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移民留學 > 正文

在加拿大找工作,真的那麼難?

作者:

6月初一個普通的星期五,我在一份工作邀約上鄭重地簽下了我的名字。如此,歷時三個月的找工旅程,劃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這是我來到加拿大以後的第二份全職工作。在投遞簡歷、接受面試、遭受拒絕,以及最終接到offer的過程中,興奮、忐忑、期待、焦慮和失望等等複雜的情緒,相信所有的打工人都會感同身受。儘管找工的經驗不夠豐富,我仍想把一些心得和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夠對找工作的朋友有所啟發和幫助。

借力打力,事半功倍

藉助他人的力量,不管是朋友,還是平台,在找工作的時候,都是非常有用的幫助。

加拿大和中國很多地方不同,但在講究人情世故方面,倒也常有共同之處。我和身邊的朋友都有這個感受,很多工作,往往都是通過熟人介紹的。

比如我目前身處的建築行業,需要大量的建築工人,長期以來一直供應不足。按說找工作應該不難吧。但實際情況是,我司99%的建築工人,都是某某人的七大姑八大姨家的侄子、朋友等等,沾親帶故,拉幫結夥,很少有公開發招聘信息招聘的。公司偶爾會收到陌生人投遞進來的簡歷,也常常被經理漫不經心地丟在一旁,不予理會。

而更多的時候,作為新移民,或者像我這樣雖然算是老移民,但依舊缺乏本地人脈的普通打工人,通過招聘平台了解市場和行業情況,往往是投遞簡歷並最終找到工作,非常重要和靠譜的第一步。

質量和效率不錯的招聘平台,我推薦indeed和monster。這兩個平台的活躍度很高,信息更新很快,每天都有大量的職位放在上面,而且使用也非常方便。對於那些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想進入什麼行業的應聘者來說,通過這裡,可以了解到各行各業的招聘需求。

通過獵頭公司,藉助他們的關係網,擴大找工作的搜索範圍,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自從3月份開始積極地找工作,我一共投遞了10多份簡歷,其中有3份是投給獵頭公司的。有一個很快安排了面試。雖然很遺憾,最終和這份工作失之交臂,但好處是你的個人信息已經在獵頭的資訊庫里留檔,以後一旦會有合適的機會,依然可能獲得推薦和面試的機會。

這樣的機會似乎聽起來渺茫,但我身邊確實有朋友分享過,幾年以後突然接到以前獵頭的電話,之後順利地找到了新工作。「幾年?」,很多朋友聽到這裡可能會貢獻出表情包,但在加拿大這樣一個「時間在這裡似乎是靜止的」國家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我也不知道這是不是自我安慰)。我相信這樣的機會不是天方夜譚。多一個備選,總是沒有壞處的。

負責任和有經驗的獵頭顧問會給出很多實用的建議和技巧提示,比如,面試時經常會碰到的問題你該如何回答,你的行為舉止要如何,該如何問對方問題。這樣直接的面授機宜,很多時候比看YouTube上的視頻要有用的多。而且,因為獵頭對於TA的客戶,即招聘方,肯定是比你更了解,或許還能給你透露一些內部信息。這樣的信息,面試時你不經意間表達出來,很可能就給你加分了。

「沒有本地經驗,很難找工作?」-真實的謊言

新移民都會被老人們「善意」地提醒,初來乍到,沒有本地的工作經驗,很難找工作。很多人都被這個當頭一棒唬住了,所以根本就不去嘗試應聘,而是匆忙去找能餬口的臨時工作。

確實,沒有本地經驗,想從略顯保守的加拿大本土企業那裡謀得一份工作,是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如果自己一開始稍微降低一些期望,不要想著和以前在國內時一樣的職務和薪酬,找到一份謀生的工作並沒有那麼難。

代價當然會有,即使以前在國內有豐富的職場經驗,在這裡也一夜歸零。十年前我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二十年前初入職場時的入門工作。但萬事開頭難,擺正心態,先穩定,再發展,更重要。

不過並不是說,以前的工作經驗就完全沒有用了。你曾經吃的每一份苦,練就的每一項技能,都會在適當的時候幫到你。

在獵頭的建議之下,這次找工作,我把老東家和曾經的職位放在了簡歷上。果然,面試的機會多了許多(10次申請3次面試)。

而最終幫助我拿下本次工作邀請的,除了本地經驗,原來國內的教育和工作經歷加分許多。我找了和我原來工作有交叉的行業,在面試時對方非常感興趣,問了許多具體的問題。在後面的辦公軟體操作技能測試中,也是我多年以前就已經熟悉的技能幫到了我。

要「厚臉皮」-主動出擊,先行者優勢

找工作就像銷售,只不過這次的「商品」是你自己。我目前的公司常常就能碰到主動上門來推銷產品的銷售人員。儘管很多時候,我們對這樣的上門推銷,持不置可否的態度。但有些時候,好運或許也會降臨。

很多公司在通過招聘平台發布招人信息時,也會列出自己的招聘聯繫方式。通過平台提供的公司網站,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公司會建議感興趣的人直接和他們聯繫。這種時候,不妨跳過平台,直接投遞申請。

就像我這次,首先我是在indeed上看到了職位空缺。通過瀏覽招聘方的網站,對公司有了更深的了解以後,我果斷向他們直接發了郵件,而不是在平台上遞交申請。果然,對方的反應十分迅速,兩天以後就接到面試通知,一周之內順利拿到工作邀約。

媒體上不斷說,現在是用工荒,公司招人很難。但我的個人感受是,好工作永遠是稀缺可遇不可求的,面對的競爭也更激烈。所以要隨時關注平台發布的信息,而且最好是剛剛發布的。一旦職位和個人期望匹配,立刻動手申請,不要猶豫。

3月份剛開始找工作時,我對下一份工作到底應該是如何的,內心並不是十分確定。所以在看到幾個招聘廣告時,猶豫不決,還觀望了幾天。等最終下定決心,遞交申請的時候,才發現職位已經「過期」。所以,一旦鎖定目標,立刻行動。

掉過的坑,我不想你也掉進去

有一些平台,聽起來高大上,但並不是很實用。個人推薦避開,因為只會浪費你的時間和精力。

比如Job Bank,是加拿大政府背景的一個官方平台,上面會列出很多的招聘信息。我在註冊並上傳簡歷之後,也陸續收到平台發過來的職位推薦。但和indeed相比,精準度不夠。這些定期發送的郵件除了占據你郵箱的記憶體,浪費你額外的整理時間,沒有什麼價值。

我也通過它的推薦,投遞了兩份簡歷,結果石沉大海。招聘方看起來都是正規的公司,有的規模也不小,卻連基本的回覆都沒有,讓人懷疑這些職位的真實性和有效性。

還有Workopolis。這個平台更像是一個信息中轉站,將其他平台或者招聘者發布的信息抓取過來,稍微整理以後發布出來,時效性上沒有什麼優勢。

不止一次,我在上面看到一些職位比較匹配,等準備好簡歷,滿懷期待地點擊「申請「的時候,才發現這個職位已經過期了,讓人哭笑不得,白白浪費很多感情細胞。

儘管老生常談,該說的還是要說

誰都希望自己找到發展前景好的行業和工作,但也要結合實際,找和自己技能相匹配的工作,不然可能根本等不到面試邀請。能力配不上野心,是一件讓人痛苦的事情。學一項技能,考一個證書,必要的投資還是應該的。

找工作是一件費時費力的浩大工程。但該下的功夫一定要下。不要隨意地投遞千篇一律的簡歷。最好根據每一份工作,抓取職位描述里的關鍵詞,結合自己的經驗修改和完善簡歷。招聘平台和公司一般都會使用軟體進行篩選,搜索不到他們所需的關鍵詞,你的簡歷大概率會被直接跳過。

制定個性化的求職信(cover letter)也至關重要。如果說簡歷是不帶感情的客觀描述,求職信就是可以充分展示你個人魅力的一面鏡子。不妨簡明扼要地列出你的長處,為何適合這個職位,能為對方帶來什麼好處,讓對面的招聘經理能夠感覺到你的誠意和熱忱。

而在此之前,需要通過公司官網、招聘網站或其他平台上的(匿名)評論,儘量充分地了解公司。這對寫針對性的求職信也是很有用的。

有一些公司,選擇匿名在招聘平台上發布廣告,或者不提待遇如何。這樣的公司,我一般不看。是招特工呢還是咋滴?神神秘秘遮遮掩掩的,不夠大氣。知己知彼,不打無準備的仗,對於找工作這樣一件講究效率的事情來說,也很重要。

大多數的公司,都會直接了當給出職位描述和工資待遇福利等信息。相比於國內,這裡的招聘廣告更「文明」,那些赤裸裸年齡和性別歧視的話語,比如「35歲以下」,「要求男性/女性」,是見不到的。

事實上的歧視是否存在,不好判斷。只能自己通過職位的描述和申請後的反饋來猜測。如果廣告中寫著「期待你與公司一起成長」,很大可能應聘方希望申請者是年輕人,像我這樣年齡偏大的最好就不要摻和了。這個感受,是在我收到了幾份拒絕信以後,自行體會的。

被拒絕,並不能說明你不好,只能說這份工作不適合你,或者招聘方找到了更合適的人選。所以,收到拒絕的回覆以後,不要灰心。儘管失落失望在所難免,但一定要相信自己。更好的工作就在前面等著你呢。

這是我第一次面試被拒後,朋友安慰我給我打氣的話。在此我也把它送給每一位正在找工作的朋友。守得雲開見月明,相信廣納移民的加拿大,一定有一份工作適合你。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溫哥華港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827/19461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