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杜耀明:特區政府經濟功能報廢 領導班子須減一截人工

作者:
香港當局的確無計可施,一來因為特區經濟已由中國經濟主宰,只能聽天由命,無可也無須作為。二來是特區領導班子或自我設限,不能與大陸競爭,不論跟深圳爭取港客消費,還是同大陸金融市場競逐外國資金,因為特區官員既然受命於中央,或需要孔融讓梨以示效忠。果真如此,香港特區當局已失去政府的經濟功能,而國安工作一直有大陸駐港公署分擔,因此其他不說,特區整個領導班子應該首當其衝,立即減掉一大截人工,才符合多勞多得的經濟原則。

香港眼下的危機,不僅牽涉政治文明倒退、經濟前景黯淡、社會離散持續,更包括政府管治局部失效的奇怪變化。

不過,香港問題如山,統治者卻可若無其事,因為他們眼中信念決定命運,只要事事決志背靠祖國,說好香港故事,香港便可渡過難關,終於會到達「由治入興」的彼岸。至於大家信不信,不重要,反正他們都信了。

當然,特區領導班子對此深信不疑,否則又如何取信於中央,從而得享高薪厚祿,為國效忠,但一般市民不能拿口號當飯吃,需要見到政府施政的智慮計謀,還有按部就班的行動規劃,才能信任政府。相反,執政者凡事照本宣科,有宏大目標卻無具體計劃,香港人又如何信賴他們可以帶領大家走出重重危機?

簡單如推動夜市,普通商人也知道街頭販賣小食或飾物所賺不多,同時夜市各地都有,對旅客吸引力有限,在海濱地帶,更有礙遊客欣賞維港景色。令人疑問是,政府根據什麼成本效益計算,斷定夜市可以產生連鎖經濟效應,同時提振內部消費、旅遊業及零售業,甚或刷新香港的國際大都會形象?

又如香港人北上消費成風,周末早已如此,即使中秋節加十一國慶,大陸到港旅客較平常增加(9月29日至10月1日約46萬人),但仍不到香港人北上人數一半。究竟特區當局除了夜市,還有何善法留住香港人在本地消費,特別當深圳以各種招數吸引香港人北上消費,香港又有何策略反制或者反擊呢?

再看樓市股市。香港樓價連月下跌,在美元利息高企下,銀行紛紛調高樓按利息,鐵路上蓋屋邨跌價超過一成。香港股市亦由今年高位下跌接近25%,公司上市集資的能力亦跌出全球五大,而「全球金融中心指數」的排名,再次確定新加坡領先香港。在資金流動方面,由2021年至2023年第一季,大陸資金流入增加,但遠低於海外資金的大量撤退,而海外資金只將香港視作中轉站,最後目的地是大陸市場。面對重重挑戰,當局除了等候北京救市措施,又有何計謀,鬆動銀根,以穩定樓市及刺激股市,同時應對來自大陸資本市場的競爭?

人才流失是香港另一隱患。三年來,估計已有二十萬香港人移民,以專業人士家庭居多,但最近的調查發現,仍有超過一半香港專業人士有計劃離港(15.6%打算儘快離開,36.7%考慮於三至五年內),當中四成已經申請海外工作。有報導亦指出,至少六間國際律師行將趕緊往新加坡開設辦事處,相信亦會從香港招攬法律精英轉移矩陣地。政府是否相信大陸專業人士大批來港,即可解決人才外流的問題,因此可以靜觀其變、無所用心呢?

一片經濟不景,加上親友離散海外,香港人不開心是意料中事,香港在聯合國「全球幸福指數」排名82,也就毫不意外。不過,和富社會企業近日的調查報告,反映情況實在令人擔心,因為不僅香港正處於六年以來最不開心的日子,認為自己不開心的較去年增加(10%至24%),更有三成人覺得自己精神不健康。在精神健康最差的類別中,除了照顧者和失業人士,還包括青年人(18至24歲)。特區當局不是習近平總書記的跟隨者嗎,何以香港人的「幸福感」處於低谷,卻未見他們有何表示和行動呢?

上述種種,當然沒有輕易的答案,但負責任的政府,總不能迴避關乎人民福祉的難題,它起碼讓大家知道,政府明白問題的重要性,並且開誠布公,廣開言路,從多方面尋根究底,以取得解救良方。相反,當局對夜市的成本效益不作交代,一於笑罵由人;對港人北上消費及深圳吸客措施沒有應對,甚至大陸網紅髮布抹黑香港的言論,也不見指正及追究到底;對樓市股市資本市場只靜觀其變,或有閉門商議,但至今未見行動;對移民大潮也無治本之策,只靠輸入大陸專才填補;對市民欠缺幸福感,不予回應,連習總的吩咐也拋於腦後。

也許香港當局的確無計可施,一來因為特區經濟已由中國經濟主宰,只能聽天由命,無可也無須作為。二來是特區領導班子或自我設限,不能與大陸競爭,不論跟深圳爭取港客消費,還是同大陸金融市場競逐外國資金,因為特區官員既然受命於中央,或需要孔融讓梨以示效忠。果真如此,香港特區當局已失去政府的經濟功能,而國安工作一直有大陸駐港公署分擔,因此其他不說,特區整個領導班子應該首當其衝,立即減掉一大截人工,才符合多勞多得的經濟原則。

(以上評論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並不代表本台立場。)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06/1962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