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多家金融機構涉恆大危機 知名分析師指或影響金融體系

傳中共發行逾一萬億債券羅家聰:僅為債務再融資手段

2023年9月7日,近幾個月來每天都有大批大陸客涌港開設帳戶,早上分行營業時間前已大排長龍等候取籌。圖為小紅書推介的中國銀行香港中港城分行。(余鋼/大紀元

近期恆大危機在金融界引發恐慌,經濟分析師羅家聰日前在本報網台節目中指出,恆大問題已經牽涉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可能影響整個金融系統。而另一邊廂,中共為刺激經濟,發行了超過一萬億元的主權債券,羅稱這實際上只是債務再融資的手段而已。

中國房地產龍頭企業「恆大集團」的債務危機已經持續近兩年,截至2022年底的財報顯示,恆大集團的總債務達2.44兆港元。羅家聰指出,恆大危機的影響不僅關乎恆大本身,還牽涉到多家銀行和金融機構。他解釋說,由於銀行是地產商籌集資金的主要來源,地產商在獲得貸款或發行債券時,通常以銀行為主要債權人,並持有相關債務。恆大的債務違約問題已經對多家銀行產生了負面影響,導致這些銀行的資產變成壞帳。

因此,問題現在已經大規模轉移到銀行身上。一般來說,銀行在面臨潛在信貸違約時必須提供資金準備金,但當銀行面臨大量壞帳時,會對其流動性造成嚴重壓力。羅家聰表示,現在關鍵的問題是,銀行的流動性還能維持多久。

目前,中共政府以及內地銀行尚未公開披露所有相關信息,並嚴格控制了恆大危機相關的新聞報導。理論上,只要銀行不發生大規模擠提事件,金融體系可能還能夠暫時渡過這一困境。銀行有可能將問題掩蓋得十分隱秘,因此一般市民通常難以了解真實情況。

然而,羅家聰警告,當銀行因承受巨額債務違約而達到一定程度,使資金流動性嚴重不足,如目前某些銀行被限制提款額並開始無法提款時,新聞報導便會引發擠提潮。

羅家聰還警告說,目前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儘管在8月底和9月初,中共政府推出了「認房不認貸」政策以及全面取消限購政策,但傳統的內房旺季「金九銀十」並未見起色。根據中指研究院的數據,十一假期期間,即9月29日至10月6日,中國35個代表城市的日均成交面積較去年同期和2019年同期下降了約20%。羅家聰指出,由於整體經濟前景低迷,包括個人收入和企業利潤等因素,這些政策的實際效果有限。

關於銀行是否會破產的問題,羅家聰指出,地產商的倒閉已經導致一些小型銀行面臨困境甚至破產,例如8月份遼陽太子河村鎮銀行和遼陽農商銀行等中小銀行宣布破產。但中共政府不太可能讓大型銀行破產,因為必然會牽涉大眾神經。然而,當全國債務違約不斷出現時,即使人民銀行的幫助也會受到限制,因為中共政府本身也有龐大的地方債務。

至於市民將資金為了避險而轉出國外,從而流向地下錢莊的問題,羅家聰解釋說,地下錢莊的運作有一定限制,只能處理較小的資金轉移,約「六至七位數」。對於大筆上億資金的轉移,錢莊的風險成本也會相繼增加,且比較難以實現。他補充說,中國政府會監管這些地下錢莊,以防止大規模的資金外流。

對於有外媒引述消息,指中國政府擬推出新一輪刺激措施,包括發行至少1萬億元人民幣的額外主權債券,羅家聰表示,這實際上只是一種債務再融資,當現有債務到期時,政府發行新的債券來償還舊債。政府會透過各種手段「鼓勵」機構和企業購買,尤其與中國利益相關的公司,包括設立在香港賺錢的外資公司等,但這種債券的安全性和償還能力也受到質疑。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020/196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