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網林億報導/多方數據表明,中國當前的消費轉向正在發生。今年「6·18」,淘寶和阿里銷售額增速創下3年最低,成為投入最大卻效果最差的一次;相較阿里、京東個位數甚至負數的增長,主打低價市場的拼多多則業績猛增,一季度營收直接暴漲六成,利潤增長212%達到80多億元。
端午節假期數據顯示,相比疫情前的2019年,出行人數增長13%,但總消費卻下降5%,考慮到物價的上漲因素,實際出遊人均消費應該大幅下跌了20%左右。海底撈最新發布盈利預警,提示上半年營收下滑最高17%,虧損超過2億元,儘管其已想方設法讓消費者回流,但效果並不明顯,坊間感嘆:大家吃不起海底撈了!
無論線上、線下,各消費場景紛紛打響了「內卷式」價格戰。馬雲表示「阿里未來的機會在淘寶而不是天貓」,京東新上任的CEO徐冉說要「聚焦極致的低價」;淄博燒烤之所以在今年爆火,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它一直保持著全國較低且長期不漲價的燒烤價位,它似乎恰好迎合了當前的消費轉向趨勢。
疫情三年間,中國消費受到嚴重衝擊,今年上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增8.2%,不僅較今年4月高點下滑10.2個百分點,6月更只有增長3.1%,創下今年新低。
世界日報報導,「熬過三年疫情,真是熬了個寂寞,經濟復甦都是出現在新聞里。」位在上海市閔行區從事日式料理的台商賈先生不禁感嘆。
在上海工作的白領黃小姐,中午都到社區食堂吃飯,「叫一份外賣動輒人民幣30元起跳;到社區食堂點一份三菜一湯的套餐,只要人民幣16元。」
上海交通大學特聘教授、ICCD中國商業發展研究所副所長方寶慶觀察,大部分民眾捨不得花錢,只有餐飲生意稍微可以。
阿波羅網評論員楊旭認為,不要錢的東西,大家都願意使用,去享用;很貴的東西,完全超出自己經濟承受範圍的,再需要的東西,也不會去買。這說明,消費是個人根據自己的需求,並對照自己當下的經濟狀況,以及對未來賺錢能力的預估後,做出的選擇。
在中國經濟復甦陷入困境,對經濟前景感到悲觀失望,對自己未來的養老、醫療缺乏保障情況下,再加上當下房貸、教育等的現實壓力,中國民眾很難象很多美國人一樣,成為「月光族」,寅吃卯糧。中國一再宣傳的刺激消費,並未掀起多大波瀾。
生活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尤其是現在年輕人,沒有過過苦日子,當下的最好選擇就是「消費降級」。
ABC中文網報導,中國上海居民柯莉絲·賈(Chris Jia)在大學剛畢業的三年裡「每天都在收快遞」,每個月都要買「五六條裙子」,三分之一的月薪都用於購置新衣。
但近三年來,她花在服裝上的錢少了四分之三,曾經的生活方式已經一去不復返。
她說,即便中國的「新冠清零政策」完全沒有影響過她的收入,她也決定開始「消費降級」:除了減少彩妝產品開支外,她把出國旅行換成了國內旅行,飛機票降級為高鐵票,很少再點外賣。
「我覺得花了錢,你就像拉磨的驢,」她說。「多花一分錢,多上一天班,實在是不想。」
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經濟學系副教授史鶴凌告訴ABC中文,「一是現在手中現金不多,第二將來生活的話也沒有保障,那怎麼辦呢?只能自己存錢了,所以這就更加使得現在的消費低迷。」
在一段「小紅書」上的視頻中,在上海街頭騎行的李先生表示,上海部分辦公大樓旁的餐館和咖啡廳都關門了。
他表示,「馬路邊其實各種各樣的業態比以前要少了很多,以前是旺鋪轉租,現在是房東直租。」
「尋找1688代工廠」已經成為不少年輕人的一種購物習慣,小紅書上有不少分享大牌代工廠的筆記,受到無數粉絲的擁躉。其中,女裝的代工廠筆記最受歡迎,商場裡常見的女裝品牌基本上都能找到代工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