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教育育兒 > 正文

如何養出自信的孩子?父母做好這幾件事,孩子會越來越自信

有一天,小豬媽在街上剛好碰見同事帶著2歲的女兒,同事看到我,立刻叫她女兒,快喊:「阿姨好!」

她女兒很少見我,於是縮在媽媽後面,不敢看我,更不敢喊我。

於是同事解釋說:「哎呀,她就是這樣的了,很膽小,怕事,見了人也不喊,很沒禮貌。」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父母在解釋孩子做不到某樣東西時,總會為孩子貼上一些標籤如:「膽小」「怕事」「沒禮貌」。

其實,2歲的孩子怕生是很正常的,並不代表她真的膽小怕事或者不講禮貌。

當父母每次都強調孩子膽小、沒禮貌,那麼孩子就真的會變成父母口中的那個人了。

因為,父母對孩子的看法和評價,不僅會影響孩子看待自己的方式,更會影響他們的行為。

如果父母總認為孩子不自信,那麼孩子真的很難自信起來。

父母可用以下3種方法,培養出自信的孩子。

01不貼標籤,讓孩子看到全新的自己

要讓孩子自信,父母要改掉給孩子貼標籤的習慣。

多看到孩子的優點,別老是盯著孩子的缺點。

就如一張白紙上,有一個黑點,我們總會看到那個黑點,卻忘了這張紙其他地方都是白的。

小豬以前玩了玩具總會扔得滿屋都是,而我那時也總會生氣地說:「你看看滿屋子都是玩具,這麼亂,你也不收拾,你真的很懶,很沒條理。」

小豬聽了我這麼說,並不會收拾房間,只會更熟視無睹。

後來,我改變了說法,不盯著小豬的缺點,多看到他的優點。

一看到小豬有收拾玩具,我就表揚他:「你把玩具收拾得很整潔啊,真有條理。」

父母要尋找機會,找到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看到不一樣的自己,改變對自己原來的認知。

02創造機會,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

很多父母從小幫孩子包辦一切,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

孩子很多事情沒做過,生活能力低,這會讓孩子很有挫敗感。

父母可以讓孩子嘗試去做一些事情,讓孩子找到做事的樂趣。

例如「寶貝,今晚你幫媽媽掃地和拖地吧。」

「你幫我把水果分給大家吃好嗎?」

「我們要出去買些菜,你覺得把錢放在背包里安全,還是放在口袋裡安全?」

「我們要做蛋糕,你來幫媽媽把麵粉攪拌均勻好嗎?」

小豬媽以前跟小豬玩托馬斯的玩具時,總是會幫他把鐵軌搭好,然後讓他把火車放上去玩,他一直對這個玩具不怎麼感興趣。

最近,小豬突然想起這個玩具,拿出來玩,這次我讓他自己來搭喜歡的鐵軌,需要我幫忙的時候我才幫。

第一次搭的時候,發現火車並不能循環開,我看了一會也沒想出怎麼改裝,想勸小豬放棄吧。

結果,他自己看了一會,然後動手改裝了幾個鐵軌的形式,火車就可以巡迴地開了。

我驚喜地對他說:「寶貝,你好厲害啊,你是怎麼想到的?」

他自豪地說:「當然啦,遇到困難也是不怕的,我是可以想到辦法的。」

沒想到4歲多的小豬居然能講出這麼有道理的話。

所以,當家子主動提供機會,讓孩子參與其中,學會怎麼做事,孩子會感覺自己很重要,自己會思考如何解決問題,自豪感和價值觀油然而生。

03讓孩子聽到你對他們的正面評價

很多父母為了表達謙虛,總喜歡在別人面前說孩子不好的地方。

當孩子聽到父母對他們不好的評價時,孩子心裡其實會非常難過,而且那些不好的評價會對孩子有心理暗示。

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認為自己就是這麼差的人,形成自卑的心理。

所以,父母要做的是,對孩子有正面的評價,除了直接誇獎孩子,還能在跟別人聊天的時候,提起孩子的優點。

孩子如果在無意中能聽到父母對他的稱讚,會很驚喜,感到很開心。

例如,孩子在客廳玩,父母們聊天可以說:

「孩子爸你看,家裡是不是很乾淨整潔?這都是他今天自己收拾的,他很認真地把玩具收拾乾淨,把地面掃乾淨。」

「媽,你的外孫今天很堅強,打預防針的時候,雖然有點痛,但是他能忍著不哭,很堅強。」

孩子聽到這些「無意」的稱讚,比直接對他說更有衝擊力,孩子得到了父母的認可,會不斷強化自己那些美好的品質。

小豬媽寄語:

要養出自信的孩子,關鍵看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

如果我們總是批評孩子、責罵孩子、給孩子貼標籤,那麼孩子也會慢慢成為父母口中那個不好的人。

給孩子正面的評價,給孩子創造價值的機會,孩子一定能越來越好。

責任編輯: 王和  來源: 小豬媽育兒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627/1919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