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過度負責,正在拖垮無數人

你身邊是不是存在這樣一些人:

家人說,太晚了該休息了。

他們說,不行,明天開會需要用到的匯報材料,今晚必須再確認一遍,不能出現什麼紕漏。

同事說,走吧,一起去吃午飯。

他們說,你先去吧,老闆下午約見客戶,文件要提前準備妥當,千萬不能掉鏈子。

這樣的人,在職場中總是很「吃香」。

人人都想和有責任心的同事同行,他們是最忠誠的搭檔,也是最堅實的後盾。

但是過度的責任心,很容易招致不必要的自我攻擊。

那些能夠在職場中遊刃有餘的人,早已將責任心調節在了最佳檔位。

無法駕馭責任感的人都活成了易碎品

很認同一句話:

「凡事總有限度,一旦過度,必受懲罰,這是樸素的人生哲學,也是自然界諸多事物的規律。」

在工作中,過度的責任心有時也象徵著模糊的邊界感,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成為替別人負重前行的人。

久而久之,挑在肩膀上的擔子越來越多,最終變成不可承受之重。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中,深海晶是公司的一名營業助理,因為做事靠譜而備受老闆「青睞」。

但是這份「青睞」帶來的並不是工作崗位的晉升,而是一個人被分配了三個人的工作量。

除了份內工作,她還要承擔起老闆秘書和銷售的職責,幫老闆訂機票、每日準備咖啡、陪老闆和客戶吃飯等;

並且,無論哪一位同事的工作出了岔子,都會請求深海幫忙解決問題。

最誇張的一次,她竟然代替同事在公眾場合向客戶下跪道歉。

然而,深海負責任的做法,非但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嘉賞,反倒在老闆和同事眼中,變成了理所應當。

一天,她因替同事收拾爛攤子加班到深夜,耽誤了老闆交代的其他工作,受到老闆的嚴厲斥責。

回家的路上,深海再也撐不住,情緒崩潰了,恍惚間她差點被迎面而來的公共汽車撞到,釀成永遠的悲劇。

過度負責的職場生活是一種消耗。

因為我們管理好自己的情緒、完成上級交代的任務,已然筋疲力盡,更不要提替別人分擔工作。

曾看到這樣一個提問:那些極度負責任的同事,後來發展如何?

有條回答令人難忘: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

當我們花費大量的精力去解決別人的問題時,留給自己的時間所剩無餘。

每個人的承載力都是有限額的,超出後必然會有無法負荷的一天。

我們可以關心同事、提供幫助,但前提是要保證自己的精力尚有餘地。

所以,要學會剝離過度的責任感,把不屬於自己的責任,歸還給別人。

畢竟,每個人只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起責任。

越是過度負責,越是不想擔責

曾在《書法課》一書中看到一句話:

「在這條解決問題的路上,到了一定階段你會發現,越逐求越匱乏,越回應越不安。」

在職場中,適度的責任心是人品的「質量認證」,過度的責任心則是對結果的焦慮與執著。

很多過度負責的打工人,是拿著責任心的包裝紙,來美化「不想擔責」的內核。

諮詢師@應先生的心理話,分享過一位來訪者的故事。

來訪者小A曾被領導安排了一項重要工作。

接到任務後,她非常焦慮,擔心自己無法按時交付滿意結果,拖老闆的後腿。

於是她主動跟老闆商量,自己只負責其中一部分的內容。

與此同時,另外一名同事則做出了相反的選擇,雖然他的能力在小A之下,卻毫不猶豫地接下了任務。

在推進的過程中,這位同事見招拆招,遇到問題積極向老闆和其他同事請教。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他的項目完成度反而比小A更加理想。

後來老闆直接讓這位同事負責了整個項目的推進,而原本能力較強的小A卻與這次機會擦肩而過。

負責任原本是一種值得肯定的工作態度,但是過度負責,只會為內心套上沉重的枷鎖:「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所以很多時候,過量的責任心,往往來自於對失敗結果的畏懼。

因為畏懼而顧慮重重,不允許自己行差踏錯。

老話說得好:「最輸得起的人,才是最能扛事的人。」

真正的負責任,從來不是謹小慎微地謀求成功,而是擔得起結果,穩得住心緒,穩紮穩打地開拓困局。

說到底,只有學會駕馭責任感的人,才能夠更加自如地駕馭工作。

學會管理責任感

提升職場「幸福力」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食鹽效應」,是指為人處事如同做飯撒鹽,都需要剛剛好。

工作也是如此,缺乏責任感的人容易傷害到別人,責任感過剩的人卻會重創自己。

所以我們要使用合理的方法,保持合理的責任感。

到底應該怎麼做呢?給大家3點建議:

1.眼光向內,關注自己的內心感受

責任感的本質是一種付出,而任何付出的前提,都是要先照顧好自己的內在感受與需求。

若感覺到工作量分配不均,不妨勇敢提出質疑,帶著委屈與不忿處理工作,只會事倍功半;

若猶豫不決是否要接下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不如先停下來問問自己,不計結果的前提下,是否願意立刻嘗試......

學會關注自我,才能更加得心應手地處理工作。

2.主客體分離,不要試圖「拯救」他人的命運

主客體分離,用阿德勒的話解釋,就是「你可以把馬帶到水邊,但是不能強迫馬喝水」。

工作中也是同樣的,我們可以替別人出主意,但不可以替別人做決定。

要學會適可而止,千萬不要因為過度負責,破壞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界限,錯把別人的難題當成自己的煩惱。

到頭來,成就了「依賴的他人」與「被掏空的自己」。

3.提高心量,用成長的心態對待每一項工作

責任心過度的人,總是過於執著結果的好壞,從而忽略了自己在過程中的成長。

提高心量,便是提高對結果的包容程度,敢於承擔不好的結果,才能夠徹底釋放焦慮。

唯有這樣,方才能擁有好心境,沉得住氣、不慌不忙地修煉成為更高級的自己。

寫在最後

諮詢師陳海賢曾勸慰一位對工作過度負責的學生:「不是所有的責任都是你的,你也可以把責任歸於別人。」

很多人都希望自己在工作中成為他人值得託付的夥伴與下屬,但真正的責任感,絕不是苛求成功、犧牲自我。

而是心有所向,目標清晰,對得起結果,不辜負自己;

是不卑不亢,界限分明,拎得清事情,看得清自己。

人生苦短,往後餘生願我們擺脫內耗,輕裝上陣,紅紅火火做工作,風生水起搞事業。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讀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6/19024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