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網聞 > 正文

我對國泰航空歧視不感冒,來自權力的歧視更可怕

這一周來,網絡最熱門的事情之一便是聲討國泰航空,最開始時我並不太關注,後來發現輿論實在熱烈,以至於香港特首也出來表態,它作為一種現象的可考度甚至超過了事情本身。

前兩天補了下課,大概知道涉事空乘人員講了什麼。我完全贊同這是一種歧視,網友對他的聲討沒有任何問題。

不過,我對加入聲討仍然興趣不大,一方面是批評已經夠強烈,不差我再踩上一腳。更重要的是,我也確實認為沒必要過於生氣,儘管它錯了。

說到「歧視」這種事,每個中國人可能都有心得,都不缺乏經驗。我們幾乎從小就在各種各樣的歧視中長大,有時候因為它太過平常,以至於很容易忽略它。

農民常常被歧視,窮人也被歧視,貧窮的農民最被歧視。小時候,母親就經常跟我講某個村幹部刁難我們家的事,大體是一些去加工穀子時被呵斥、夏天灌溉用水不公平、電線壞了不及時來修之類的小事;等了大一點,又嘮叨村里各家門前都修了水泥路,但就是不給我們家修之類。

我說這些是小事,只是現在的看法,對於當年生存拮据的父母輩,這樣的小事每次都給他們造成了傷害。

在我的認識中,村民本身說不上什麼絕對的好和壞,可以說大部分人都還有最樸素的道德感,但也確實有一些人會欺軟怕硬,仗勢欺人。而不幸的是,如果這種人當上了村幹部,就會用那一丁點權力來顯示自己的優越感。敢於歧視,還是因為有權力加持。

改革開放後,落後地區的年輕人很多到沿海地區去打工,也或多或少會遭受當地人的歧視。很多時候來自普通個人,比如房東或者只是一面之緣的普通人,這種歧視跟個人素質有關,有時候也來源於一些刻板印象或者誤解。而隨著各地經濟交往和互動越來越多,歧視就會化解掉。

還有求職過程中的歧視。早些年,沿海的很多工廠公然寫著「不招河南人」「不招安徽人」之類。這種「歧視」有內在原因,比如具體「不招哪裡人」很大程度取決於方圓一二十里內發生過什麼事,哪個地方的人會抱團鬧事,甚至跟老闆的個人經歷有關。

這種「歧視」並不可怕。因為不是所有工廠都會有這種要求,而在提出這種「歧視」條款同時,工廠老闆也面臨風險和損失——可能失去招到某個合適員工的機會。所以,當環境稍微改變,社會秩序越來越好,不用任何聲討,這種「歧視」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發達地區的人歧視落後地區的人,大概是潛意識裡認為落後地區的人素養更差,跟他們交往風險更大。不僅是大城市的人歧視外地人,實際上,早些年香港人還歧視內地人。

比如在2008年後,很多內地人熱衷去香港買奶粉,而當時有香港媒體竟稱內地人是「蝗蟲」,這是實打實的歧視,而且這種歧視也很短視,內地人去香港大量買奶粉,難道不是好事嗎?賣奶粉難道不賺錢嗎?要說搶購,也只會一時空缺,只要商家補上貨,那麼搶購潮自然會被遏制。

顯然,這種歧視並不來自商家,而是來自部分市民,他們在內地人湧入的時候,沒有看到顯見的好處,卻感覺到了風險。

對於這種「歧視」,聲討、譴責的用處都不大。很多人即使被港人歧視,該去買奶粉也照樣去。當然,隨著時間推遲,內地對奶粉行業勵精圖治,奶粉行業大為改觀之後,去香港買奶粉已經不再是時髦,與此同時,隨著內地經濟整體崛起,「蝗蟲」的罵聲也就少見了。

落後地區要擺脫整脫整體形象上的歧視,靠得都是自我革新,有實力證明自己配得上平等對待。

那麼,什麼樣的「歧視」才是最可怕的?我認為還是來自權力,有時候它有具體的個人,比如像我小時候看到的村幹部,但它也可能以某種制度和規章的形式出現。

比如早年的暫住證制度,一個國家一片土地上,直接將人分成三六九等,沒有暫住證的人被隨意對待。我曾親眼目睹,所謂的巡邏隊直接將沒有「暫住證」的人拖走,塞進麵包車裡。說「歧視」完全不足以形容其惡劣性。

隨著社會進步,制度性的歧視已經被大量糾正,但並非完全消失,它或許更隱蔽了。比如某些一線城市,在關於兒童入學的政策中,本地人當然是優先的,但是港澳台同胞入學也被優待,最難的是「外省人」,需要辦理一大堆手續才能入學,繁雜的手續直接讓很多外地務地者棄權了。

外省人在各種權利上普遍性不如港澳台人,這算不算歧視?大家自有答案。

來自權利的歧視之所以可怕,在於你沒有反抗的機會,甚至你連抱怨都難。

當我們回想生活中的各種「歧視」時,就會發現如「國泰航空」這樣商業公司的歧視,屬於最簡單、最容易對付的一類。你可以不坐他的航班,讓他沒錢掙;你覺得他占據了太多好的航線,缺乏競爭,那可以向民航主管部門反映,要求增開航線。

無論如何,你對國泰航空的聲討會非常安全,而且只要抗議的方式是對的,那麼就是有效的。所以大家不必那麼激動的樣子,也不用把這事營造得需要天下無人不知的樣子。

如果說商業公司有難對付的,那也只有一種情況——被權利加持的公司。比如,在計劃經濟時代,供銷社可以高興把東西賣給誰就賣給誰,不賣就不賣,你完全無可奈何。而在今天的某些地方,某個生意被主管部門指定只能用哪家的產品,那個商家就成了上帝,你只能聽他的。比如,當消防部門指定餐廳必須由哪家公司裝修、用裝誰的消防產品,你毫無議價權,也逃避不了。

對於歧視,不是不應該聲討,但是區分歧視的源頭更重要。它是來自觀念,來自競爭優勢,還是來自權利?我相信,真正勇敢的人應該對每一種歧視都說不,不能只聲討前者,對於來自後者的歧視卻沉默,甚至做它的幫凶。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往事陳列館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14/199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