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父母常做這3件事,孩子會越來越叛逆

作者:

孩子叛逆,是最讓父母頭疼的事情,尤其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

這個年紀的孩子,生理到心理都產生了巨大的變化,叛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

作家麥家曾在《朗讀者》中這樣評價兒子的青春期:「陪伴他,就是陪伴一頭老虎,你得小心翼翼。」

管不了青春期的娃,成為擺在父母面前最大的難題。

然而,在我們身邊,有相當多的孩子在這個階段並沒有掀起太大的風浪,偶爾唱唱反調,但總歸是平靜度過。

這中間的區別,就是早期家庭教育方式的區別。

如果父母做對了,即使無法避免青春期的叛逆,也能避免與孩子角力。

相反,如果父母前期的教育方式不當,很容易為孩子的叛逆埋下隱患。

正如《熱鍋上的家庭》一書中作者所說:每一個叛逆的孩子背後,都有一個「叛逆的家庭」。

以下三點,就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父母需警惕。

PART.

01

溝通方式不當

孩子到了一定的年紀經常和父母反著來,不僅僅因為到了青春期,而是父母在孩子童年時期的教育中,積累了太多矛盾。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孩子的叛逆不是朝夕之間,而是「蓄謀已久」。

我觀察了身邊的一些家庭,那些能平穩度過青春期,並很少和父母歇斯底里的青春期孩子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和父母的關係都很好。

也就是說,親子之間一直有溫度的愛在流動,孩子在青春期依舊願意和父母親近,願意聽父母的建議。

如果父母不及時調整溝通策略,孩子上了初高中,還是居高臨下對他指手畫腳,叛逆是必然的。

網上有人總結過孩子不願和家長溝通7大理由:

不關心我內心的想法

似乎只有大人的事兒才最重要

對我提各種要求,自己卻都做不到

沒耐心聽我的真實想法

跟我「聊天」,話題只有「學習」

用冷冰冰的大道理代替心貼心的交流

用發火的方式代替平心靜氣的教育

這是很多孩子的心聲。

孩子不會無緣無故地對抗家長,長期的無效溝通,造成了父母和子女之間內心的隔閡,孩子的爆發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想要教育好孩子,需要花費很多時間跟他建立好關係,慢慢地去贏得孩子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及時地幫助到孩子。

會溝通的父母,孩子不太會叛逆。

PART.

02

總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

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也長不大。

如果父母無視孩子成長,把孩子當「小小孩」對待,設置的禁令太多,很容易讓孩子產生叛逆心理。

有位家長說過這樣一件小事:

女兒正在讀初一,媽媽為了了解孩子,以「小孩子哪有什麼隱私」的理由,經常趁打掃房間的機會偷偷翻看女兒的日記。

有一天正好被女兒撞到,母女倆大吵一架:

「你才多大,我看又怎麼了?有什麼事是你媽不能知道的嗎?」

「我已經不是小孩子了!」

那次爭吵以後,女兒再也不和媽媽說話,二人陷入了長時間的冷戰當中。

心理學上有個詞語叫做:「心理邊界」,孩子的心靈和領土一樣,也有一道邊界。

孩子的成長過程,往往就是跟父母建立心理邊界的過程。

10歲之後的孩子,隨著身心和學習環境的變化,越來越渴望交友,渴望獨立,邊界意識也越強,渴望大人的尊重,你干涉得越多,他反抗得越激烈。

當父母侵犯孩子「邊界」,把孩子當成小孩子,繼續「監視」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牴觸情緒爆發,很容易發生嚴重的衝突。

正如海姆·G·吉諾特說:十幾歲的孩子對不請自來的關注和建議感到憤怒。

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也要及時改變對待孩子的方式。

越大的孩子,我們越是要放下權威,給孩子留一些空間,真正地理解孩子,才能化解孩子的任性。

PART.

03

沒有走進孩子的內心,贏得他的信任

忽視和缺少陪伴也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父母的覺醒》一書中提到過這樣的一個案例:

單身父親彼得曾同15歲的兒子安德魯有過一段極難相處的時光。

那段時間,安德魯的表現是典型的青春期叛逆症:疏遠父親,只喜歡同朋友出去晃蕩,上網聊天直到深夜,不做功課,功課不及格。彼得對此大為惱火,父子的關係陷入了失調狀態。

在安德魯更小的時候,他們的關係很親密;然而最近幾年,他們之間的交流只剩下了激烈的爭吵。父子二人為了家庭事務和安德魯的功課爭吵不休。安德魯經常謊稱功課都做完了,其實他連碰也沒碰過。

在一次衝突中,彼得怒不可遏,打了兒子的臉,並說自己後悔把他生出來。

這位父親的經歷是無數青春期孩子的父母都曾遭遇過。

表面上看都是孩子的問題,但如果了解這個家庭,會發現這位父親長久以來都沒有傾聽過兒子的心聲,不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

沒有愛的連接,父親就只能看得到孩子在掙扎著逃出自己的掌控,看不到孩子的內心。

然而,叛逆的孩子也是很無助的,他們想要尋求別人的關愛,如果在父母這裡得不到,就會跑去朋友那裡,很容易因為過度相信別人而受到蠱惑,引發一系列行為問題。

重慶大學張小強教授面對青春期女兒的教育,坦言也有過束手無策的時候:

我帶了70名研究生,卻教不好初中女兒。

青春期的她不接受我的指導。這就跟馴馬一樣,你沒有找到跟她的契合點時,滿身激情和關愛不僅無法傳導,還會讓她緊張。你越發力,效果越差,最後人仰馬翻。

最後,他決定:不再過問女兒的成績,只給女兒做飯陪伴。

最後,他取得了孩子的信任,以往聽他講道理就煩的孩子,開始願意與他溝通和相處。

面對叛逆的孩子,最難得的事情是愛和理解,要改變的是大人,不是孩子。

我們目的不在於打敗孩子,是為了贏得孩子的信任,抱著理解孩子的心態,孩子才不會被推到我們的對立面。

面對孩子的叛逆,請放下對家長權威的執著,不要認為叛逆是孩子在存心挑釁你,不尊重你,而應該把這種行為當成孩子的求助,當做他們不知道該怎麼表達。

把自己當成是幫助孩子的角色,你才不會那麼容易被孩子的「不聽話」激怒。

責任編輯: 王和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7/190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