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陸經濟復甦趨勢減緩 華爾街日報:揭示更深層經濟困局

—大陸經濟復甦趨勢減緩 美媒:揭示更深層經濟困局

《華爾街日報》觀察,隨著重新開放帶來的短暫興奮狀態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多年積累的潛在問題正重新抬頭。眼下,大陸國內經濟正面臨著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中國復甦趨勢減緩,《華爾街日報》:揭示更深層經濟困局。(藍孝威攝)

就在幾個月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比現在要好,當時政府取消了嚴格的動態清零防疫措施,掀起了一股消費熱潮,人們紛紛外出就餐,暢快旅遊買買買。但《華爾街日報》觀察,隨著重新開放帶來的短暫興奮狀態逐漸消失,中國經濟多年積累的潛在問題正重新抬頭。眼下,大陸國內經濟正面臨著深層次的結構性問題。

報導稱,十多年來推動經濟增長的樓市繁榮和政府過度投資已成過去式。家庭和地方政府被巨額債務所累。一些對未來憂心忡忡的家庭正儲備現金。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對民營企業的整治行動阻礙了冒險行為,與此同時,中西方關係的惡化正在扼殺外國投資,中國針對國際盡職調查和諮詢公司的一場新行動就是這種關係惡化的鐵證。

報導引述經濟學家表示,這些不斷惡化的結構性問題正阻礙中國續寫增長奇蹟的機會。而先前正是這種奇蹟使中國能夠在全球實力和影響力上與美國分庭抗禮。一些經濟學家說,中國經濟年增速可能很快會降至只有2%或3%,而不是以往常見的6%-8%的增長水平。人口老齡化和勞動力萎縮令中國經濟雪上加霜。

中國今年及以後對全球經濟增長的推動力可能會低於許多商業領袖的預期,這將使中國對一些外國公司來說不再那麼重要,也會令中國大幅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的可能性降低。

滙豐(HSBC)首席亞洲經濟學家范力民(Frederic Neumann)表示,中國當前令人失望的復甦表現確實意味著一些結構性阻力已在發揮作用。

得益於防疫限制措施的取消,今年第一季中國經濟同比增長了4.5%。不過,從更為近期的一些跡象來看,中國經濟復甦勢頭正在減緩。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環比僅增長0.5%。工業增加值、出口和投資等一系列數據的表現都遠遠弱於經濟學家預期。

4月份中國16-24歲青年人失業率超過20%。電商巨頭阿里巴巴和京東集團發布的第一季財報乏善可陳。由中國公司主導的香港恒生指數今年迄今累計下跌5.2%,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走低。

大多數經濟學家預計中國的問題不會導致經濟衰退,也不會使政府設定的今年經濟增長5%左右的目標無法實現;鑑於去年經濟的疲軟程度,人們普遍認為這個目標不難實現。

麥當勞和星巴克已表示將在中國開設數百家新門店,同時Ralph Lauren等零售商正在中國開新店。此外,憑藉國內電動汽車生產熱潮,中國在第一季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中國的產業政策和製造業實力意味著,中國仍會找到辦法在一些主要行業取得成功。

資產管理公司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的研究主管沃飛流(Phillip Wool)表示:「我們對中國的長期增長前景仍有信心。」他稱,中國向更多依賴國內消費而非出口的轉型將有助於維持經濟穩步發展。Rayliant Global Advisors管理著170億美元資產。

報導稱,不過,許多經濟學家對中國的未來逾感擔心。

鑑於作為中國以往主要增長引擎的投資和出口萎靡不振,今年的一大期望曾是中國消費者會大幅增加支出。然而,儘管經歷了近三年的嚴格疫情防控後,人們的消費有所增加,但中國並未出現其他經濟體擺脫疫情影響時的那種消費激增局面。

消費者信心低迷。一些經濟學家認為,更重要的是,中國政府還無法明顯改變國內民眾長期以來傾向於儲蓄而非消費的習慣。這種習慣一定程度上源於薄弱的社會保障體系,家庭必須存更多的錢,以備醫療費用和其它緊急情況之需。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中國家庭消費支出約占年度GDP的38%,而美國的這一比例為68%。

諮詢機構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駐新加坡的中國問題首席經濟學家盧姿蕙(Louise Loo)說,對中國來說,消費拉動型增長一直是一個有些高遠的目標。她認為,鑑於中國消費者在走出新冠疫情後的謹慎程度,現在這個目標可能更難實現。

雖然中國政府今年試圖放寬借貸條件,但從貸款數據來看,家庭更願意償還債務,而不是增加貸款。今年3月,Zi Lu用嫁妝還清了她兩年前在上海買的一套住宅餘下人民幣120萬元(約合17萬美元)房貸。她就職於一家電子商務零售商,她說今年的銷售情況一直不理想。Lu說,她感到焦慮,希望減輕債務負擔。她說,害怕自己突然被炒魷魚。

此外,中國經濟還面臨著巨額債務壓頂的局面。

2012年至2022年期間,中國的債務總額增加了37兆美元,同期美國債務增加了近25兆美元。據Seafarer Capital Partners中國研究部門主管Nicholas Borst的計算,截至2022年6月,中國債務規模達到約52兆美元,比所有其他新興市場未償債務的總和還多。

國際清算銀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的數據顯示,截至去年9月,中國債務總額與GDP之比達到295%,而美國為257%。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將債務堆積問題視為對金融穩定的威脅,因此自2016年以來便將去槓桿作為其經濟政策的核心,這拖累了經濟增長。

為了化解國內房地產泡沫,中國監管機構從2020年底開始對國內房地產開發商實施嚴格的舉債限制。儘管政府採取了遏制房地產市場下滑態勢的政策舉措,今年第一季房地產開發投資仍下降了5.8%。

根據標普全球(S&P Global)的計算,三分之二的地方政府目前存在著突破中央政府設定的非正式債務限額的危險,預示著資金壓力嚴重。從深圳鄭州,全大陸多個城市已削減了公務員福利,有的還延後發放教師工資。

這些問題惡化的背景是,有數據顯示,在與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緊張關係加劇之際,中國作為外商投資目的地的吸引力正在減弱。

中國的數據顯示,2022年對華外商直接投資同比下降48%,至1800億美元;而外商直接投資規模與中國GDP之比已滑落到不足2%,不到十年前的一半。

作為應對美中衝突潛在干擾風險的辦法之一,企業紛紛尋求供應鏈多樣化,在這種背景下,印度和越南等一些國家對投資的爭奪正在加劇。

報導引述中國歐盟商會(European Unio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主席彥辭(Jens Eskelund)說,中國經濟長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是影響企業投資決策的另一個因素。他表示:「如果你對經濟前景不是超級樂觀,這自然會抑制為增加產能而進行投資的意願。」

在習近平的領導下,扶植生產力更強的民營部門活動的改革已經停滯;相較於經濟增長而言,習近平更加重視安全。中國政府收緊了對包括科技、民營教育和房地產等行業的監管,這使得許多企業主不願意增加投資。

今年1-4月份民營企業進行的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0.4%,遠低於2019年同期5.5%的增幅。

中共領導人已提高了安撫企業家和投資者情緒的調門。中國二號人物、新任國務院總理李強今年3月表示,中國將提高對外開放水平,他還告訴中共官員,要把民營企業家當作「自己人」。

中國政策制定者已經暫緩像2008年和2015年那樣推出大規模刺激計劃,對於他們現在是否會採取更積極的刺激措施,經濟學家們的看法不一。包括花旗集團(Citigroup)經濟學家在內的一些人士預計,中國央行將在未來幾個月內降息,以提振市場人氣。

另一些人士表示,中國政府不願推出強力刺激措施,是因為擔憂會提升本已攀高的債務水平,而且更多的刺激措施可能也不會對刺激信貸需求發揮什麼作用。

報導引述服裝和床上用品所用調溫材料製造商Cocona的執行長Jeff Bowman表示,他仍對中國持樂觀態度。他說,在最近赴台灣和中國的為期兩周商務旅行中,側重中國國內市場的客戶要比將產品出口到美國或歐洲市場的同行樂觀得多,他說,後者「肯定在受到打擊」。

他表示,Cocona計劃在中國開設一家子公司,以擴大在華業務。Cocona總部位於科羅拉多州波爾德。

但許多分析師仍然想知道中國的增長將源於何處。紐約諮詢公司22V Research的中國問題研究主管Michael Hirson表示:「最大的疑問在於,我們對中國經濟結構性放緩的認知是否正在轉變為近期的信心問題?那就有點兒惡性循環了。」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中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31/1908643.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