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外媒看中國 > 正文

王維洛談鄭州市海綿城市建設為何未能解決城市內澇問題

作者:
大規模投資搞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僅只限於國家發改委選擇的試點城市,而是已經全面大規模地鋪開了,擴大到城市和建制鎮。到2018年末,中國城市個數達到672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297個,縣級市375個;建制鎮21297個。2017年末全中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56225平方公里(以上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所以李迪華教授的估計,在「十三五」期間海綿城市為6萬億元左右,應該是一個客觀的估計。目標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的目標,這個蛋糕是何其大也。

隨著中國各地近年來不斷遭受巨大水災的危害,「海綿城市」這一此前鮮為人知的概念逐漸成為網絡熱點,越來越多的網民開始質疑,海綿城市顧名思義應該是具有吸水功能的城市,北京鄭州等城市都城市規劃中都採納了一些海綿城市的理念,卻為何未能使許多城市避免洪災?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學院院長俞孔堅被認為是海棉城市理念的倡導者,2013年習近平公開講話表示應該提倡之後,中國的許多城市都積極響應。法國媒體近日也介紹了柏林建設海棉城市的成功的經驗,那麼,海綿城市這一概念的定義是什麼?他究竟來自西方,還是中國?從中國河北近日的水災以及兩年前河南鄭州水災的情況來看,海棉城市的模式似乎並未起到預期的作用,其中原因是什麼?俞孔堅先生此前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認為這是因為鄭州等城市並沒有恰當地執行他的想法,專家對此有何評論?

法廣因此電話採訪了旅居德國的水利專家王維洛先生,請他談談他對上述問題的看法。

法廣:首先請您談談海綿城市這個概念究竟指的是什麼?他是來自西方還是中方?

王維洛:其實在德國,一般會說是可持續的排水系統,或者說是可持續的雨水排水系統,近自然的雨水排水系統。在德國沒有海綿城市這個說法,因為海綿城市的形象並不能夠正確的描繪這種理念,一個城市如果修建在海綿之上,那怎麼可能穩固。海綿城市這個名稱是來自中國,當時,其中的理念則是來自西方,他得理論基礎就是利用自然的理念來建設他的雨水排水系統。這在法國,德國都是到處可見的,這裡的家庭都擁有囤積雨水的水桶,用來澆花等等,或者在住房屋頂鋪上吸水的材料,可以將雨水留住以灌溉屋頂的植物;再就是把原先的水泥停車場改成草地停車場等等。這樣一些很小的自下而上的積土成山,積水成淵式的措施。它的根本就是去水泥化,回歸大自然,把原先的水泥排水管道等都拆除,讓雨水以自然的方式排放。在西方並不是一個耗資巨大的工程,而是普通老百姓都身體力行的行為,這並不僅僅是由於西方人的環保意識比較高,也是由於這樣可以降低水費的開支。

法廣:那海綿城市這個概念最早究竟是由誰提出的?習近平為何提出要在中國進行推廣?

王維洛:最早引入海綿這個概念的北京大學城市與區域規劃俞孔堅教授。俞孔堅教授1963年出生於浙江金華,1987年獲北京林業大學園林系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5年。1995年獲哈佛大學設計學博士,1997年回國任北京大學教授,2012年當選美國景觀設計師協會成員。2017年俞孔堅教授未能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因為有20位專家指責俞孔堅「肆意侮辱中國園林優秀傳統;設計手法千篇一律,水平拙劣,斂財手段如奸商,巧取豪奪;學風不正、學德不端」。2003年,俞孔堅教授用自然河流的構成來解釋自然系統對洪澇調節能力。俞孔堅教授指出:河流兩側的自然濕地(河漫灘)如同海綿一樣,調節水位高低,達到緩解旱澇災害的功能。俞孔堅教授是用海綿來比喻河漫灘、沿河湖泊的這種對洪水的吞吐功能。這種功能在歷史上寬闊的長江,沿江諸多的湖泊如洞庭湖、鄱陽湖、洪湖等等,從而使得長江在唐朝之前很少有洪水災害的記錄,特別是大洪水災害的記錄。這裡俞孔堅教授只是用海綿來做比喻,說明河流兩側自然濕地(河漫灘)的功能,不是提出什麼海綿城市的理論。

2011年兩會期間,湖南省常德市江北水系綜合治理辦公室項目協調員劉波通過湖南代表團羅祖亮提交《關於建設海綿體城市,提升城市生態還原能力》的提案,提出像建築屋頂一樣,將城市停車場和道路兩旁改裝成下凹式綠地,並把綠化帶路面改造為坡度形的,以利於水流入綠化帶旁設置的缺口中。提案建議,與西方已開發國家中的增加可滲透的地磚、建設下沉式綠地等措施一致,他提出了一個海綿體城市的新概念。

到了2013年底海綿城市正式登上了中國政治舞台,或者說海綿城市被政治化了。2013年底到2014年上半年的半年時間內,習近平在三個會議上提到和論述了海綿城市。在北京歐諾科創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9月20日發表的《論中國海綿城市發展現狀》一文中乾脆直接確指明,海綿城市的理論由習近平首次提出。

法廣:您認為習近平為何提出要在中國進行推廣?

王維洛:2012年中共十八大上習近平當上了中共總書記,但是中國GDP的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習近平當上了中共總書記後,必須盡力保持GDP的增長速度,這時冒出一個「海綿城市」的新概念,成為帶動GDP增長的龍頭。

北京大學景觀設計學研究院副院長、教授李迪華粗略估計,在「十三五」期間海綿城市最少能製造全國高鐵建設兩倍以上的市場需求,即全國6萬億元左右市場規模。

「十三五」期間海綿城市投資是全國高鐵建設投資的兩倍,6萬億元的大蛋糕!

僅僅是河南鄭州一個市,一個省會城市,到2020年就已經完成534億元,而且鄭州市並沒有列入國家發改委的30個海綿城市試點城市中。

大規模投資搞海綿城市建設,不僅僅只限於國家發改委選擇的試點城市,而是已經全面大規模地鋪開了,擴大到城市和建制鎮。到2018年末,中國城市個數達到672個,其中,地級以上城市297個,縣級市375個;建制鎮21297個。2017年末全中國城市建成區面積已經達到56225平方公里(以上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所以李迪華教授的估計,在「十三五」期間海綿城市為6萬億元左右,應該是一個客觀的估計。目標到2030年城市建成區80%以上的面積達到海綿城市的目標,這個蛋糕是何其大也。

為什麼在西方國家,一個小而美的回歸自然的措施,到來中國就成了高大上的偉業了呢?我認為就是讓錢給鬧的,是讓GDP給鬧的,是讓習近平所創造的功績給鬧的。

法廣:就目前而言,中國的一些海綿城市似乎並沒有顯示其抵禦洪災的有效性,其中原因是什麼?

王維洛:中國國內的專家們針對鄭州的情況,提出了四個因素:其一是:投資沒有完成。按照國務院調查組的算法,鄭州市已經完成的、真正用於海綿城市建設的資金只有62.82億元(196.3億元的32%),只有計劃投資534.8億元的11.75%。所以不是海綿城市這個理念的錯誤,而是海綿城市建設才剛剛開始。要是534.8億元全部投入進去,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結果;其二是海綿城市建設面積只達到22.5%。也就是說,鄭州還有77.5%的面積沒有建成海綿城市體系;其三是海綿城市的理念不適用於鄭州這種12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其四是海綿城市的理念適用於人口密度低城市,而不適用於人口密度增加快、工程建設強度高的鄭州市。所有的回答就和中國的太極拳一樣,不直截了當地回答問題,繞過來繞過去,沒有自己的觀點。其實這也難怪,中國的海綿城市理念來自最高層,是不能批評的。

日內瓦大學的建築與城市規劃專家Marlène Leroux女士也同王維洛先生觀點相近,

她在接受法國文化電台採訪時,強調她2005年至2010年在中國時,當時還沒有提出海綿城市的概念,她介紹說,中國的許多城市規劃往往是從圖紙上看上去十分完美,但最終建成的成品與規劃相距甚遠。她稱讚俞孔堅教授的設計理念,但是,她認為中國99%以上的城市化都沒有遵守俞教授的理念。

Marlène Leroux是(中國的土地:農村地區的變遷與城市問題》一書的作者,她在書中講述了她對中國的山東的青島,四川都江堰以及河南的登封市附近的三個新城市進行的實地調查研究,她強調指出,這些城市的規劃可能十分完美,但是,他們往往與周邊的環境脫節,而並沒有將已有的灌溉與排放系統考慮在內。

非常感謝王維洛先生接受法廣的採訪。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法廣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5/1954245.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