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清華學生出國留學也有「罪」?為什麼成輿論綁架

清華大學最近又莫名其妙地被推上「風口浪尖」:起初是一張「高校宣講會人頭攢動,清華招生處卻無人問津」的圖片在網絡流傳,有人稱這是「清華聲譽下跌」的標誌,接著將矛頭指向「大多數清華生畢業前往美國」,甚至有視頻講者指責清華是「漢奸學校」。令人吃驚的是,附和者甚眾。

清華則通過事實、數據進行回應:清華大學學生記者團發文《關於清華的這十個謠言,不要信!》,對「清華畢業生有80%都出國」「SpaceX有1000多名清華畢業生」「大國工匠沒有清華畢業生」等傳言一一駁斥。該文援引清華就業統計數據顯示,近5年來清華畢業生出國(境)深造人數佔畢業生總人數比例最高不過16.5%,而且連年下降,2022年只有7.1%。這個出國比率在國內高校中並不突出。

其實稍微動腦子想一想,疫情三年出國人數有限,怎麼可能做到80%畢業生出國?

當然,在質疑者眼中,16.5%的出國率已算高,而且清華公布的是「出國深造」的數據,還有一批人可能出國工作、居住。

清華、北大是國內大學中國際認可度最高的學校,兩校學生出國留學、就業相對更容易,而攻擊者的矛頭更多指向清華而非北大,某種原因可能還因為清華歷史上和美國的「特殊淵源」。清華大學建校前身為清末留美預備學校,系美國退還的部分庚子賠款建設而成。在那些批評者眼中,這也被視為清華背負的「原罪」。

事實上,不管出國比率是多少,需要釐清的一個基本邏輯是:出國留學是一種符合個人能力發展、也符合國家人才培養的正常行為,赴美留學和「為美國做貢獻」差之千里。

歷史上很多為國家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都曾赴美留學,如兩彈一星元勛錢學森鄧稼先。一方面,我們需要承認在某些尖端科技教育領域,國內外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有差距,就要學習他人的長處;另一方面,歷史證明,發展科技教育絕不能閉門造車、固步自封,如果一味阻斷和國際教育的正常交流,清朝科學技術全面落後的教訓不可謂不深。即便是在晚清清華剛開辦的時候,反對出國留學都是一種落後觀念。

出國留學並不代表一去不歸,很多留學生都選擇畢業後回國發展。2021年,清華大學研究生開學典禮上,時任校長邱勇就表示,2002-2011級出國(境)清華校友中已有超半數回國工作,且這一比例還在持續擴大中。

當然,質疑者又會說,一半歸國,那剩下一半是不是就留在國外為外國做貢獻了?如果是自費自行留學,畢業後的去留,本來就是個人選擇,而在國外工作一段時間,積攢一定經驗技術後再歸國的例子也不在少數。

錢學森在1935年赴美留學,畢業後就留美任教,參與美國國防研究,為美國火箭開發和人才培養做出貢獻,但同時也因此成為火箭飛彈領域的專家,從而歸國後迅速帶領國內研製出飛彈,填平國內外差距。

針對「美國SpaceX公司有千名清華畢業生助力」的傳言,清華大學列出的數據表示,SpaceX的員工中來自南加州大學的人數最多,占比10.3%,約979人左右;該榜單前10名都沒有顯示清華大學的信息,按照美國ITAR(國際貿易與武器條令)規定,涉及軍用級武器技術和國家機密的SpaceX,無法雇用非美國公民或未持有美國綠卡人士。

然而,在我看來,如果真的有千名清華畢業生在SpaceX公司工作,未嘗不是一個好消息。從全人類的利益和科技進步來說,SpaceX的火箭飛船研製是在開拓人類的航空事業,使得更低成本的載人航天成為可能;從國家利益來說,在SpaceX工作可以接觸到目前人類最高端的航天技術,即便只有少數清華學生帶著這些技術回國,對中國的貢獻也是極為巨大的。

批評者不能只盯著「清華為美國培養了多少人才」,而要看到「清華為中國做出了多少貢獻」。

實際上,稍微關注下科教新聞和歷史,就知道歷代中國傑出科學家、院士中,有大量清華學子。清華大學也針對「大國工匠沒有清華畢業生」傳聞,列出「大國工匠」表格回擊。

而這條傳聞在「十大謠言」中,是最無需回應的一條。相信此傳言的,只能說明其基本的科學素養都堪憂。更遑論清華除了理工類人才外,還為國家培養了眾多文政類人才,不少領導幹部曾於清華大學就讀。

那張所謂「清華大學招生處無人問津」的圖片,早在幾年前就盛傳網絡,當時人們只是當為笑談段子。因為人們都知道,不是學生看不上清華,而是清華分數線太高,大部分學生根本沒有太多去諮詢的必要。

令人擔憂的是,近兩年,這個「笑談」卻被一些人當真,煞有其事的表示這是清華影響力衰落的體現,「清華不如國科大、哈工大」的言論甚囂塵上。今年傳出某地高考狀元放棄清北橄欖枝,選擇國防科技大學,加重了這種論調的流行。

國科大、哈工大和清華北大,都是極優秀的大學,分數線都是大部分學子望塵莫及的存在。但選擇報考什麼大學是學子的自由,理應尊重不同學子的選擇。如果因為一個人的選擇去否定其他人的選擇,顯然是一種輿論綁架。

更值得警惕的是,對清華大學的圍攻,透露出一種危險的民粹和反智論調。近兩年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普及和用戶群體下沉,網絡言論質量變得泥沙俱下。「清華漢奸論」「文科無用論」愈發流行。在他們看來,去美國留學就是一種精英主義、利己主義。他們考不上,孩子也考不上名校,沒有能力出國,於是把妒意和恨意傾瀉在了清華大學身上。

仇視清華、仇視留學,暗含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不滿和自身認知水平的匱乏,但這種匱乏和貧瘠在當下卻肆意於網絡。

羅翔曾描述過這種奇怪的現象:「一個知識越貧乏的人,越是擁有一種莫名奇怪的勇氣和一種莫名奇怪的自豪感」。但人至少應該是誠實的,如果他們中的某個人獲得了上清華或出國留學的機會,難道他們不會喜不自勝地欣然奔去?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風聲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01/19216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