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照片拍攝於1976年,準確日期不詳,且拍攝地點不詳。有人說是在新疆石河子,也有人說是在烏魯木齊。拍攝者不詳,那個年代如此「親密」的照片,很有可能是自拍的。
照片中是一對新婚夫婦。妻子李華,丈夫易中天,兩人1976年結婚。那會兒還是烏魯木齊八鋼子弟學校高中語文老師的易中天怎麼也不會料到,30年後的2006年他在央視「百家講壇」真的「如日中天」了。
1972年,易中天被抽調到兵團宣傳隊文工團當編劇。不久,他參加了***文聯舉辦的創作骨幹學習班。在學習班上,他認識了寫散文的李華。李華來自***烏魯木齊油田,是學習班裡最漂亮的姑娘。那時提倡工農兵寫作,於是他們這些學員集合到一起,由授課的報刊編輯做指導,看稿件,交流心得。
已經發表過許多詩歌的易中天,自然成了編輯老師和眾多學員誇讚的對象。在進行創作交流時,易中天把他寫的幾首詩拿給李華看。意外的是,李華不但不像別人那樣誇讚他,反而對他那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詩橫挑鼻子豎挑眼。一開始,易中天感覺十分不快,可是,慢慢地便從中領略到了這個女孩的與眾不同。她清新脫俗,氣質不凡,寫的散文就像她本人一樣靈動如水。不知不覺中,易中天就有了進一步接觸了解李華的想法。
一個偶然的機會,讓易中天與李華再次有了接觸。易中天有個習慣,經常把自己看到、想到的事隨手記在一個小本子上。一次,他不小心把記事本弄丟了,正巧被李華撿到。李華翻了翻那個寫得密密麻麻的記事本,不知不覺被易中天對生活的細心所打動。於是,她借還記事本的機會和易中天聊起了自己的家鄉、父母、兄弟和姐妹。見李華這樣信任自己,易中天也敞開心扉介紹了自己的家庭情況。日子一久,兩人便成了好朋友。
李華長得漂亮又有才華,是當時許多男孩追求的目標,可她似乎一點也不領情。易中天知道李華喜歡他,但他覺得李華無論哪方面的條件都比他好,他除了身高以外,好像沒其他值得炫耀的地方。所以,就算有追李華的念頭,他也沒有那個勇氣。
然而,李華對易中天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無論白天黑夜,李華的身影經常會出現在易中天眼前,讓他魂牽夢繞,難以自拔。後來,易中天把對李華的思念告訴了好朋友瞻世平,瞻世平把這事向李華說了。李華攤攤手說:「人家一個大詩人,怎麼看得上我?可能根本沒那意思吧!」瞻世平把李華的話又原原本本轉告給了易中天。易中天細細一琢磨,猛然省悟:她這不是明擺著在暗示我嗎?男子漢要主動點!我還猶豫什麼呢?搞對象該出手時就出手!
第二天,易中天主動找到李華,直截了當地說:「在婚姻這條道路上,我想只有我才是你最合適的搭檔……」易中天的可愛與直率就像一把火,立刻點燃了李華久藏於心的愛情烈焰,她含情脈脈地答應了易中天的求愛。第二年春天,易中天和李華在兵團舉行了簡樸的婚禮。
按照易中天的說法,他與李華相識時,覺得除了身高外,自己沒有能超越這個女孩兒的。或許正是這種感覺,才使他分外珍惜這段姻緣。或許正是在那段生活拮据,度日艱難的日子裡妻子對他的理解和支持,才使功成名就的他始終對妻子忠貞不二,且至今未有任何緋聞傳出。
高中當老師的易中天
易中天去新疆建設兵團時好像高中還沒畢業。有人說,文革後他能直接考上了武漢大學中文系的研究生,絕對是其書香門第家庭基因起了作用。如果確有此基因的作用,倒不如說它是易中天孜孜不倦地讀書,長年累月地筆耕不輟的那個動力。或許妻子李華擇偶眼力的獨到之處也正是看中了這個「基因」。
婚後易中天在武漢讀大學時,易中天的才氣就迷倒了很多女生。很多女生大膽地以傳字條的形式向他表達愛慕之情,而每次回到家,易中天都會把字條交給妻子,用他的話說就是「坦白從寬,啥事也沒有」。
很多事情證明,易中天和李華的愛是無法動搖的。從結婚到女兒出生,一家三口擠在一間不到10平方米的房子裡,易中天為此感到很苦悶。
當時,房間的另一頭是廚房,易中天就在廚房和臥室之間放了一張小桌子,等妻子和女兒睡下後,他才用帘子把房間和桌子隔開,開始讀書寫作。李華半夜醒來,看著丈夫伏案苦讀寫作的背影,總是很心疼。這時,她會起來給易中天打來洗臉水,讓他清醒一下頭腦。
易中天在武漢時,每年放寒暑假,他總要坐上幾天幾夜的火車趕回***和妻女團聚。畢業時,他又毅然踏上了西進的火車,回了***。調到武漢大學教書後,他與妻子住在學校鴛鴦樓里一套一室一廳的房子裡,仍然十分擁擠。有時,易中天看到別人家的條件比較優越,免不了發幾句牢騷。李華就安慰他:「看看有些人,命運對他們那樣不公,卻還能那麼快樂,我們還有什麼不滿足的呢?」妻子的話,讓易中天迷茫的心豁然開朗。
新疆建設兵團時期的易中天
當然,看上易中天才華不光是夫人,還有他的導師胡國瑞和時任武大校長的劉道玉。他倆愣是用「分配給新疆5個本科生」這種「旁門左道」將畢業回到新疆的易中天調回了武漢大學執教,這兩位的恩德也是易中天一生都銘記著的。也正因如此,易中天也很快用自己實力證明,他們的所作所為絕對是值得的。
調回武漢的易中天及女兒易海貝與恩師胡國瑞
易中天之所以決定「讓自己的知識和能力產生經濟效益」是以下兩件事的「刺激」。
第一件是自己的師兄倒在了武漢大學的講台上再也沒醒過來。此人雖學術淵博,但卻家徒四壁,一貧如洗。他為師兄撰寫了下面這幅輓聯
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嘆人間從此惜年少
身躋九流,家徒四壁,問天意何時重斯文
他說這是寫給師兄的,也是提醒自己的。
第二件關乎到他自己。1999年房改,廈門大學將學校的住房低價賣給教職員工。但易中天兩口子就是「砸鍋賣鐵」也湊不出買房的3萬塊錢。雞飛蛋打之際,還是女兒拿出自己攢的一萬塊解了這個燃眉之急。
易中天大徹大悟後發出的心聲,或許就是劉歡那首歌中唱到的「再也不能這樣活,再也不能那樣過」。
豈料易中天剛一出道兒,就令人們眼前一亮,歷史還有這樣講的?央視《百家講壇》總策劃解如光慧眼識珠,直言「這就是我們要找的人。」於是乎,就有了人們以後在電視上看到的那個易中天了。
解如光(央視高級導演、《百家講壇》總策劃)
易中天果然不負解如光所望,在央視播放的《漢代風雲人物》和《品三國》掀起了一波「歷史熱」,讓很多人捧起了書籍,愛上了傳統文化。當年央視最火的要屬「超女」李宇春,若要排第二,則非易中天莫屬。他不光人氣滿滿,賺的也是盤滿缽滿。
易中天靠自己的知識和能力改變了自己的人生,人生也改變著易中天……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