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中國製造業活動持續收縮 青年失業問題火燒眉毛

財新周二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月份中國製造業活動持續收縮,此前兩個月的擴張步伐也顯得疲軟,產出和新訂單均出現減弱,進一步證實中國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的跡象。8月1日公布的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2,跟上個月相比降低了1.3個百分點。這個指數高於50表示擴張,低於50表示收縮。

中國浙江金華零跑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智能電動汽車車間裡的機器臂。(2023年4月26日)

財新周二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7月份中國製造業活動持續收縮,此前兩個月的擴張步伐也顯得疲軟,產出和新訂單均出現減弱,進一步證實中國經濟復甦步伐放緩的跡象。8月1日公布的7月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為49.2,跟上個月相比降低了1.3個百分點。這個指數高於50表示擴張,低於50表示收縮。

財新說,7月製造業的就業形式繼續惡化,用工規模連續第五個月下降。企業減少用工的原因,主要是市場需求有限。在此之前,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經濟數據顯示,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為21.3%,創歷史新高。

不過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教授張丹丹在財新網發表題為《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的文章,指出雖然統計局在全國16至24歲青年勞動人口的3200萬人之中,將630萬人定為失業。不過如果將全國非勞動同時又是非在校生的1600萬人全部算為「失業」,加起來的16至24歲青年失業人口就是2230萬人。如果將統計中的勞動人口3200萬人,加上這些非勞動同時又是非在校生,合共就是4800萬人,若以此計算,全國16至24歲青年失業率實際上就高達46.5%,遠高於官方公布的數字。

觀察人士指出,對於勞動階層來說,薪資多寡是選擇工作的最切身和最重要的考慮因素。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在今年五月發表的2022年全國平均工資數據,私營單位的就業人員年平均薪金為6.52萬元人民幣,月薪約5,436元人民幣。而在平均薪金最高的信息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平均月收入可達1.03萬元人民幣。不過對於低學歷或低技術的階層來說,薪金過低形成「有工沒人做,有人沒工做」的情況。

薪金過低致就業不足

在江蘇省南京市任職卡車司機長達十年的張方告訴美國之音,他任職的公司雖然人手不足,但就是因為薪金過低,根本沒有青年人願意進來工作,他也沒在公司看見過有年輕的同事。「以我的公司來說,每個月的基本薪金只有兩三千元人民幣左右,如果算上加班費的話,最多只有四千多元,而且加班費還是不穩定的,所以青年人當然不會來工作,」他說。

來自雲南省,現年二十三歲的黃先生,四年前高中畢業之後,因為想要賺取更高的薪水,所以去了廣東省的工廠打工,在去年十一月離職的時候,月薪超過一萬元人民幣。可是黃先生受不了工廠惡劣的工作環境,特別是每天必須工作十多個小時。他說,工作太辛苦,所以毅然「裸辭」。黃先生選擇回到家鄉,希望可以找到工作環境更好,收入也過得去的工作。可惜事與願違,黃先生至今已經失業長達八個月,只能倚靠積蓄過活。

黃先生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的時候說:「我已經嘗試過把履歷表寄到不同的公司,當然也有發給招聘公司的,請他們幫我找工作,從辦公室助理到其他行業都希望嘗試,可是一直沒有任何面試機會。其實也不可以說是完全沒有機會的,如果我想做送外賣或搬運行業,就隨時可以上班。可是這些工作實在太辛苦了,而且每天也要上班十多個小時,才賺到大約每個月六千多元,跟我從前在工廠工作的薪水差很遠,當然如果是在沿海大城市做同樣的工作,薪水會高一點。只是說到底,我不可能做一些比從前更辛苦,薪水卻少了的工作吧。」對於未來的打算,黃先生表示希望再給自己半年時間,在雲南尋找心儀的工作。如果在半年後情況還是沒改變,黃先生就會嘗試到其他省市找工作機會,只是他肯定的說不會再回工廠打工了。

青年失業率遠超官方公布數字

張丹丹的《可能被低估的青年失業率》文章發布後,立即成為中國社會網上的熱話。美國之音記者嘗試致電張丹丹於北京大學的直線電話,希望對文章的相關細節作更深入的了解,可惜一直訪尋不獲,直線電話更是立即掛線。

張丹丹在文章中指出,中國青年的高失業率首先歸咎於過去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消費、企業營商環境以及經濟活力造成持續影響,再加上大學畢業生投入勞動市場,預計今年七月和八月的失業率會進一步上升。因此張丹丹建議疏導畢業生降低就業預期和薪金要求,把先就業再擇業作為減低失業人口的短期措施。

政治因素加劇失業問題

前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蔣豪(照片提供:蔣豪)

不過對於前天則經濟研究所副所長蔣豪來說,中國的失業問題愈來愈嚴重,根本原因還是政治因素。蔣豪告訴美國之音:「這個問題其實已經是十多年前就開始存在了,政府一直對民企不太友善,不單沒有什麼措施鼓勵投資,還要求這樣收費那樣收費,而且又用不同的理由將有錢人嚇跑了,看看現在連張藝謀都跑到美國去了,外資跑走了更是不在話下。這樣怎能叫人放心在中國投資呢?要有了資本才能吸收勞動力吧,要有新的資本才行,不然經濟就停頓了,只在原地打圈。」

蔣豪更不諱言近年的美中貿易戰也加劇了外國資本離開中國的問題:「要搞好關係人家才會想來中國投資,不可能一邊跟人家搞對抗,一邊要求別人來投資。北京從前去美國的航班是每天100班,現在一天只有5班,這樣怎麼可能發展呢?」蔣豪認為要解決失業問題,就必須對症下藥,「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措施對情況是幫助不大的。

紐約時報說:「現在很明顯的是,中國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政治。恢復信心需要系統性的變革,為企業家階層和私有財產提供真正的保護。如果中共堅持國家最高領導人習近平的政治議程(他已經取消了許多釋放中國經濟活力的政策),那麼文件中的承諾將只是說說而已。」

紐約時報援引一名科技企業家的話說,信心問題的核心是政府的信譽問題。中國政府在過去幾年幾乎失去了所有的信譽。如果政府真想挽回局面的話,至少要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日經亞洲指出,中國青年的失業率接近美國的近三倍,遠高於歐元區的14%。在數百萬沒有工資可支配的失業畢業生這樣的消費者的拖累下,中國的零售銷售額上個月僅增長了3.1%,比2022年6月下降了很多,據官方數據顯示,也大大低於5月12.7%的增長率。

深圳當代為會觀察研究所負責人劉開明(照片提供:劉開明)

深圳當代社會觀察研究所負責人劉開明在愛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表示,除了中國國內的政治因素外,地緣政治,特別是美中貿易戰也是造成中國失業率劇增和經濟危機頻發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最新數據,中國已連續兩個月進出口下滑,下滑幅度急劇擴大。而出口市場的萎縮給本已欲振乏力的中國就業市場籠罩上了更大的陰影。劉開明說:「美國是中國貿易最大市場。本來自從2013年起,外資就因為中國生產成本上漲而開始撤出。在美中貿易戰下,近年中國貨品進入美國還要加收15%至18%關稅,這樣就差很遠了。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工作機會和工資自然會減少。」

在擔憂經濟放緩的情況下,上周北京發布了一項內容廣泛的計劃,稱將放寬市場准入壁壘,對融資提供便利,這是提高私營企業信心的措施之一。本周一, 中共當局又表示,希望吸引更多私人資本參與從交通到水利、以及清潔能源、基礎設施、先進位造業和農業等各個領域的國家項目。

可是總部位於英國的宏觀經濟研究機構Enodo Economics在一份報告中稱,北京的最新立場是向私營企業伸出的「橄欖枝」。但該公司質疑這是否真正意味著中共的經濟政策正在「從壓制私營企業轉向滿足黨的需求」。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VO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02/1935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