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大失業潮第三度席捲中國,專家發出嚴厲警告

疫情後,隨著愈來愈多企業外移,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也讓失業率繼續攀高,近期多項數據顯示經濟復甦缺乏動能,中國青年失業率已直逼20%。專家分析,1970年代以來的第三次失業大潮正在席捲中國,短時間不大可能緩解,未來3年,失業規模恐持續擴大,而內卷將趨嚴重。許多大學生如今正面對畢業即失業的困境,但在就業市場哀鴻遍野之際,中國仍宣布2023年國防預算將比去年大增7.2%,讓外界批評這種重軍事輕民生的政策,不僅讓更多人失去工作,也會讓中國政府失去民心。

據報導,1970年代以來中國經歷三次失業高峰。第一次是1973年至1979年,文革期間下鄉的知識青年要求「返城」產生的就業危機,第二次是1998年至2001年國企改革帶來的下崗潮;第三次指2020年後,即疫情爆發後,失業規模逐年攀升,預估2025年來到歷史高峰。

旅美經濟學家李恆青分析指出,自己是在文革時代出生的,經歷過中國第一次、第二次失業潮,這一次大規模的失業,跟前兩次不一樣,整體形勢越來越不好,他真正擔心的是這一代年輕人,最後對未來失去了希望。

中國此次失業潮真的只能用「哀鴻遍野」4字形容。中國經濟在企業出走及嚴格疫情管控下,網際網路、房地產、補教全部熄火,高達百萬就業機會瞬間消失,加之美中貿易戰,企業關廠外移,讓青年失業率狂飆。就有網友哭訴,自己投了百份履歷都石沈大海。一家山東國企更招聘砍半,只招1,000人,報名人數竟高達10萬,履歷如泄洪般湧入,企業為節省成本,還直接動用 AI先進行淘汰。

包括騰訊、阿里巴巴、微博等大型民營企業,最近幾個月都宣布裁員。字節跳動、美團、百度等,在校園招聘上不是徵才砍半,就是直接蓋牌。

阿里巴巴集團也在進行大裁員。圖:截取自阿里巴巴集團臉書(資料照)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表明,2022年中國城鎮就業人員比2021年減少842萬,60來首次下跌。學者預估經濟和勞動力市場復甦不容樂觀,預計未來1至2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口數目還會下降。且最近三年,中國城鎮青年的失業率從約13%攀升至超20%以上,今年更高,特別是畢業的大學生。

2022年7月,中國青年失業率中16歲—24歲人口失業率占18.2%,創有歷史數據以來最高;去年同期全國畢業大學生失業率為6.1%,單在上海市,應屆畢業生平均就業率只有32.8%。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還預計今年大學畢業生有1,158萬人,將有800萬大學生失業,創2020年3月以來新高。

經濟滯後發展無能有效地吸收這些新增勞動力。房產崩盤,民企倒閉,商店關門等,後疫情時代,中國經濟不斷下滑,國內國外的經濟環境趨向惡劣,又沒有良性政策支持企業發展。

而針對在崗失業人口方面,文章列舉,A股上市企業平均職工數量比疫情前縮水11.9%、10%的企業註銷或停止營運,包括騰訊、阿里、美團、百度今年第一季度裁員率達9%,旅遊、教培、房地產業裁員更是嚴重。

全國青年全職職工約2.5億人,若依10%失業或裁員率推算,青年在崗失業人數約2,500萬。加上近三年約2,300萬農民工因為失業而返鄉,其中60%為青年人,意味有1,400萬人失業返鄉。綜合以上數據推算,疫後三年共新增5,400萬青年失業人口。

中國經濟崩壞,房地產崩盤,許多地方都出現爛尾樓,圖為西安的一處工地。圖:翻攝自企鵝號

李恆青認為,當局在部分數據統計上做手腳,實際情況更嚴重。他舉例,以「應屆畢業生總數」來說,不少學校為了刻意壓低畢業人數,採取不發給學生畢業證,直至畢業生找到工作了,才把畢業證頒發出去。有學生為了出國,需要畢業證書,就必須透過熟人,去請學校開畢業證書,因涉及當局對於畢業生的就業考核,這就是造假!

河南省教育廳5月30日下發「百日衝刺」方案,要求畢業生在8月31日前找到工作,甚至下令「零就業家庭」和長期未就業的畢業生必須「動態清零」。網友質疑,連就業問題都想搞運動,想必是解決不了問題。

台灣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也分析指出,中國大陸失業率的統計確實存在遺漏,首先它抽樣的樣本比例過低,不到0.07%,其次,抽樣對象傾向於有居住地址、有固定居所的人,農村很大比例沒有納入調查,近期官方公布20.4%的青年失業率,還不包含農村。

王國臣認為:「百年不遇的疫情」或許只是作者表面的說法,更根本的原因是中國大陸當局對於民營企業的打壓,才是造成青年失業率高企的主要原因,包括2019年以來的國進民退,對於網絡科技公司、房地產行業的監管引發的問題,這些民營企業才是真正吸納勞動力的主要企業。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Newtalk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08/191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