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科教 > 正文

一名哈佛碩士和一名武大博士,震驚了中國爸媽

毫不客氣地說,社會發展到今天,孩子有沒有出息,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看家長和家族的力量,這是事實,不服不行。

時代已經變了,雞娃性價比太低。

所以,孩子努力去學習,父母努力去幹活,接受孩子和自己的平凡就好了,不要焦慮,大多數人都一樣。

最近有個新聞說「哈佛大學碩士應聘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非編崗位」,這個消息經過官方認可是「屬實」的。

還有一個媒體傳播的消息是「武漢大學數學系博士劉紅炎成為襄陽五中2023年新入職的一名數學老師」,這當然也是真的。

我很感慨,因為在20多年前,襄陽五中這樣的湖北省內的重點高級中學只能招到優秀本科生當老師,如今居然可以招到985數學系博士當數學老師了,只能說如今工作太不好找,而且學歷貶值太厲害。

一個人能讀完哈佛的碩士,或者能到武大讀完博士,絕對的人中龍鳳,他們的工作崗位讓很多家長很震驚,但這僅僅是一個開始。

 

01. 生活並不是由學習成績決定的

為什麼會這樣?供給端和需求端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人才供給端年年擴招,20多年前的高考,一年就錄取幾十萬學生,如今錄取1000多萬。

那麼,工作崗位有沒有相應增長?很明顯,曾經有同頻共振、共同增長的階段,但是現在,需求端的萎縮是眾所周知、肉眼可見的。

這裡面當然有不可細說的各種原因,我們只說結果:其中的部分結果就是一些企業家確實「躺平」了,一些企業家退場了,一些外企離開了,凡此種種,一層層迭加的後果就是孩子們找工作不容易了。

關於大環境,其實家長們是沒啥辦法的。

幾個月之前,我在武漢出差,在地鐵上聽到兩位女士說某某學校有個孩子考上了北大,是該校的狀元,如何如何厲害。不知道為什麼,我當時腦子裡冒出的一個詞是「城管」,因為北京大學某博士去北京某街道當城管的新聞實在讓人印象深刻。

兩位女士一路熱烈討論,我卻在想:北大博士當城管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標誌著「讀書改變命運」的時代已經結束。

我當然不是一個「讀書無用論」者,相反,我認為讀書對於提高人的認知、眼界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一個人讀了很多書和他能不能找到工作是兩碼事。

哈佛碩士、武大數學博士以及北大核物理博士,你說他們讀書多嗎?肯定多。但是你說他們對自己的選擇滿意嗎?恐怕也不是。博士進高校,或者進大廠恐怕會更開心一點,前者穩且社會地位略高,後者工資高,不是他們不想,而是他們沒有機會。

所以,武大博士、北大博士只能退而求其次,求穩求編制,他們有什麼錯?一點沒錯。他們已經在學習的道路上竭盡全力了,但是,生活和工作並不是全部由學習成績來決定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社會給他們上了一課。

 

02. 接受孩子和自己的平凡

後面的幾年,「被上課」的家長、學生會越來越多。孩子拼盡全力上了985,甚至讀了博士,找不到工作是常態,要有平常心。

那麼怎麼辦?難道孩子就不讀書了?全體躺平?當然不是的。

首先,任何時候都要好好讀書,這個好好讀書不是指花巨資去雞娃,而是要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有一定的自律性。

孩子能完整完成預習、複習、作業、測試、考試,然後根據差錯去查漏補缺就可以了。這樣的孩子每天有一點進步,成績至少是中上。

要注意孩子的體育鍛鍊和課外閱讀,前者關係身體健康,後者關係心靈遼闊。

培養孩子不是培養一個刷題機器,成績在能力範圍內做到最好就夠了。培養孩子是要培養一個有正常價值觀、完全人格、同理心和健康身體的個體。

現在有些學校為了減少自己的責任,「課間十分鐘」不允許孩子動一動、跑一跑,而是要求孩子坐在座位上。請問,孩子是在學校接受教育,還是在接受禁閉?這肯定是不對的。

毫不客氣地說,社會發展到今天,孩子有沒有出息,很大一部分原因要看家長和家族的力量,這是事實,不服不行。

孩子的成績有沒有用?有用。當爸爸不夠厲害的時候,學歷文憑是敲門磚。當爸爸夠厲害的時候,孩子想要什麼樣的敲門磚都有,甚至根本不需要敲門,直接破牆而入,比如高中生就可以連續在大刊上連續發表學術論文,你怎麼比?

所以,雞娃要適度,雞娃不如雞自己。

比如,一個大老闆的企業已經上市,兒子讀書不行,但是這不重要,出去混個文憑,回來照樣可以接班,如果接不了班,也沒關係,找個總經理,老爸當顧問,孩子當大股東,也是可以的。當年那些成績甩他一截的學霸,很有可能要來應聘,因為找工作不容易,難道不是嗎?至於江西周公子的故事,則是另外一個版本的故事。

當然,學霸們也可以去考編,這同樣也不容易,而且收入……

讀書無法改變命運,但是,爸爸媽媽有點事業,有點錢,還是有希望讓娃快樂過一生的,這種娃的命運不需要改變,開心就好了。

普娃牛娃,如果沒有一個混得風生水起的爸爸媽媽,可能現在這個階段的生活,就是他們這輩子的生活巔峰。

我沒有要大家去創業,去當大老闆的意思,這個機率太低,我的意思是孩子讀書改變不了命運已經是現實,父母要努力,能幫多少幫多少,孩子的職業起點是家族努力的結果,成績對此有影響,但影響越來越小。

所以,孩子努力去學習,父母努力去幹活,接受孩子和自己的平凡就好了,不要焦慮,大多數人都一樣。

 

03. 富裕家庭有機會換一種卷法

上面我說的是普通家庭,現在我說說富裕家庭。

富裕家庭的選擇比較多,很多人誤以為富裕家庭的孩子都是紈絝子弟,不學無術,就像他們想像的皇帝肯定很有錢,因此闊綽到一早上吃兩個燒餅、三個雞蛋,還有一杯豆漿

沒錯,有些富家子弟的確是無用之人,但有相當一部分富家子弟顏值又高又有錢又努力。

我曾參觀過的一所頭部國際學校,收費不菲,教學極為嚴格,初中階段其對時間的把控絲毫不亞於公立重點學校,到高中會稍微寬鬆一些,教學成績也是全國一流。我就不說名字了,免得有廣告嫌疑。

該校在高中階段嚴格按分數分班,排在前面的幾個班,你任何時候進去,都有大批學生在認真學習,鴉雀無聲。

這樣的班,每年都出十幾個世界頂級名校的學生,誰能不捲?誰敢不捲?

但是這種卷是有價值的,為什麼?他們的課程設計相對合理,而且學生有一定的選擇權,定了方向之後,有些自己不喜歡的課程就可以不上了。

寫報告,外出調研,參加社會活動,體育比賽,演講,這些都有可能寫入申請書,也可能被學校看重,而且成績不是全部,只是占有較大權重。

所以,富裕家庭因為不必過於擔心孩子的工作問題,其實有機會有能力卷得更高級一點,卷得更有價值一點,核心能力是不斷疊代的學習能力以及高度自律。

這好不好?很好。分流了一部分國內高考的壓力,也照顧到了富裕家庭的需求。

當然,也有一些富裕家庭的孩子還在公立教育體系里奮鬥,有些可能是捨不得孩子以後出去讀書,有些可能希望孩子以後接班時有更多當地的同學關係,有些可能單純就是認為公立教育就是好,對此,我和某博士有過一次討論。

我認為這還是很可惜的,因為他們有機會嘗試另外一種可能,但是他們放棄了。

他們的孩子可以換一種更輕鬆更有價值更均衡更開闊視野的卷法,但是他們選擇了一種傳統卷法,在這個過程中,除了極少數天賦秉異的孩子,絕大多數資質中等的孩子其實是很辛苦很鬱悶的。

大家看一個數據:2022年6月發布的《國民抑鬱症藍皮書》顯示,青少年抑鬱症患病率為15%~20%;在抑鬱症患者群體中,50%為在校學生,其中41%曾因抑鬱休學。(《錢江晚報》)

這個,我就不解讀了,都是漢字,通俗易懂。

總之一句話,時代已經變了,雞娃性價比太低,「讀書改變命運」時代已結束,不同階層的家庭應該冷靜思考,拿出符合家庭實際情況的戰略和事實路徑,傳統戰術和思維方式已經落伍了。

責任編輯: 劉詩雨  來源:功夫財經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113/19776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