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A/在美中兩國力圖重啟雙邊關係之際,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5月25日利用來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的機會,在華盛頓與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舉行了會談。美國商務部在會後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和實質性的討論」,並對中方打壓美企提出了關切。中方表示,雙方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並向美方提出一系列重點關切。
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星期四在華盛頓與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進行的面對面會談是拜登政府執政以來兩國首次在華盛頓舉行的內閣級別的會談,所以備受矚目。這次會談被視為美中兩個大國能否恢復自今年2月因中國的氣球事件而中斷的高層交流的一個晴雨表。
美商務部:進行了坦誠和實質性的討論,對中方打壓美企表達關切
美國商務部在會後發表的會談紀要中說,「兩人就與美中商業關係有關的問題進行了坦誠和實質性的討論,包括兩國貿易和投資的總體環境以及潛在合作的領域。雷蒙多部長還對中國最近對在華經營的美國公司採取的一系列行動表達了關切。」
今年三月,美國企業盡職調查公司美思明智集團(Mintz Group) 的北京辦公室遭到中國國安的搜查,五名中國員工被拘留。四月份,中國公安對美國知名管理公司貝恩諮詢公司上海辦事處進行突擊搜查,並帶走了公司部分手機和電腦。五月初,中國國安對美國諮詢公司凱盛融英(Capvision)在中國多地辦事處進行突擊搜查,其中包括上海、北京、蘇州和深圳。當局稱該公司沒有「認真履行反間諜安全防範責任義務」。
商務部在簡短的聲明中說,美中兩國商務部長的這次會晤是保持開放溝通渠道並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的持續努力的一部分。
資料照:2022年9月6日,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在白宮的一個記者會上談及半導體晶片補貼問題。(路透社)
雷蒙多表示,她致力於在拜登總統和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2022年11月在印尼峇里島接觸的基礎上推動雙邊的接觸。
中方:雙方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提出一系列重點關切
中國商務部在會後也發表了一份簡短的聲明。
這份聲明說,「雙方就中美經貿關係和共同關心的經貿問題進行了坦誠、專業、建設性的交流。中方就美對華經貿政策、半導體政策、出口管制、對外投資審查等表達重點關切。」
聲明還說,雙方同意建立溝通渠道,就具體經貿關切和合作事項保持和加強交流。
在與雷蒙多會談後,王文濤5月26日在底特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的間隙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舉行會晤。
資料照:2023年3月2日,中國商務部長王文濤在北京的一個記者會上發言。(路透社)
美中關係觸底反彈的跡象?
王文濤與雷蒙多和戴琪的會晤是美中緊張關係略為有所緩解的一個跡象。在王文濤來美之前,拜登總統5月21日在七國集團廣島峰會結束後舉行的記者會上談及美中關係時說,氣球事件導致美中之間高層溝通被凍結的局面很快會發生改變。
「我想,你很快就會看到這種情況開始解凍,」他當時說。
5月22日,王文濤在上海會見了上海美國商會以及強生、3M、陶氏、默克、霍尼韋爾等美資企業代表,強調中國堅定不移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並提出要把吸引外資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美中關係即將「解凍」的另一個跡象是,中國新任駐美大使謝鋒5月23日抵美履新,填補了這一空缺了四個多月的職位。
為關係解凍的努力不斷因新的緊張點而受阻
不過,美中解凍降到冰點的雙邊關係的努力不斷因為新的緊張點而受阻。
拜登總統有關雙邊關係很快會解凍的話音剛落,中國國家網際網路信息辦公室(網信辦)隨即於5月21日晚間發布聲明,以國安風險為由,要求中國境內「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營運者應停止採購美光公司產品」。美國商務部把中國的這一舉措斥之為「毫無事實根據的禁令」。
美光是美國的存儲晶片行業龍頭,也是全球第三大記憶體晶片廠,僅次於韓國三星及SK海力士。
在美國方面,預計拜登總統可能很快簽署一項新的行政命令限制美國對中國一些高科技領域的投資。此外,美國參議院還在推動一項被稱為「中國競爭法案2.0」的法案,而這兩項措施都可能在規模和深度上超過以往出台的很多類似的行政命令和立法。
美中之間的緊張關係在有關王文濤訪美的安排上也顯露無遺。在中國駐美大使館5月18日宣布王文濤即將訪美的消息不到兩個小時後,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宣布,美國完成了「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的第一階段的談判。這是強化美台經濟關係的重要一步。此舉讓北京感到不悅,並指責華盛頓違背了其「一個中國」的政策。
這個發展以及中國封殺美光的決定使得王文濤的美國之行一度變得不確定。
5月23日,中國駐美大使館的發言人在回答美國之音有關王文濤訪美具體行程的問詢時說,「到目前為止,我們沒有進一步的信息給你。」美國之音接著追問這是否意味著雙方還在繼續敲定有關的安排或是整個訪美計劃有變,但卻沒有得到進一步的答覆。
美國商務部也沒有回覆美國之音記者提出的問詢。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珏婷直到5月25日才發布了王文濤5月25日至26日來美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貿易部長會議的消息,並說中方將就中美經貿關係和雙方共同關心的問題與美方進行交流。
國會共和黨人批評拜登政府對中國軟弱、被動
但是拜登政府加強與中方接觸的努力面臨國會共和黨人的阻力。他們要求拜登政府對中國更加強硬。
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主席加拉格爾(Mike Gallagher)星期三在接受美國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的採訪時說:「拜登政府似乎正在恢復緩和與經濟接觸,將其作為對中國的大戰略的核心支柱,我認為這是一個錯誤。這是錯覺對經驗的勝利。」
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可·麥考爾在周三發給國務卿布林肯的一封信中抨擊國務院「在中國的侵略面前軟弱和被動」。他提到了路透社最近的一篇報導,其中概述了美國國務院據稱在2月中國間諜氣球事件發生後避免對中國的實體實施制裁和出口管制,以免破壞雙邊關係。
不過,國務院表示,它與政府各部門協調了針對中國的創紀錄的制裁、出口管制和其他行動。
中美商務部長交鋒! 拜登就職以來首度華府會談 「美光事件」、晶片戰成焦點
周四(25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美國首都會見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此次會面標誌著兩年多來,中共官員對美國的最高級別訪問。 圖:翻攝自雷蒙多推特影片
新頭殼/當地時間周四(25日),美國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Gina Raimondo)在美國首都會見中共商務部長王文濤,此次會面標誌著兩年多來,中共官員對美國的最高級別訪問,也是拜登就職以來,美中官員首次在華盛頓舉行的會談。會談中美方也對中共最近針對美國公司採取的一系列行動表示關注。
美國商務部的一份聲明表示,此次雷蒙多在華盛頓 DC 的會談中談到了,「中國(中共)最近對在中國經營美國公司採取的一系列行動」。雖然聲明沒有提到任何美國公司的名字,但一名諮詢過美國商務部的人士指出,美光禁令和北京最近針對在華美國企業採取的一系列行動,包括突襲、拘留和調查是雷蒙多此次會晤的首要議程。
另外,美國商務部聲明還指出,雙方就美中經貿關係有關問題,包括兩國貿易和投資整體環境,以及潛在合作領域等進行了坦誠而實質性討論。聲明說 :「這次會議是保持開放溝通渠道和負責任管理(雙邊)關係持續努力的一部分。」。
中共商務部也在自己的聲明中表示,此次會談是坦誠和建設性的,王文濤向雷蒙多表達了對美國晶片政策和出口管制的擔憂。中共商務部發言人束珏婷周四早些時候表示 :「中方將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問題交換意見。」
科技是美中關係的主要戰場,拜登政府則限制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和生產設備,旨在阻止中共利用先進晶片發展軍事和監控能力。目前日本和荷蘭已經宣布跟隨美國限制晶片技術和設備出口。
而中共針對美光的行動更加激發美國國會原本已經強硬的對華態度,資深議員要求拜登政府就美光禁令反擊中共。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麥可·麥考爾(Michael McCaul)周三發表聲明稱,中共針對美光的行動表明,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計劃將中國市場作為「攻擊他人的武器」,麥考爾敦促拜登政府追究北京的責任。
《路透社》報導,眾議院對中共問題特別委員會主席加拉格爾敦促拜登政府將中國長鑫存儲列入貿易黑名單,因為禁售美光產品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長鑫存儲。
與此同時,根據美國企業高管的說法,參議院多數黨領袖查克·舒默(Chuck Schumer)也可能會推動對美光問題的關注。美光去年底宣布計劃在未來 20 年斥資高達 1,000 億美元,在紐約州北部建造一座大型計算機晶片工廠。
《華爾街日報》報導,據知情人士透露,拜登政府一直在考慮的一個報複方案,是堵住對中國資訊技術集團浪潮集團的限制漏洞。這些漏洞使英特爾和 IBM 等美國公司能夠繼續向浪潮的附屬實體銷售產品。
美國商務部今年早些時候將浪潮列入出口黑名單,但沒有具體納入浪潮的所有關聯公司,這些關聯公司從事雲端運算、數據中心和人工智慧等業務。這意味著美國公司可以繼續向這些實體銷售產品,而無需尋求政府許可。
知情人士表示,拜登政府內部關於浪潮事件的爭論,集中在浪潮的美國供應商在堵住出口漏洞後,能否應對針對中國大客戶銷售潛在暴跌的影響。
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視察晶片行業,要求在美國的科技封鎖下達成晶片自主。 圖:翻攝自新華社
另外,王文濤正前往底特律參加亞太經合組織論壇,在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上,王文濤預計將與美國貿易代表戴琪會面。
《彭博社》報導,預計中共的經濟脅迫和重新調整供應鏈問題將提上議程。
才在 21 日結束的日本廣島七國集團(G7)峰會,尋求採取一致措施應對中共經濟脅迫,並表明將在與中國的經濟交往中尋求「去風險」。G7 國家還針對北京野心,共同誓言保護重要技術,並共同抵禦北京對外國公司和政府施加的經濟脅迫。
中共高層上一次正式訪問美國是在 2021 年 3 月,當時他們在阿拉斯加會見了國務卿安東尼·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和其他政府官員。中共時任外交部長王毅和中央政治局委員楊潔篪率領中共代表團。雙方討論從一開始就陷入爭吵,反反覆覆地指責各自國家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