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古詩古文 > 正文

李商隱最好的四首詩,一字一淚,寫盡世人孤獨

作者: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每一個在世間跋涉的人,身上都背了一個厚重的行囊,叫孤獨。

而李商隱的行囊,尤為沉重。

李商隱年少時,便經歷了父親離世的孤苦;

成年後,他又因深陷黨爭,一生仕途坎坷,最後孤身一人客死異鄉。

雖然在這段坎坷的命途中,他也曾得到過貴人的照拂,也曾收穫過刻骨的深情。

然而繁華落盡,空餘悲涼。

到後來,他所珍視的,都一一消散在了他生命里;他所在意的,也都盡數離他而去。

有人曾說:自李商隱之後,世間再沒有比他更孤獨的靈魂。

看完李商隱的一生之後,我們也會明白:

人生所有珍貴的東西,原來最後的指向,都是孤獨。

1

孤獨是,知交零落、往昔不再的失落。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無題》

看過一句很有感觸的話:

有些事,終會散去;有些人,終會不見。

塵歸塵土歸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

有些事,終會散去;有些人,終會不見。

塵歸塵土歸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江湖。

在歲月的變遷里,再深厚的情誼,都會因為經歷的不同,變得淡薄;

再交好的朋友,也會因為利益的衝突,從此形同陌路。

李商隱初入江湖之時,曾拜在士大夫令狐楚的門下。

當時,李商隱家境非常落魄,但令狐楚的兒子令狐綯卻不在意,他主動與李商隱結交,經常約著他一起讀書寫作。

看見李商隱穿著寒酸,令狐綯會主動送上錢財和衣裳;

知道李商隱屢試不第,令狐綯也會積極幫他疏通關係。

然而,就在李商隱考上進士,並成為節度使王茂元的女婿後,李商隱和令狐綯的關係卻漸漸變得水火不容。

那個時候,朝廷有兩大黨羽,李黨和牛黨。

王茂元屬於李黨派系,而令狐綯一家屬於牛黨。

李商隱迎娶王茂元女兒的行為,在令狐綯看來,就是對兩人友情的背叛。

自此之後,令狐綯再未與李商隱交過心,甚至有時,他還會暗暗地給李商隱的仕途使絆子。

李商隱也嘗試過向令狐綯解釋,但沒有人相信李商隱的行為是無意之舉。

他寫下這首《無題》,表達自己也想像青鳥那般,與令狐綯殷勤往來,卻沒得到任何回音。

曾經無話不談,親如兄弟的兩個人,就這樣因為政黨的紛爭,從此分道揚鑣。

賈樟柯在《山河故人》裡寫道:「有些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要分開的。」

經歷了世事變遷的我們,也會漸漸地明白:

友情不是一輩子的事情。

我們都將在歡聚中,走向離散;我們註定在陪伴中,走向孤單。

無論你我接不接受,分開的那一刻,就是一段友情的終點。

2

孤獨是,中年喪妻,孑然一身的哀痛。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夜雨寄北》

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

汪曾祺有一句話,說得無比透徹:

「人生最大的痛苦就是心靈沒有歸屬,不管你知不知覺,承不承認。」

李商隱在妻子去世後,就曾深深地體會過這種滋味。

李商隱和妻子王晏媄,曾是世人眼裡的翩翩才子,錦繡佳人。

他們相識於最美好的年紀。

拋開政治立場不談,他倆的婚姻,稱得上是天作之合。

婚後,兩人也一直是琴瑟和諧。

雖然因為令狐楚的原因,李商隱在仕途上屢屢受挫。

但好在,還有妻子王晏媄在一旁陪伴開解,這也讓李商隱的內心安慰不少。

如果生活能一直這麼靜好下去,想必李商隱的人生,也能寫成一個美滿的結局。

可惜的是,天意難測,造化弄人。

後來,李商隱被調去地方任職,夫妻兩人也被迫兩地分居。

王晏鎂無怨無悔地承擔起了家庭的一切,可她的身體,也因為長期的操勞,跟著每況愈下。

王晏媄病重後,曾寫信問李商隱什麼時候回來。

然而她又怕李商隱擔心,信中也隻字沒提病重的事。

而當時,李商隱正在巴蜀。

連日的陰雨,遲緩了他的歸期。

他只得一個人在異鄉,帶著對妻子的無盡思念,寫下了這首《夜雨寄北》。

等他趕到家時,王晏媄已經去世。

在那一刻,李商隱的心也跟著空了。

此後的歲月里,李商隱一直固執地守著那個殘破的小家,至死不復娶。

《千與千尋》裡說: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人生就是一列開往墳墓的列車,路途上會有很多站,很難有人可以自始至終陪著走完。

當陪你的人要下車時,即使不舍也該心存感激,然後揮手道別。

在這漫長的一生里,哪怕是伴侶,也不可能陪我們走到最後。

總有一個人要先走,總有一些人會在原地等候。

當緣分盡了的時候,願你我都可以帶著思念,過好餘下的時光。

3

孤獨是,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憂憤。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北青蘿》

殘陽西入崦,茅屋訪孤僧。

落葉人何在,寒雲路幾層。

獨敲初夜磬,閒倚一枝藤。

世界微塵里,吾寧愛與憎。

——《北青蘿》

人總是在經歷了大起大落之後,才能對生命有深刻的體悟。

李商隱也是如此。

李商隱的一生,雖然底色是悲涼,卻也有過高光的時刻。

他年少便頗有才氣,16歲就憑著兩篇驚世佳作《才論》《聖論》,獲得了無數文人才子的稱讚。

27歲那年,他又高中進士,隨後,又如願娶到了自己心儀的姑娘。

那段時間,可謂是他人生中最快意的時光。

然而接下來,李商隱的餘生,就應了那句: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要用寂寞來償還。

因為娶了王茂元的女兒,他從此深陷於牛李黨爭的夾縫之中,仕途急轉直下。

他多次被貶,半生漂泊,滿腔壯志,自然也無處施展。

在生命中最苦悶不堪的時候,他去深山中,拜訪了一位孤僧。

經過僧人的點撥,李商隱這個失意多年的人,終於在那一瞬間大徹大悟,並寫下了這首《北青蘿》。

他在詩里寫道:在這大千世界,人不過是其中的微塵而已。既如此,又何必糾結於愛與恨?

在那一刻,功名利祿也好,愛恨恩怨也罷,李商隱都看得無比淡然。

既然命運許他顛簸,他便從容以待;既然生命要他孤獨,那他就與孤獨和諧共處。

作家耶茨曾說:「孤獨是生命里必有的黑暗,它無法穿越。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與其和平共處。」

在獨行的歲月里,我們註定只能一個人,承受萬千光景。

但有的人,卻能在孤寂淒清的日子裡,活出生命的豐盛。

如果某一天,你也能接受並超越孤獨,那一刻,便是你走向強大的開始。

4

孤獨是,人到中年,萬事皆憾的落寞。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錦瑟》

有人說:「一個人在將死之時,這一生所經歷之事,會如電光火石一樣在腦海中重播一遍。」

公元858年,李商隱纏綿病榻之時,在這首《錦瑟》中,寫下了他一生的悲喜。

他18歲遇貴人,27歲考中進士,又於同年娶妻。

這段時間,是他人生中的錦繡年華。

然而,隨著恩師去世,妻子也撒手人寰,他的人生便跌入了最灰暗的境地。

人到中年,萬事皆空。

此後,他孤身一人,帶著不得志的惆悵,帶著無人理解的悲傷,帶著對妻子的思念,漂泊於異地他鄉,在無盡的孤獨中,追憶從前。

可惜的是,一切都是惘然。

這個沉默內向的中年男人,終於在45歲那年,走完了他的一生。

有人曾總結道:

李白的特點是吼,杜甫的特點是哭,而李商隱的特點是默。

他把一切憂傷埋在心底,獨自咀嚼。孤獨刻骨,發為詩歌,卻舉重若輕。

李白的特點是吼,杜甫的特點是哭,而李商隱的特點是默。

他把一切憂傷埋在心底,獨自咀嚼。孤獨刻骨,發為詩歌,卻舉重若輕。

所以,如果你真正讀懂了這首《錦瑟》,你就會發現:

它看似是在寫纏綿悱惻的情思,其實字字句句間,都是李商隱力透紙背的孤獨。

李商隱這輩子,仕途孤獨、生活孤獨、靈魂孤獨……

然而,他在嘗遍所有孤獨之後,卻用沉默回應了所有。

生活中的我們,也無往不在孤獨之中。

就像作家劉亮程所說:「每個人都在自己的一生里,孤獨地過冬。」

我們赤條條地來到這世間,最終也將孤零零地離去。

生死之間的這一段距離,也有著趕不走的寂寥。

既然註定要與孤獨糾纏一生,那就順其自然,去平靜地熬過漫漫長夜,去獨自吞下所有孤獨。

相信到最後,你的孤獨,終將美好。

詩人崔珏在《哭李商隱》中寫道:「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

李商隱的一生,是濃墨重彩的悽苦,是大寫加粗的孤獨。

然後也正是這種孤獨悽苦,成就了他詩句里的瑰麗獨特。

馬爾克斯曾說:生命從來不曾離開過孤獨而獨立存在。

我們這一生,無論躋身多少熱鬧,歷經多少繁華,最後也都會歸於孤獨一人。

既如此,倒不如學著去接納,去享受。

當你將孤獨熬成了生命中最自洽的狀態,才能在往後的日子裡,和想要的美好撞個滿懷。

責任編輯: 宋雲  來源:洞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01/1972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