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追隨中國人的「跑路天后」 穿越時空…【阿波羅網報導】

—穿越時空隧道 與張愛玲一同逃亡

張愛玲已逝,那個年代也已過去,可「這惘惘的威脅」延續至今,箝制著國人。 不自由的枷鎖一度匡住她,可喜的是她成功逃脫,成了當今國人追捧的「跑路天后」。 猶如追隨張愛玲腳步一般,在21世紀的當今,不少中國人想方設法逃離中國大陸。 成功逃脫的中國企業家孟軍上月說:「我想好了,我也不會再回國了。」「這個共產黨不倒台,我是不會回去的。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倒台,我才能回去。」

「有一天我們的文明,不論是升華還是浮華,都要成為過去。」中國作家張愛玲曾說,「如果我最常用的字是『荒涼』,那是因為思想背景里有這惘惘的威脅。」【1】

張愛玲已逝,那個年代也已過去,可「這惘惘的威脅」延續至今,箝制著國人。

不自由的枷鎖一度匡住她,可喜的是她成功逃脫,成了當今國人追捧的「跑路天后」。

「政治決定一切。你不管政治,政治要找上你。」【2】張愛玲借筆下「慕瑾」人物發出心底的吼聲。

猶如追隨張愛玲腳步一般,在21世紀的當今,不少中國人想方設法逃離中國大陸。

成功逃脫的中國企業家孟軍上月說:「我想好了,我也不會再回國了。」「這個共產黨不倒台,我是不會回去的。一定要看到共產黨倒台,我才能回去。」

逃亡路上心驚膽顫

1952年7月,32歲的張愛玲果斷決定,隻身離開上海香港,連小說手稿都沒敢帶。她只告訴了姑姑,並與姑姑相約:以後隔絕往來,不打電話、不通信。1955年,她以難民身份,從香港抵達美國。

至死,她未再踏上大陸故土。因為她知道:「一個連衣服都要統一的地方,是不可能有文學和藝術生存的。」

可這一路並非坦途。

申請出境時,「警察一聽說要去香港,立刻沉下臉來,仿佛案情嚴重,就待調查定罪了。幸而調查得不很徹底,沒知道我寫作為生,不然也許沒這麼容易放行。」【3】

「⋯⋯對巡警哭了才領到出境證的。申請了不久,派出所派了兩個警察來了解情況⋯⋯她不接口,只流下淚來。不是心裡實在焦急,也沒這副急淚。」【4】

「橋堍有一群挑夫守候著。過了橋就是出境了,但是她那腳夫顯然認為還不夠安全,忽然撒腿飛奔起來,倒嚇了她一大跳,以為碰上了路劫,也只好跟著跑,緊追不捨。」【4】

挑夫在一片大野地里狂奔,一直跑到香港干紅土地上、兩棵大樹下,才算安全。文中說,這位挑夫笑道:「好了!這不要緊了。」她還看到這些挑夫們分享顧客脫逃的經驗,「也不知是親眼見過有人過了橋還給逮回去」【4】。

到了香港,還要接受盤查。香港警察把入境者們的證件收去查驗,拖了很長時間。【5】

張愛玲逃亡時的忐忑,雲南昆明90後陳泓元也經歷過。

「我過中國海關的時候,我非常的緊張,我幾乎就是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他去年在《新聞大家談》節目中說。

到美墨邊境準備偷渡的當天,陳泓元把裝有重要證件、現金、手機等東西的包仍向邊境牆,可是被掛在邊境牆的鐵絲網上。

經過一番掙扎,陳泓元不得不放棄那個包,從墨西哥北邊境蒂華納海灘游泳游到了美國加州聖迭戈海灘。「要是在墨西哥被抓了的話就很慘,直接據說是遣返塔帕丘拉(墨西哥南部城市)。我想著不能再耽擱了,那我就只能放棄那個包。」他說。

這次逃亡路上,陳泓元見到來自中國大陸各個省份的人:福建、四川、河北、山東、山西⋯⋯「到處的都有」。

背離故土是無奈之選

曾經她隨心所欲地寫作,但中共來了之後,她必須按照中共的要求寫主旋律文章。1950年,她盡最大努力寫出長篇小說《十八春》。但她並不情願,因為她知道「集體創作只寫得出中共的劇本」【6】。

「她想是世界末日前夕的感覺。共產黨剛來的時候,小市民不知厲害,兩三年下來,有點數了。這是自己的命運交到了別人手裡之後,給在腦後掐住了脖子,一種蠢動蠕動,乘還可以這樣,就這樣。恐懼的面容也沒有定型的,可以是千面人。」

這是張愛玲離開大陸後所著的中篇小說《浮花浪蕊》裡的言語。

身體離開了大陸,但心靈深處的恐懼絲毫不減。

她見證過這股浪潮的兇猛。

在《談音樂》一文中,她這樣說:「大規模的交響樂自然又不同,那是浩浩蕩蕩五四運動一般地沖了來,把每一個人的聲音都變了它的聲音,前後左右呼嘯嘁嚎的都是自己的聲音,人一開口就震驚於自己的聲音的深宏遠大;又像在初睡醒的時候聽見人向你說話,不大知道是自己說的還是人家說的,感到模糊的恐怖。」

雖然與張愛玲相距70多年,陳泓元頗能體會這種被扼住咽喉的苦痛。

他在一所國際學校擔任老師期間,因在微信朋友圈裡發了一張諷刺清零政策的圖片。結果,陳泓元被該校團支書質問。「你只要發表了不同意見、反對的意見或者批評的聲音,他們會群起而攻之。」陳泓元說,「⋯⋯在這樣的環境裡生活,就是讓我感到特別的害怕,然後壓抑。」

孟軍做企業,在中共清零政策下損失慘重,曾經年產值達3億元人民幣的橡膠公司破產。他從富豪變成負債纍纍的逃亡之徒。嚴重的是,他一位做生意的朋友承受不住壓力自殺了。

「我聽了以後我都覺得很震驚。」孟軍說,「他身體挺好的,我們還在一起喝茶⋯⋯怎麼會走了⋯⋯很慘啊。」「很可惜,非常可惜,連命都搭進去了。」

【附註】:

【1】張愛玲:《〈傳奇〉再版的話》

【2】張愛玲:《十八春》

【3】【5】張愛玲:《對照記》

【4】張愛玲:《浮花浪蕊》

【6】張愛玲:《〈紅樓夢魘〉自序》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阿波羅網孫瑞後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6/1902516.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