方面採取更多行動。

2021年12月,歐盟委員會主席和高級代表提出歐盟的「全球門戶」(Global Gateway)戰略。該戰略是2018年歐亞互聯互通戰略的延伸,將在未來七年投入3000億歐元,加大對印太地區基礎設施的投資。這被認為將直接抗衡中共「一帶一路」全球倡議。也是「歐盟與印太外長論壇」的核心議題。

2022年5月12日,第28次歐盟-日本領導人峰會在東京舉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會後直言,歐盟要在印太地區「承擔起更多責任」。德國新總理朔爾茨則將首次亞洲行選在日本(而非如默克爾選擇中國),稱其對日本的訪問是一個明確的政治信號,即德國和歐盟將繼續並加強其在印太地區的參與。

2022年6月7日,歐洲議會通過「歐盟與印太地區之安全挑戰」報告,強調俄烏戰後印太戰略更加重要。報告指出,南海、東海和台灣海峽等熱點地區的武力展示和日益緊張的局勢,可能對歐洲的安全與繁榮產生直接影響;歐盟應強化維護印太地區的和平穩定及航行自由,並敦促歐盟與夥伴國家美國、英國及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成員國等其它民主陣營的國家盟友進行更密切的合作。

今年3月15日,在中共與鄰國對南海的主權爭議升溫之際,歐盟印太地區特使提貝斯接受美聯社訪問時表示,歐盟鼓勵成員國增加在南中國海的海軍訪問,甚至參與聯合軍演,促進航行自由及尊重國際法,並關注台海局勢持續緊張。因為確保該區航行及飛行自由持續,以及國際貿易體系不受該區緊張加劇影響,是歐盟的重要利益。

3月23日至24日,歐盟和美國按照2022年12月2日最新一輪歐盟-美國印太高級別磋商的決定,舉行了雙方間的首次聯合海軍演習,以支持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指出,這是歐盟-美國戰略夥伴關係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證明了我們跨大西洋夥伴關係的力量以及共同努力促進區域穩定和安全的重要性」。

在上述背景中,5月10日,歐盟對外事務部(EEAS)與瑞典外交部的官員在新聞簡報會上說,第二屆歐盟與印太外長論壇將討論兩區域共同面臨的挑戰,包括氣候變遷、科技競爭和地緣政治緊張情勢。歐盟官員列舉台灣海峽、馬六甲海峽、南海等印太水域在貿易及安全上的重要性,並表示歐盟面對地緣政治競爭,無法對此區的緊張情勢置身事外。

這不是擺明了對中共威脅的擔心嗎?歐盟與印太外長論壇的再次舉行,應會促使歐盟加快出台新的對華戰略。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2/1900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