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彭博:中國通膨低落不宜為喜 反應為憂

中國4月CPI僅比一年前微漲0.1%,是兩年來最小升幅,也低於市場預期。通膨超低,令人擔憂經濟體系的需求可能不足,經濟復甦勢頭也極不平衡。(歐新社)

彭博資訊亞洲經濟專欄作家摩斯(Daniel Moss)撰文指出,中國的經濟復甦與通膨都令人失望。中國從解封以來,通膨並未加速上升,而是平靜無波。這種失諧狀態,顯示中國經濟在高成長率的表面之下,正面臨深層的挑戰。這對全世界都不是好消息。

中國4月消費者物價(CPI)僅比一年前微漲0.1%,是兩年來最小升幅,也低於經濟學者預估;生產者物價(PPI)更重挫3.6%,反映出原料商品價格疲軟。而且這還不是一次性的問題,因為從今年初以來,CPI升幅便一直縮小。去年12月中國剛解封時,各界擔憂經濟復甦太快,將加重全球通膨壓力。摩斯認為,現在看來這純屬杞人憂天。

反觀美國,從葉倫擔任聯準會(Fed)主席以來,美國經濟雖長期持續溫和擴張,但她一直認為通膨低到難以令人放心。等到2019年鮑爾繼任主席之後,則認為對通膨應該眼見為實,而非倉促預測通膨將升高,因此一直維持寬鬆貨幣政策;直到2022年通膨急劇上升時,才不得不激進升息。

至於中國現在通膨超低,令人擔憂的是經濟體系的需求可能不足,而經濟復甦勢頭也極不平衡。由於全球成長減緩,美國經濟可能衰退的呼聲甚囂塵上,使中國的製造業與出口部門陷入困境,必須靠消費來支撐經濟成長。

中國經濟呈現雙軌發展,凸顯出中國解封後碰到的是全球景氣反彈已經泄氣,而中國消費者集中於國內消費,只有中國本身能夠受益,無法對全球經濟帶來更廣泛的刺激;從正面來看,這將有助於全球物價穩定。

另一方面,中國通膨偏低也讓人民銀行有刺激經濟的空間;就算官員並未做出降息的暗示,但也可能勢在必行。

美國銀行(BofA)最近的報告中,認為中國有可能發生通貨緊縮。儘管中國物價不可能持續下跌,但通膨仍將非常低迷。

目前由於各大央行都難以有效抑制通膨,因此人民銀行在通膨控制方面的分數自然居於高位。但央行的使命並非僅限於儘可能壓低通膨而已;當通膨過低時,消費者及企業將缺乏信心,經濟成長進一步減緩,使通貨緊縮的預期升高,央行即使放鬆信用也效果有限。

日本銀行(央行)前總裁黑田東彥便深有同感。他在任十年期間,就經常抱怨日本的「通縮心態」。摩斯認為,人民銀行行長易綱也應該考慮到此種情況,且可能必須有所行動。如果中國坐視經濟復甦無力,對中國及全球經濟的影響絕不能小覷。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經濟日報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5/1902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