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真的要打仗?對普通人來說,戰爭可不是爽文大片

當炮聲響起的那一刻,就是你和你的家人、朋友、親戚、鄰居們,無數人命運翻天覆地改變的開始!這種改變,將是不可逆的。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哪怕你覺得並不美好,都將被徹底改變。不是變得越來越好,而是變得越來越差。你的衣食住行,你的精神生活,都將變得越來越壓抑,越來越悲慘。

1

東部戰區在直播,我也在看。

我不喜歡戰爭,但是這又豈是我們能決定的。

自古以來,講究的最高境界是上兵伐謀,不輕言動武。

一言不合就開干,絕對是莽夫沒腦子。

「一朝英雄撥劍起,又是蒼生十年劫。寥落干戈後,積屍草木百姓血。"

很多時候,打了雞血一樣喊打喊殺,歡呼打仗,這只是腦子裡的「愚昧幻覺」。

你以為打仗,就如同看一場直播、看一部電影一樣?

你以為打仗,你只是個局外人看個熱鬧,大不了捐一個月工資,小case?

當然不是!對普通人來說,戰爭可不是爽文大片。

當炮聲響起的那一刻,就是你和你的家人、朋友、親戚、鄰居們,無數人命運翻天覆地改變的開始!

這種改變,將是不可逆的。

你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哪怕你覺得並不美好,都將被徹底改變。

不是變得越來越好,而是變得越來越差。

你的衣食住行,你的精神生活,都將變得越來越壓抑,越來越悲慘。

當你付出了血淋淋的代價後,你才會哀嘆並且懷念:

「戰前的日子太美好了!可惜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2

戰時的社會管制,一定比疫情更嚴厲,因為那是真正的「戰時狀態」。

會發展成什麼樣子,會持續多久,很難預料,可以參考一下隔壁的俄烏。

戰時,對於不在支援一線的普通人來說,跑防空洞,躲防空壕是常見的生活狀態,當然這是在喪失制空權的情況下。

如果戰局順利,可以免去這項煩惱。除了專業的防空洞之外,各地的地鐵線路,在戰時也將承擔起藏身的功能。

如果你生活在大城市,戰時還會面臨被疏散的可能。

和平時期,大城市因為更高的工資、更多的發展機會,吸引了大量的普通人。

而戰時,相當多的產業會直接消失掉,或是大規模的萎縮。比如旅遊業、航空業。

失去工作的普通人,還有不直接從事工業生產,跑不動防空洞的少年和老年人,都有可能會被疏散。

一方面為了減少城市被襲擊時的傷亡,另一方面也是緩解供養大城市的壓力。

對於千千萬萬的普通家庭而言,這種疏散意味著家人朋友的長期分隔,甚至是永別。

即便你留了下來,到那時,你想像現在這樣宅在家裡,餓了點外賣的生活,基本上要徹底告別了。

儘可能用配給的食品做飯吃才是常態。

除了物資供應,生活在工業社會,沒有電力基本上等於癱瘓。

到那時,對你而言電力絕對會是一種奢侈品。

電力設施會成為敵人的重點打擊目標,一旦被破壞,搶修的再快,也肯定有大把的時間用不上電。

即使能恢復供電,也要優先保證工廠的使用。

比如晚上為了燈火管制,防止成為被轟炸的目標,會斷掉一部分城區的電源。

有人說,開什麼玩笑,大國打的都是代理人戰爭,根本燒不到本土,歌照唱、舞照跳,這些都想多了。

那就來看看二戰時期的美國,戰場也在本土之外,那美國人肯定能隨時有電用吧?

事實上二戰時期的美國,確實物資相對充足,算是當時的天堂了。

可普通美國人的生活也是供給制的,幾乎一切都要憑票供應,也一樣要節約一切支援前線。

舉例來說,中途島大戰之前,為了保證船廠有足夠的電力,維修受損航母,船廠之外的其他地區就被切斷了電力供應。

物資供應方面,美國還專門成立了「價格管理局」來負責供給。

由於戰爭短缺的物品,比如加工食品、肉類、咖啡、石油和天然氣、糖、尼龍、汽車、輪胎、鞋子、衣服這些都被列入戰時管制。

普通人要憑點券和供給證才能得到,正規渠道買不到,就只能求助「黑市」了。

隨著戰爭的緊張節奏,商品管制的覆蓋面逐漸擴大,衣食住行無所不包。

美國人也進入了計劃經濟時代,每天也要對著手裡的糧票、布票、汽油票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操持家庭的主婦們,更是每天揣著個小筆電,記錄下每天的開支計劃:

「明天——咖啡券就要到期、A型購油卡還剩最後一天到期,得趕緊把四加侖油加了」

「3月31日——最後一天把配給本上的藍點花光,購油卡上的輪胎檢查日期也快到了.「.

「6月15日——成衣券快要到期了,明天給孩子買一雙新鞋。」

即使你的安全和物資都有保障,但你的錢包還可以支撐多久?

3

槍炮一響黃金萬兩,一旦開戰,參戰方源源不斷投入人力、物資,持續消耗天量資金。

巨大的軍費開支不是我們一般人能想像的。

舉個例子,發生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被人視為現代戰爭的開端,多國部隊共投入軍力約42.4萬人,42天時間,光軍火開支,就高達910億美元。

這些錢從哪裡來?答案不言而喻。

嚴格說,戰爭狀態下,無法正常討論經濟學。

因為經濟學是關於交易的科學,而戰爭狀態下,參戰方對內對外都處在暴力狀態。

暴力狀態,會扭曲一切的經濟活動。

被戰爭打斷的正常交易,會使經濟受到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整個社會的生產活動要優先滿足軍用品,私有權利必須讓位於國家權力。

原本用來生產和滿足人們的真實需求,提升生活品質的行業,戰時,都會不同程度地轉向生產軍需物資。

像德國的奔馳和美國的福特,戰爭期間都成了軍火和飛機製造商。

可對普通人來說,工作、吃飯、教育、住房,這些需求,一點都沒有變,經濟活動會受到扭曲,但是需求本身,不會發生根本性變化。

戰時,不同行業、不同階層的人,收入會有什麼影響?

有位民國時期的央行行長,寫過一本書,以親歷者的身份,回顧了抗戰時期國內的財政金融情況。

書裡面就有關於戰時收入的一些細節。

不同的群體,財富變化並不均衡,而且收入變化也很大。

農業:1938-1939年,農業大豐收,導致糧食價格下跌,農業領域的真實收入大幅減少。1940年開始,農業歉收,價格上漲。再加上糧食征借、徵兵,造成農業勞動力迅速減少,造成剩下的農業從業者收入上升。

製造業:戰爭剛開始,後方與沿海物流被切斷,後方製造業,可以利用半壟斷地位,獲得利潤,超過農業部門。但是,再往後,貿易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居民購買力下降,這些都衝擊了製造業。

誰賺到錢了?

一批新富商人,誕生了。

敢於冒險、擁有運輸能力,在真空地帶走私的投機商人。

在什麼都短缺的時候,誰能搞定運輸線,誰就能獲取超額利潤。

當然,無論是戰爭期間,還是在和平年代,金融行業始終是最賺錢的。

那作為普通的打工者,工資有影響麼?

從這張圖裡,你能看出誰最慘?

公職人員和老師。

6年時間,在通貨膨脹的侵蝕下,他們的真實收入跌到了原來的10%、17%。

工資上漲的速度遠遠滯後於物價上漲的速度。

而那些體制外的體力勞動者,雖然真實收入,也被血洗了,但真實購買力沒那麼慘。

為什麼?

體力勞動者,直接反應的是市場價格,隨著通貨膨脹,價格自然水漲船高。

總結一下,在戰爭期間,不同的行業階層,受的影響是怎樣呢?

最保值的是金融和投機領域,最不保值的是製造業。

最慘的是公職人員和老師。有點積蓄,被印鈔機徹底稀釋了,收入變成了原來的十分之一。

戰爭,會影響你的收入,那資產價格受的影響是怎樣的?

4

戰爭期間,資產價格下跌的邏輯,大家基本都懂,因為存在價值毀滅、清零的風險。

但是,翻開真正的戰爭史,當年的上海,重慶,昆明之類的城市,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

上海的人口,在歷史上只有3年的時間,是下跌的,也就是1942年,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入租界,全面戰略上海。

上海的人口,從1942年的392萬,跌到1945年的337萬。

人口暴跌,加上戰爭影響,上海的房價,是漲了,還是跌了?

據部分文獻記載:

1944年,法租界地價比1940年,4年時間,漲了40倍。

看房租的話,1945年的房租,是戰前的140倍。

同一時期的重慶、昆明等城市,也發生了類似的故事。

發生了什麼?

戰火延燒之地,樓市一般低迷,但有限的幾個和平孤島卻供不應求、房價飛漲。

抗戰前期,昆明作為大後方,遷入的機關單位比較多,來這兒工作和生活的人也特別多。

由於戰爭時期通貨膨脹,工資上漲的速度遠遠滯後於物價上漲的速度。

像聞一多、沈從文這樣的知識分子的收入,只能維持家人的基本生活,面對昆明城內價格暴漲的房地產,根本無力購買。

1938年前後,在日本轟炸機的威脅之下,沿海省份的難民不斷湧進昆明。

到了1941年,跟抗戰前相比,昆明房租上漲了10倍。

房租上漲,房價和地價自然也在上漲。

到了1941年,跟抗戰前相比,昆明商業用地上漲了6倍,住宅用地兩年漲了超過4倍。

大後方重慶作為陪都,甚至出現了房荒。

當官的都撤到重慶了,老百姓當然也跟著跑。全國四面八方的人都往這兒涌。

河北的難民、河南的難民、上海的難民、南京大屠殺之前僥倖逃生的難民,甚至包括香港的難民,都想方設法到重慶去。

從1938年到1944年,前往重慶的難民一直在增加,「每天都有一船船的人」。

短短六七年,這個城市的人口增長了三倍。

人口越來越多,房屋卻越來越少。住房供不應求,重慶的房價和房租開始暴漲。

1944年,官方都不得不承認,「在重慶找房子不僅困難,甚至沒有可能。」

古人常說「時勢造英雄」,抗戰時則是"時勢造房東」。這個時勢,指的當然是戰爭。

戰爭時期,資產上漲一是因為短缺,二是因為通貨膨脹。居住成本之所以也在上漲,除了因為短缺和通貨膨脹之外,還疊加了需求。

5

自古打仗就很燒錢。

二戰期間,英國政府為了籌集戰爭經費,甚至把殖民地都租出去了。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國力衰退。

1929-33年的經濟危機又重創了英國經濟,殖民地到處鬧事。

由於沒錢,英國不想與德國開戰。

好在英國還有不少美元和黃金儲備,可以拿來應急。

同時,英國又強征了國民手中的大公司股票,總價值3億多美元,用來購買軍火。

雖然戰後,現金補償了股票所有者,不過還是要徵收高額的戰時所得稅。

美國是二戰最有錢的國家。但是打仗是無底洞,缺錢怎麼辦?老辦法,增加稅收。

1941年,美國國會通過增稅法案,決定降低個人所得稅的免徵額,將個人所得稅的最高稅率提高至77%,公司稅率提高至31%。

1942年10月實行新稅法,將個人所得稅的最低稅率和最高稅率分別定為18%和88%。公司所得稅的最高稅率為40%,超額利潤稅率為90%。

在戰爭期間,美國徵稅收入總額為1370億美元,全部軍費的44%是依靠課稅來支付。

同時,美國先後8次發行公債,共籌款2745億美元,支付了全部軍費的56%。

如果你是一個有錢人,在二戰期間,人在英國,最高個人所得稅97.5%。在美國,個人所得稅95%。

無論什麼國家,只要一大戰,必定的結果會發生這些事:

物資緊缺,生活用品實行計劃分配,稅收大幅度提高,要購買國債,財產會被國家徵用,基本上得不到補償。

結語

說起漢武帝時期,普通人想到的是開疆擴土、封狼居胥的豪情。

然而,沒人知道,為了一勞永逸,剷除匈奴對長安方向的威脅,前後七次遠征的錢糧,是怎麼籌集的。

許多人曾經幻想穿越過去,能在那樣偉大的時代,建立彪悍千古的功勳。

然而,如果你真的穿越回去,你會發現自己將會過得無比艱難。

人們總是喜歡宏大敘事的無限榮光,無法想像置身其中,將是各種提心弔膽的無奈和艱難,而且看不到盡頭。

數千萬個性迥異的個體生命模糊成了一個詞:普羅眾生。

普羅眾生,也變成了戰爭機器上的一種燃料。

托爾斯泰曾在《戰爭與和平》寫到過:

生命的真正意義在於能夠自由地享受陽光,森林,山巒,草地,河流,在於平平常常的滿足。但可惜的是,人們平時往往忽略它,而在戰亂時又會領會得格外深刻。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抽屜讀書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2/1943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