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心靈之燈 > 正文

人過六十,不管兄弟姐妹關係多好,都不能輕易亮出這3張底牌

思想家蒙田說過:「一個老人能夠得到的最好收穫不過是家人的仁慈和愛,統領和敬畏已不再是他的武器。」

家,對於老人來說,真的很重要,因而人人都要愛家,學會經營家庭。

六十歲之後,你會發現,家庭有幾種類型和組合:你和兒女是一家人;你和兄弟姐妹是一大家人,也是幾家人;兒女和你又是兩家人。

多數的老人,最靠譜的家,只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的樣子。

搞清楚了「家」的概念,再去謀劃餘生的活法,就睿智多了。

建議老人們,不管兄弟姐妹關係多好,都不能輕易亮出這三張底牌,悄悄留一手。

01

優越的生活條件:別吹噓,就怕被惦記。

通常,我們有這樣的思維邏輯:能夠和你分享幸福的人,是很愛你的人,彼此很坦誠。

可是,我們要學會把控自己的分享欲,不是什麼都能分享出去。

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經過多年的研究,需求是有層次的。

第一層次是水、食物、睡眠等;第二層次是健康、資源、財產保障等;第三層次是感情;第四層次是人的榮譽,尊重感;第五層次是道德,創造力等。

你分享的內容,是別人需要的嗎?你和別人的同層次的人嗎?

兄弟姐妹是血脈至親,但不一定是同一個層次的人。有人退休了,有人一輩子的農村幹活,有人在外頭打工,有人負債纍纍。

當你有優厚生活條件的時候,說明你已經退休了,還有存款、房子車子,日子也很瀟灑,甚至會常常去旅遊。

你恨不得把自己的晚年幸福姿態,都告訴兄弟姐妹,那麼你就犯了「不同層次的人,互相強融」的錯誤。

兄弟姐妹發現你的物質和金錢很多,會有兩種反應:一是惦記你的錢,導致侄兒侄女向你借錢,或者兄弟姐妹借錢治病、投資等;二是被兄弟姐妹懷恨在心,認為你的成就,是因為大家幫忙了,而且你不懂感恩,回報的行為不夠多。

任何一種反應,都會給你帶來麻煩。尤其是借錢,借不借,都會得罪人。有借無還,就扎傷了你自己的心。

02

子女的孝道:別誇耀,骨肉也會嫉妒、挑撥。

聽說,兄弟的家庭很和睦,子女有出息。你會很開心吧。

但是你的舉止,不等於兄弟的舉止。人與人的格局,是不一樣的。

《菜根譚》裡說:「妒忌之心,骨肉尤狠於外人。」

有一個很實用的道理:親人希望你過得好,但是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

作為老人,家庭真正的孝道,體現在「和睦相處、子女有出息」方面。

你把子女如何孝順自己,有多大出現的事情拋出來,兄弟姐妹的嫉妒心就被激發出來了。下一步,你和子女的關係,可能會遭遇到兄弟姐妹的破壞。

明代作家馮夢龍,寫了一個「呂大郎還金完骨肉」的故事。

呂大的兒子外出看熱鬧,被人拐走了。

為了找回兒子,呂大外出經商,妻子在老家留守。

一晃,過去了幾年,呂大發現了兒子的消息。

悲劇的是,呂大帶著兒子回家的路上,聽到了弟弟呂二要賣掉自己的妻子的消息。

呂二賭牌,輸了錢,就想把嫂子換錢。並且可以阻止呂大重新過上幸福的生活。

兄弟反目成仇,就一點都不奇怪了。

古人云:「善惡相形,禍福自見。」

好事的旁邊,就是壞事。好人的旁邊,總是站著壞事的人。我們不要懂得太晚了。

兄弟姐妹,不僅自己這一代人在暗中較勁,還會幫助下一代人互相較勁。人心是難以看透的。

對兒女的事情,笑而不談,或者假裝不夠幸福,說兒女一些壞話。反而把關係處理更順溜了。

他們見不得你好,你就告訴他們:「我家,真的不夠好。」

03

祖輩的偏愛:別張揚,事過也會翻舊帳。

我們六十歲了,父母多半不在了。

父母的財產,都給了誰,早有分曉。

事實上,明擺著的分配,誰都知道,父母健在的時候,偏愛了誰,就說不清了。

有些東西,你從父母那裡得到了,但是兄弟姐妹不一定得到了。你千萬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另外,祖父母這一輩的人,私下給了什麼好處,也是一輩子的秘密。你一旦說開了,會引起幾代人的矛盾。

我的祖父,曾經在地主家當長工,得到了一些銀圓。

祖父很老的時候,把銀圓分給兒女。卻暗中保留了一些,給了最喜歡的孫子小藝。

去年年底,大家庭聚會,大家聊起了祖父的人生,小藝忽然冒出一句:「他給我二十個銀圓,現在還在抽屜里呢?」

一石激起千層浪。表姐妹都盯著小藝,因為這份厚愛,是不菲的利益。小藝的妹妹,則喊著:「要分給我十個。」

早已塵封起來的往事,看起來風平浪靜,其實底層仍舊可能是暗流涌動。你千萬不要去捅婁子,說自己有什麼特別的關愛。

祖輩的愛,很溫暖,那是你的福分,放在心底,一生牢記就好了。

04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在《情感勒索》裡寫道:「你最關心的人,最清楚你的死穴在哪裡。最親近的人,會把你拖進最持久的戰役。」

六十歲之後,不管是過日子,還是社交,都要清淡一些,儘量撇開利益關係。

在和兄弟姐妹交往的時候,別張口就來,要學會放慢言語,多一些思考和換位。

多談一談未來的事,關心身體健康,吃頓飯,喝一杯小酒。幫忙可以,但要適可而止。

做人,「凡情留不盡之意則味深,凡言留不盡之意則致遠」。

情感再濃,交談再多,都要意猶未盡。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布衣粗食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917/1955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