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軍政 > 正文

《經濟學人》:中共國力即將見頂

在過去的四十年裡,中國的崛起一直是世界的一個決定性特徵。自1978年中國開始改革開放以來,其國內生產總值以平均每年9%的驚人速度增長。這使8億中國公民擺脫了貧困。今天,中國占全球產出的近五分之一。其市場和製造基地的龐大規模重塑了全球經濟。已經統治中國十年之久的習近平,也希望利用中國日益增長的影響力重塑地緣政治秩序。

但遺憾的是:中國的快速崛起正在放緩。習近平承諾他的國家將在未來幾十年實現「偉大復興」,但現在經濟已經不再激動人心:它已經變得可觀和成熟。十年前,預言家門預測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將在21世紀中葉(按市場匯率計算)超越美國並保持領先地位,而現在看來即將發生這種變化的可能性要小得多,而更有可能的是經濟持平。

這種經濟預期的變化是中國觀察家激烈爭論的主題(見我們的特別簡報)。他們正在重新思考中國的影響力及其與美國的競爭。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的實力相對於其競爭對手而言將會下降,而這可能會使中國更加危險。在去年的一本書中,哈爾·布蘭茲(Hal Brands)和麥可·貝克利(Michael Beckley)兩位學者推出了一種他們稱之為「中國巔峰」的理論。他們辯論說,這個國家正面臨衰退,並且已經達到「它強大到足以主動破壞現有秩序的程度,但正在開始懷疑不再具有時間帶給它的優勢」。他們的研究以一場假想的台灣戰爭開始。

中國巔峰理論是基於對某些順風正在轉變為逆風的準確觀察,這些變化正在阻礙中國進步。第一個大陣風來自人口統計。大約十年來,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一直在下降。去年它的整體人口達到頂峰,現在印度已經超過中國。共產黨試圖說服中國夫婦多生孩子的努力沒有奏效。因此,聯合國認為,到本世紀中葉,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可能會減少四分之一以上。向曾經充斥「世界工廠」的青年工人大軍說聲再見。

增加工人是經濟增長的一種方式。另一個方法是更好地利用現有人口。但中國的第二個問題是,人均產出不太可能像預言者曾經希望的那樣快速增長。它的更多資源將用於照顧老年人。經過數十年的房屋、公路和鐵路建設,基礎設施支出面臨收益遞減。習近平的專制傾向讓當地企業家更加緊張,從長遠來看,這可能會降低中國的創新能力。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使外國公司急於將供應鏈從中國轉移出去。美國想限制中國在某些「基礎」技術方面的能力。它禁止向中國公司出口某些半導體和機器的禁令,預計將傷及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

所有這些都削弱了對中國經濟潛力的長期預測。十二年前,高盛認為中國的 GDP將在2026年超過美國,並在本世紀中葉增長50%以上。去年,它修改了這一預測,稱中國要到2035年才會超過美國,而且達到頂峰時只增長不到15%。其他人則更加悲觀。研究公司 Capital Economics認為,中國的經濟永遠不會成為領跑者,而是在2035年達到其峰值時只及美國規模的90%。當然,這些僅是預測。但最有可能的共識是,中國和美國將在未來十年左右達到經濟持平——並在此後幾十年保持這一關係。

中國將如何應對這種更平坦的增長曲線?在最樂觀的情況下,習近平將做出改變以促進生產率增長。由於人均收入不到美國的一半,中國人民將渴望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他可以嘗試通過讓中國經濟這個動物精靈更自由地發揮,讓他的人民有更多的行動自由來促進增長。中國政府可以停止依賴浪費嚴重的國有銀行和企業來分配資本。它可以在國外採取不那麼好鬥的姿態,緩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並讓企業相信在中國做生意是安全的。這樣的改革最終可能會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但願同時也變得不那麼咄咄逼人。問題在於,現年69歲、現在可能是中國終身統治者的習近平,並沒有表現出擁抱經濟或政治自由化的跡象。

悲觀主義者擔心,隨著經濟軌跡的下滑,中國會變得更加好鬥。有很多理由認同這種擔憂。習近平煽動一種危險的民族主義,讓普通中國人相信,批評他統治的人是在輕視中國本身。中國今年的軍費預算預計將增長7%以上,與名義 GDP相符。它的軍費開支低於美國,但在追趕。到2030年,它的海軍規模可能比美國大50%,到2035年,它的核武庫將幾乎是現在的四倍。「北京的經濟力量也許正在到達巔峰狀態,但是還沒有哪個國家有能力在全球挑戰美國,」布蘭茲和貝克利在書中寫道。

原載:《經濟學人》2023年5月11日

譯者:白丁 yibaochina.com

責任編輯: zhongkang  來源:《經濟學人》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7/19029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