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四無學校」苦與樂

作者:

我剛到礦機中學時,只見一座大樓孤零零地矗在路旁,就覺得有點奇怪。後來才知道,除此之外,這所學校很有許多特色,我歸納一下,可以分四個方面,簡稱「四無學校」。

第一是無校園。

在我的一生中,還沒有見過沒有校園的學校,那怕是我下鄉的西楚王村,其小學也因為占了原來的老爺廟,好歹有個圈學生的地方。但是堂堂一機部所屬的太原礦機廠,居然沒有為它的職工子弟,蓋一個有圍牆的學校。

因為沒有校園,就沒有操場,所以每天上午的課間操,只能在樓前的空地上完成。空地不夠,就占用馬路。於是路人只好從中穿過。幸虧當年汽車不多,如果遇上卡車過來,馬路上的隊伍如鳥獸散,這是同學們最開心的時候。有人會問,沒有操場怎麼上體育課?這也有辦法,因為中學與小學歸一個黨支部領導,所以體育課既可以借用馬路、也可以去小學的操場。

第二是無暖氣。

蓋大樓沒有暖氣,也是礦機中學,不!是整個礦機宿舍的一大特色。太原礦山機器廠的前身是閻錫山創辦的太原兵工廠,1949年以後隨著職工人數的增長,在享堂村北面蓋了家屬宿舍。遺憾的是,當時也不知是什麼鬼的決策,這個宿舍的數幾十座樓房居然沒有暖氣。於是每年冬天,取暖就成了大家最頭疼的問題。

說到這裡,就不能不介紹一下「打煤糕」了。所謂「打」,是製作的意思;所謂「煤糕」,是太原居民冬天取暖必備的自製品。我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沒有這種東西,但估計現在年輕人知道它的很少,所以有必要簡單介紹一下。

煤糕的製作過程是先把煤粉與黃土按比例調配(這比例要視黃土的粘度而定),加水後用鐵鍬和成煤泥,再把煤泥放入模具抹平,最後去掉模具晾曬,使其干透便成功了。煤糕是碳塊的代用品,其優點是比炭便宜,缺點是因為摻了黃土,燃燒值不高爐渣卻不少。我不知道這種東西是什麼時候發明的,但是我自從記事以後,太原人年年都要打煤糕。

因為沒有暖氣,所以每年秋季開學以後,打煤糕就成了學校的一件大事。屆時,班主任要帶領全班同學扎紮實實地打幾天煤糕,等到晾乾以後,再搬回教室。在此期間,如果天公不作美下上一場雨,那就會前功盡棄。把煤糕搬進教室以後,再加上一個火爐,整個環境又髒又亂,讓人特別心煩。但是打煤糕對於學生來說,卻是一件快樂的事,因為他們可以藉此機會放鬆一下。

第三是無玻璃。

所謂無玻璃,是指除了辦公室以外,幾乎所有的教室都沒有玻璃。起初我很奇怪,打聽之後才知道玻璃被學生砸了,而且是屢安屢砸,從不懈怠。後來我聽說,砸玻璃的其實是本班學生。那時我住在學校,晚上經常能聽到清脆響亮的砸玻璃聲音。然後是一陣開心的笑聲。現在回想這事,我覺得至少有兩個原因:一是孩子們被「革命小將」、「打砸搶」、「造反有理」所蠱惑;二是學校沒有校園,為他們提供了機會。

第四是無上下水。

當時這所學校有上千名師生,但是卻沒有上下水,這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

沒有上水,還可以出去別處尋找。比如老師們要喝開水,需要提著暖瓶去百米以外的小學鍋爐房打水。

沒有下水,大家就無處方便。於是每逢下課鈴一響,只見同學們破門而出,爭先恐後地向宿舍區跑去。這時最倒霉的就是附近的廁所了。學校對面的廁所,我記得男廁不超過五個茅坑,女廁可能只有三個,這就無法承受學生的衝擊。男生還好說,裡面不行,就到外面衝著牆解決問題。女生沒有這種優勢,只好排隊等候。如果十分鐘還沒有輪到,就只好返回教室,憋上個把小時再說。

正因為如此,學校附近的廁所總是糞滿為患。夏天臭氣熏天,冬天屎尿冰山。到了春節期間冰山開始融化,又為走親訪友的人平添無限困難。

除了這「四無」以外,我那時還是個無人問津的單身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愛思想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5/19618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