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對比 > 正文

魏春亮:法學博士維權,越看越絕望

作者:

看到一個段子。

問:2023年最大的嘲諷是什麼?

答:人販子竟然在醫院。

但這個段子還是寫早了,其實,不僅人販子在醫院,騙子也在醫院。

昨天,《經濟觀察報》發了一篇題為《名校博士自述:我是怎樣查出醫院多收我爸10萬醫療費的》的文章。說的是,一位自稱「接受過一點經濟學訓練」的「科研工作者、法學博士」查出,蕪湖市第二人民醫院(三甲醫院)在他父親住院期間,超收了他們10萬醫療費。

只是,這位博士顯然還是低估了人性之惡,10萬還是保守了。

根據安徽省醫療保障局的通報,該醫院存在過度診療、過度檢查、超量開藥、重複收費、套用收費、超標準收費等問題,實際超收了——

21.82萬元

這件事,最後雖然是大快人心,可這種結果是偶然的。要把這背後的貓膩抖落出來,要求的門檻太高了。

首先,博士姑媽是一名老會計,習慣性地要收費小票,積累了數十張小票後,做了一個Excel表,根據國家醫保目錄和蕪湖市醫保支付的有關政策,推算出每天需要自費的大致比例。

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後來ICU時任護士長和護士不斷打電話催繳費,他們才覺得不合理。

其次,父親出院後,博士先將紙質發票、明細單和「住院一日清」上的信息錄入Excel中,對每項治療項目按照日期排序,做成一個面板數據,再利用統計軟體來分析每個項目的變化趨勢,重點關注上升快、波動大的時段和項目。

通過趨勢圖,「可以迅速發現波動異常的治療項目及關聯項目,都不用做回歸分析」。

看似簡單,但對蕪湖二院醫療費用的分析,博士也花了兩個多月時間。

再次,查出問題也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後面主張權利的過程,又需要跟各個部門人員的對接溝通,光是蕪湖二院先後就進行了三次交涉,後又向國家醫保局舉報,又與安徽省醫保局與蕪湖市醫保局溝通交涉。

這諸多環節,有多少拉扯推諉,又有多少妥協讓步,都不要說時間和精力,對理智都是一種嚴重的考驗。

有一個細節,對安徽省醫保局和蕪湖市醫保局的初步調查結果,博士說:「我表示因為非醫保專業人士,尊重工作組的調查,但對一些具體細節持保留意見。」

就是這份尊重與保留,都需要良好的邏輯素養與心理素質。

最後,就是一些小配合,也需要細心的留意。比如,當聽說在醫院公眾號看得到每天的消費明細,博士就在公眾號上綁定了父親的身份信息,查到2022年7月5日有血透監測的收費條目,但是,博士媽媽和姑媽去取送衣物時,詢問主治醫師才知道,博士爸爸當天沒做血透。

這樣默契的配合,打得漂亮,但它需要的不僅是細心,還有親人間的信任。

總之,這件事之所以能引起這麼大的關注度,很大程度是這一家人具有戲劇性的操作,人們佩服他們的細心,更佩服他們的機智和行動力。

這種龐大的作惡系統,栽在強硬的高手手下,這樣的戲碼,當然讓人看得拍手稱快。

但是,在對他們佩服之餘,我更多的是絕望。

這樣的事情,太偶然,太不可複製了。

有幾個患者,家屬里有老會計和法學博士?又有幾個患者的家屬受過一些經濟學訓練,能使用科學手段,如利用統計軟體來核查?

就算去掉這些,又有幾個患者家屬會這麼細心和聰明,不但能發現問題,還能收集那麼多證據?

維權的過程,需要和醫院、市醫保局、省醫保局,甚至國家醫保局打交道,試問又有多少患者家屬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

說實話,我爸當年得了癌症,我也在合肥和蚌埠的好幾家醫院不停周轉(幸虧沒去蕪湖二院)。如果當時真遇到這種事,雖然我也接受過高等教育,但從發現問題,到收集證據,到科學論證,再到舉報維權,那麼長的鏈條,我沒有信心能像這位博士一樣做到。

更不用說那些連公眾號都不會綁定的患者及其家屬了,且不說維權之路會如何艱難了,他們甚至連自己被騙了都不知道。

還有一個細節,博士媽媽說,有其他ICU患者家屬與醫務人員爭吵,說ICU多收了錢,最後退了幾千塊。

可以想見,這次事件背後,騙保和騙患者錢,根本不是個例。

讓人絕望的是,這不是什麼三無醫院或莆田系醫院,而是正兒八經的三甲醫院。

在三甲醫院出現這種事,在最不該出現這種事的地方出現這種事,讓老百姓怎麼防範呢?

必須像博士一家,具有這樣相應的職業背景,專業知識,以及較真精神嗎?

可是博士一家,是搭上了兩家、兩代人、兩輩子的積累,才能在這種不可思議的欺騙下倖存下來。這種倖存,要求的條件是如此苛刻,耗費的成本是如此之高,以至於一般家庭根本難以複製。

如今,平平安安、穩穩噹噹地活著,真不是件容易事。

如果他不是法學博士呢,如果沒有一個做會計的姑媽呢?如果沒有一個如此細心的媽媽呢?如果他們根本沒有這些條件呢?

如果,他就是你呢?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亮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06/1987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