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港台 > 正文

港股逆全球趨勢向下 分析師料前景黯淡除非與歐美修好

2023年3月18日,香港國際金融中心(IFC)籠罩在濃霧中。

年近尾聲,全球股市復甦之際,香港卻緊隨中國逆勢「摸底」,金融中心「遺址」警號不斷響起。恒生指數重回「九七」1.6萬點水平,IPO集資額兼成交額萎縮,連帶港交所股價年初至今大跌25%,表現為全球最差,市值縮水近1100億港元。加上香港經濟前景遭多個行業和國際機構負評,料來年迎來裁員潮。有分析指,港股恐再破底,「很大機會」被印度爬頭取代全球四大交易所地位,建議當局「痛定思痛」勿過份依賴大陸,有必要與歐美重修舊好,「真正國際化」才有望救港。

2023年疫後首年將結,即使港府下調股票印花稅,香港金融經濟仍一蹶不振。港股今年走勢低迷,恒生指數連續第四年下跌,最近重回「九七」1.6萬點水平,日均成交額在1,000億港元水平上落,其中10月份僅近788億元,是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最少。恆指周四(7日)收市報16,342點,跌131點,成交額只有約890億港元。

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向本台分析指,料恆指後市表現並不樂觀,不排除再會破穿1.6萬點水平。

李兆波說:「零售業以前(每月消費額)都有400億(港元),今年聖誕應該都過不了400億港元,即平均每個月平均消費額都達不了,又少了旅客來。而房地產是重要(經濟)支柱,看看龍頭地產股「新地」,以前的收入是800多億港元,現在只有700億港元。可見各行業向下勢頭,股市正反映經濟和企業表現……投資者要有(行業表現)改善才會買入,否則對市場悲觀,股市只會繼續沉底。股市亦反映企業表現和前景,上海深圳(交易所)持續超越香港,印度與香港(差距)就愈來愈近,我最初以為印度3年就會超越香港,現在可能不用了。」

彭博》數據指,今年全球24個上市證券和商品交易所大至向好,惟香港則逆市表現最差,大跌逾2成,市值不足4.7萬億美元,目前排在全球第四。相比之下,印度股市今年以來升幅達13%,創歷史新高,有望實現連續八年上升,市值首次突破4萬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五大股市,直迫香港。就連IPO新股集資額,今年料香港勢跌出全球5甲,被印度超越。

國際信用評級機構穆迪(Moody's)將香港、澳門和中國一併下調評級至「負面」,是因為香港與大陸之間緊密的政治、制度、經濟和金融聯繫,特別提及《港區國安法》及選舉制度改變,令香港自主權進一步被侵蝕,影響香港前景發展。李兆波認為,香港當局應慎思投資勿過份依賴內地。

李兆波說:「以往我們有很多東西是做得不太理想,例如太多內地企業來港上市,本來是好事,但後期應分散(投資),就等於旅客來源要分散。政府說向外招商,但大部分其實都是內地企業,這是很危險,正重蹈覆轍不斷將問題延後。我想要痛定思痛去反省我們的角色是甚麼,否則連上海、深圳都不如,就很難說是國際金融中心。」

港交所主席史美倫周四(7日)出席沙特公共投資基金「FII PRIORITY香港峰會」致辭稱,強調香港「更需要」加強連結環球市場,應對地緣政局緊張及宏觀經濟挑戰,但重點望向「一帶一路」,香港與沙特早前簽訂合作備忘錄,令沙特交易所成為港交所認可的交易所之一,亞洲首隻沙特ETF上周亦在港上市。

史美倫說:「我們需尋找在沙特及中東的機遇,亦要把握中國及亞洲內正在崛起的多元化融資機會。」

不過,李兆波認為,投資中東對提振港股作用有限,形容起步得太遲,而且港人對中東認識和興趣有限。他認為,香港「應重質,而非盲目求量」,與具備成熟和穩建的投資條件的美國和歐洲等重建投資關係,「始終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及納斯達克交易所,市值是全世界最大,是香港、上海和深圳的交易所合共市值的3倍。大部分起碼會賺錢、有息派、企業誠信和管治是高水平」,才可大大增強投資者信心,有望助香港穩坐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否則若現況持續下去,步入「遺址」不遠矣。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08/19878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