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美國新聞 > 正文

加國華人因小費起爭執 小費也有通脹

圖源:小紅書

如果說加拿大人茶餘飯後最愛討論的話題有什麼:小費一定是其中之一。有關「小費給不給?給多少?」的問題常年都是爭議的焦點。

近日,一位加拿大華人在餐廳就餐後,就因為小費問題與餐廳發生了爭執。她將整個事件發到了社交媒體上,網友們對此發表了數百條評論,一場「大戰」就此展開!

服務員強制這位博主給小費,兩人的對話你來我往,不過兩邊的大致意思可以匯總如下。

服務員表示:「每一個來我們這兒消費的人都會給小費。他們這些服務員工資很低的,你不給小費,他們怎麼掙錢?你去問我們每一桌客人,在蒙特婁吃飯,誰不給小費?」

博主說:「加拿大並沒有強制小費。如果工資低不應該是老闆給多點工資嗎?如果你有強制小費的要求,你應該貼在門窗上,也可以提前告知。」

之後這位服務員帶來了一堆店內員工,指著博主說:「她說你們服務不好,不給小費。」

對此博主回應說:「我並沒有說他們服務不好,只是我沒有感受到特別服務,比如游水龍蝦沒人分餐,茶水也沒人倒擺桌上就走,水也是最後才上。龍蝦按磅收費,既沒有人確認死活,也沒有人確認磅數。」

圖源:小紅書

圖源:51記者拍攝

這樣的事件在社交媒體上迅速發酵,不少加拿大的華人網友都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其中觀點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人支持博主認為小費應該是按照服務來給;另一類人則表示小費文化是常識,多多少少都要給。

支持博主的網友這樣說

「小費=客人滿意度。客人愛給多少給多少,為啥要來道德綁架?」

「點餐,出餐,端茶倒水,難道這不是服務員的基本工作內容麼?其他的噓寒問暖、察顏觀色、主動提供幫助比如勤著換骨碟,分魚分湯才是加分題。」

圖源:小紅書

支持餐廳的網友這樣說

「你覺得你的小費最後是單給某個服務生嗎?不是的,帶位,服務生,收銀,甚至後廚大師傅都會分。」

「北美確實是有小費文化,不管是加拿大還是美國,在餐廳吃飯肯定還是要給的。服務員給你收拾餐具上菜啥的都算服務。除非非常非常過分,多少都要給點的。」

「希望我一輩子都不會有機會服務到你。服務員人家就是靠這個養家餬口,都像你一樣不給小費,不活了。」

類似的話題其實在國外論壇里也常有爭論,比如奶茶店、咖啡店現在也有小費選項,這個該不該給?

多數人對小費有負面看法

根據一項由Bankrate進行的新研究,超過65%的美國人對小費有負面看法,其中1/3的人認為小費現象已經「失控」。

大部分人人對於該給多少小費感到疑惑。

研究發現,一些商家(如商店、食品車和甚至航空公司櫃檯)鼓勵顧客給小費,這讓一些人感到沮喪,因為他們覺得自己是被迫給特定數額的小費,而不是按照自己認為合適的方式給小費。

研究還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傾向於經常給小費,而不同年齡段的人給小費的習慣也有所不同。嬰兒潮時代(59至77歲)是最慷慨的給小費的人群,其次是千禧一代,而Z時代的年輕人則最不願意給小費。

圖源:51記者拍攝

「小費通貨膨脹」和「內疚性小費」等術語正變得越來越常見,因為人們試圖弄清楚適當的小費數額。

總體而言,小費文化可能很複雜,並且在不同的情況下有所不同。對於初來乍到的人來說,給小費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判斷的事情。

那你怎麼看這樣的事情呢?

責任編輯: 夏雨荷  來源:加國無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730/1934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