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京津冀抗洪救災一塌糊塗,北京當局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什麼北京高層不再第一時間視察災區?

作者:

7月29日起,受到超強颱風"杜蘇芮"影響,京津冀地區遭遇特大暴雨並引發特大洪災。但詭異的一幕是,截至發稿時,中央仍未對河北省包括涿州和霸州等地特大洪水定調,也沒依舊例臨時成立國家防汛抗旱縂指揮部,而中國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毫不意外又沒有出現在救災現場。

8月5日,新華社發長文受到各大官媒紛紛轉載。該文高度讚揚習近平指揮北京防汛抗洪救災,稱早在7月上旬,習近平就已經對防汛救災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但這篇文章刻意淡化和模糊了幾個問題:1.把京津冀地區大面積暴雨洪水災害,淡化成僅北京一地局部地區嚴重受災;2.對河北涿州和霸州等地因泄洪導致嚴重水災隻字不提;3.不提習近平是否親臨洪災一線督導抗洪搶險工作。1

在中國公眾記憶中,習近平自上任以來,從未像前任江澤民胡錦濤一樣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指導抗洪搶險工作。而今次救災工作毫不意外,與前幾年抗洪救災一樣,又組織得一塌糊塗,官媒還被網友扒出用大量假照片和擺拍宣傳救災工作,結果習近平一人又冒貪天之功。

此外,自河北洪水災情發生以來,中國各大官媒迴避在頭版頭條或重要位置報導災況,只在比較不顯眼的位置提到了救災工作。這些給人一種直觀印象:京津冀洪災似乎沒有那麼嚴重。但根據網絡上不斷流出的災區影像資料來看,事實卻非如此。這些反常跡象不合常理。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北京高層怎麼不再親臨一線督導救災工作了?

1.總書記繞著災區走

習近平從2013年上任以來至今,從沒在第一時間前往災區或重大安全事故現場督導救災搶險工作。從2013年蘆山地震、2014年崑山中榮工廠爆炸和魯甸地震、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2016年安徽和湖北水災、2019年響水化工廠大爆炸和十六省水災、2020年武漢肺炎和南方水災、2021年鄭州水災、2022年廣東水災,到2023年福建水災、京津冀水災、哈爾濱水災,習近平或者直接繞開災區(或災難地點)去其他地方視察,或者派北京高層為代表前去視察,或者在災後幾個月才去視察。這給人一種印象,習近平似乎總繞著災區(或災難地點)走,從不在第一時間出現在搶險救災現場。

至少近30年以來,世界上主要國家領導人一般會在重大突發險情時,第一時間前往災區或事發地點。這裡的"第一時間"通常不一定指當天,因為安全因素,一般是幾天之內。比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胡錦濤在5月16日抵達綿陽、5月17日抵達汶川(溫家寶已於5月14日到達現場)。2在2001年震驚世界的"911恐怖襲擊"事件中,時任美國總統布希只在9月14日才抵達災難現場。3

領導人直到救災搶險結束還不去災區視察,無疑是反常現象。這除了跟領導人個性因素有關以外,通常還有別的原因。

關於習近平為什麼不視察災區的揣測眾說紛紜。有人認為是基於安保考量(包括刺殺和政變),前幾年遇到所謂"北戴河會議"又傳出"內鬥"傳聞。另外一種說法是,習近平要效仿毛澤東鄧小平玩弄權術,但是跟上面的揣測一樣,既無法證偽,也不能給出有力解釋。

比如"個人安危"說,就可能站不住腳。假如只是因為習近平自身安全顧慮不能第一時間去災區,派總理或副總理視察災區總在情理之中吧?但我們看到2016年以後,北京高層連代表也較少正式派出來了,大多數時間只依靠批示坐鎮異地指揮。今年涿州水災,連涿州市政府領導班子也集體隱形,乃至網友到處發"尋人啟事",大聲質問市政府領導人去向。此外,習近平並不是完全不視察災區。2013年蘆山地震一個月後,習近平視察了災區。在2014年魯甸地震半年多以後,習近平也視察了災區。2020年安徽洪水消退一個月後,習近平也去了災區(當時還被媒體曝出有女公安假扮災民)。習近平經常在中國各地考察,並不見得第一時間視察災區,刺殺或政變風險就更高一些。要說考慮到災害可能對領導人人身安全造成風險還說得過去,但江澤民和胡錦濤(包括當時總理)肯定也有同樣顧慮,他們卻能夠排除萬難奔赴第一線。這說明災害因素至少不是現任領導人不第一時間去災區督導的首要原因。

2.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這個詞不是舶來品,而是出自於中國美學家潘知常。4"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公信力破產的政府,不管做什麼都會引起批評和質疑。

中國黨媒最遲在2011年就已經注意到"塔西佗陷阱"。《中國青年報》在2011年11月2日發文披露當時社會有人用"塔西佗陷阱"批評鐵道部、批評紅十字會、批評邵陽沉船事件政府處理不當、批評政府信息不透明、批評官員私德,甚至連天氣預報也遭到批評。5到2012年《人民日報》也發文承認"塔西佗陷阱"正在成為社會管理頻繁面對的挑戰。62014年《中國青年報》根據中青輿情監測室報告稱,負面事件印象蓋過了當事方的事後補救,"再怎麼說都沒人信"的"塔西佗陷阱"已經形成。7也就是說,中國官媒已經直接或間接承認了當時中國社會已經出現公信力危機,而此後中國黨媒、官媒對該詞的引用頻率極高。

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縣委常委擴大會上,習近平還特別提醒全黨注意"塔西佗陷阱"。8這說明不但黨媒、官媒注意到"塔西佗陷阱"正在成為現實風險,連習近平本人也注意到了。

但是情況到2017年又出現轉折。《人民日報》在該年1月初曾告誡政府不要自陷"塔西佗陷阱",9但是到12月中旬又整版連發三篇文章,否認"塔西佗陷阱"是政治學必然規律,說這是拿西方話語硬套中國國情,不符合中國社會現實,甚至否認中國政府存在公信力危機。102017年風向轉變可能意味著,中國政府在對待"塔西佗陷阱"時,轉換了策略,從那以後,中國黨媒和官媒上引用"塔西佗陷阱"的熱度驟降。

但是參考消息網在2019年意味深長地舊事重提——在文章開頭,開門見山地重提習近平2014年3月18日在河南省蘭考縣有關"塔西佗陷阱"的講話,並受到《中國日報》中文網和環球網等媒體轉發。即便如此,近幾年該詞在中國黨媒和官媒上使用的情況仍然相當邊緣化,並且頻率大降。比如2022年《解放日報》在比較邊緣的地方仍用這個詞來告誡黨政官員謹防公信力喪失。11

從這種情況來看,中國政府在遭遇"塔西佗陷阱"時,遇到了矛盾糾結。一方面承認中國社會確實出現了公信力危機,一方面又把"塔西佗陷阱"當成西方話語對中國政治的挑戰(雖然其實是中國人發明的),進而不承認中國政府公信力危機,或者至少認為在中國國情下公信力危機不是不可化解;但同時又念念不忘告誡黨政官員警惕"塔西佗陷阱"。

習近平在2014年就注意到了"塔西佗陷阱"這個難題,這可能意味著,雖然明知公眾期待他在災害險情發生期間,前往災區穩定民心,但不管去不去,他的政府都會遭到批評。尤其去了之後,如果仍然出現救災不力,這對習近平個人的權威來說是重大污點。至於坐鎮外地遙控指揮救災,則有這樣的優勢:救災得力歸功領袖,救災不力歸咎官員。

2016年及以前,中國黨媒和官媒照常發布時任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及時趕赴災區視察災情新聞。2016年以後,情況有了一些變化。比如2021年河南特大水災,李克強在河南災區視察的新聞只出現在中國政府官網,但中國官媒和黨媒對此隻字不提。122020年李克強在重慶督導救災工作時,情況也與此類似。當時只有國務院系統直屬媒體轉發,央視、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及其他中央媒體不予報導(或者故意延遲幾天才報導),這不免引起外界對"府院之爭"的遐想。13假如總理確是受總書記委派來視察災情,中國媒體的反應肯定不是這樣。比如2015年天津濱海新區大爆炸,人民網在報導時明確提到李克強代表黨中央、國務院、代表習近平總書記,並且該報導就在李克強抵達現場當天發出(央視新聞也滾動報導)。14

這種情況,不排除跟2017年黨媒和官媒在"塔西佗陷阱"問題上集體轉向有關,也不排除國務院與黨中央在這一轉向上,產生了重大分歧。顯然,當時國務院仍採取傳統做法,一旦發生災情,第一時間趕往災區。但是黨中央對此越來越冷漠,在2023年國務院換屆之後,即便爆發京津冀特大洪災,總理跟總書記仍雙雙隱形,僅委派一名副總理在災情穩定幾天後才慢吞吞地趕到涿州災區。15

從這種情況來看,在公信力危機面前,習近平代表的黨中央確有"躺平"跡象,至少不再寄希望於在救災一線作秀來重振信心。日本《產經新聞》台北支局長矢板明夫也認為,中央和地方領導層都出現了"集體躺平"現象。16

古羅馬歷史學家塔西佗像

3.泄洪致災

河北距離北京較近,正常情況下,即便總書記不來視察災情,把總理作為代表派過來是沒有多大困難的。但是由於掘堤泄洪"保雄安"這個政治任務,17給涿州和霸州等地民眾造成洪災,而且掘堤指令不大可能是地方政府自作主張,更可能是中央授意的結果。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再派代表來親臨一線督導救災工作,恐怕會讓中央感到難堪。

由於暴雨成災,導致京津冀至少13條河流洪水超警戒線,部分地方政府只得掘堤泄洪,致使包括涿州和霸州在內的蓄滯洪區居民突遭洪水淹沒。比如洪水重災區涿州居民就在沒有得到通知的情況下,在半夜泄洪,導致居民根本來不及撤離,而當局則對外聲稱"很多人沒把泄洪通知當回事",引起民眾憤慨。18這表明涿州政府是承認泄洪的。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當代政治觀念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12/1939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