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秦始皇13歲即位,十年磨一劍,他磨劍要對付誰?

秦始皇13歲即位,他走向霸王的路,在親政前的階段最是艱難。為此他隱忍了十年,十年磨一劍。那麼,他「磨劍」要對付誰呢?

從《史記》記載看,他少年時隱忍十年「磨劍」,應主要是對付以下這三個人——

第一個是相國呂不韋。

若按《史記》的說法,呂不韋疑是秦始皇的親生父親。不過秦始皇自己應不知情。他因年少勢弱,即位後就將所有國政交由呂不韋主持。呂不韋是當時秦國真正的主事人,權傾朝野。

人的權力一大,野心往往也就大。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呂不韋「招致賓客游士,欲以並天下」;而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他招攬天下「辯士」,編撰《呂氏春秋》。前者所為,是想建「一統天下」的不世之功;後者則是欲留芳百世。這種野心,恐怕沒有哪個君王能容忍。

從史書記載看,秦始皇即位後的近十年內,秦國的政治舞台上基本沒有秦王的身影,只是呂不韋一人獨大。說明呂不韋並不把毫無根基的少年秦始皇放在眼裡。而有自知之明的少年秦始皇,也一直深居秦宮不出,隱忍不發。

第二個是趙太后。

趙太后就是呂不韋在趙國獻給異人(即秦莊襄王)的趙姬。秦始皇在長平之戰後出生,一直生活在趙人極度仇恨秦人的環境裡,八歲時才隨母親趙姬回歸秦國。可以推斷,秦始皇與母親趙太后應是有著較深厚的感情基礎的。但俗話說「愛之深,恨之切」,兩人母子情越深,他對母親的不守婦道,就有可能越恨。按《史記》記載,趙太后的不守婦道,主要是經常與呂不韋私通,以及養「野男人」嫪毐。

當然,史書並沒有記載秦始皇發現趙太后與呂不韋的私情;與嫪毐的「宮闈秘事」也是在他親政後才「東窗事發」。不過從後來秦始皇所表現出來的英明神武推斷,他在親政前不可能對這些事毫無所覺,他也許不過是隱忍裝糊塗,以待時機罷了。

第三個是被封為長信侯的嫪毐。

嫪毐是呂不韋私下找來準備獻給趙太后的「大陰人」。這其實是他轉嫁災禍的策略。據《史記‧呂不韋列傳》記載:「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為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啖太后。太后聞,果欲私得之。呂不韋乃進嫪毐……拔其鬚眉為宦者,遂得侍太后。太后私與通,絕愛之。」

嫪毐作為趙太后的「寵男」,本就犯了秦始皇的「逆鱗」,而且這「寵男」還不知天高地厚,還向趙太后求得了高官厚祿,不但禍亂後宮,還禍亂朝政,可以相像,秦始皇對他應是最為痛恨。若按史書的記載,嫪毐與趙太后的「秘事」是秦始皇親政後因其想篡位才被發覺。不過,這可能也只是秦始皇「小不忍則亂大謀」的隱忍所造成的假象。

隱忍近10年的秦始皇於22歲行成人加冕儀式並正式親政。之所以說他在親政前一直隱忍「磨劍」,而不是當紈絝享樂,是因他一親政,僅用一年時間就迅速平定內亂,一舉獨攬旁落了10年的大權,成了獨掌朝政的真正君王;若沒有非凡的政治手腕和自己掌控的勢力,顯然是不可能做到的。這說明他在隱忍的近十年中,一直在暗暗磨練自己和培植自己的勢力,因而親政後才能如此迅速地處理內亂,重樹皇權威嚴。

對呂不韋、趙太后、嫪毐的不同處置,標誌著秦始皇已非少不經事的弱冠少年,而是已迅速成長為一個可經天緯地的成熟君王。

對嫪毐,秦始皇可說是切齒痛恨,所採用的是趕盡殺絕的雷霆手段,不但殺了他與趙太后生的兩個兒子,還滅了他「三族」。

對呂不韋,秦始皇應是有敬有恨:既是可敬的「仲父」,又是可恨的與母后私通的「姦夫」,更是讓他忌憚的可一手遮天的權臣。因而他採用極高明的政治手腕來對付呂不韋。借「嫪毐謀逆」,讓他受到牽連(真假不重要),從而罷其相位;後又以贈書的形式,逼他畏罪自殺,徹底解決了心頭大患。

對自己的母后趙太后,秦始皇應是愛恨交集,怒其不爭,雖不至於殺她,卻把她流放雍地,大有永不相見、任其自生自滅之意。但後來有人勸說:「秦方以天下為事,而大王有遷母太后之名,恐諸侯聞之,由此倍(背)秦也。」他聽從勸告,將趙太后又遷回了秦都咸陽,復居甘泉宮。說明秦始皇早有一統天下之志,為了統一大業,他可以「大義滅親」,也可以「大義奉親」。

迅速處置內患、重掌大權的秦始皇,因已無後顧之憂,他開始把目光投向了整個戰國的時代舞台,他將要展露的恐怕應是氣吞山河、咄咄逼人的霸王鋒芒了。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SOHU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4/1961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