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國際財經 > 正文

很快降息?美聯儲有個長達50年的「心理陰影」

12月1日,鮑威爾還在警告市場「現在猜何時開始寬鬆太早了」,而在12月13日的貨幣政策新聞發布上卻聲稱「開始討論降息問題」。

12月1日,鮑威爾還在警告市場「現在猜何時開始寬鬆太早了」,而在12月13日的貨幣政策新聞發布上卻聲稱「開始討論降息問題」。

短短兩周時間而已,鮑威爾態度出現180°大轉彎,究竟發生了什麼,讓美聯儲突然回心轉意?

分析認為,最可能的情況是,美聯儲確信已經完成了抗通脹任務。11月,美國CPI同比增速已經從去年6月創下的四十年新高9.1%放緩至3.1%,距離央行2%的目標僅一步之遙。另外,大選年即將開始,美聯儲可能迫於總統拜登的壓力被迫開始放鬆政策。

給人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1976年初,伯恩斯領導的美聯儲經歷了兩年的大幅加息後,確信通脹率已經下降到足夠水平,在失業率上升時提前開始降息,導致緊縮政策陷入「走走停停」的陷阱,通脹不僅沒有得到持久遏制,反而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的四年間,通脹率一度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4.5%。

如果鮑威爾治下的美聯儲過早放鬆政策,重蹈1970年代前輩的覆轍,分析認為,美國通脹率可能會從2025年開始大幅反彈,這將是一個代價巨大的政策錯誤。

50年前的教訓:緊縮政策「走走停停」

美聯儲「走走停停」的緊縮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紀60年代後期,時任美聯儲主席的威廉·麥克切斯尼·馬丁出於詹森政府的壓力下調利率,但經濟過熱、通脹飆升又讓他在1969年重回緊縮政策。

1971年,總統尼克森廢除了金本位制,並承諾建立起一套嶄新的貨幣體系,有效控制通貨膨脹。但結果啪啪打臉,通脹爆炸性增長几近失控。最終,尼克森不得不實施工資和價格管控來應對。

伯恩斯從1970年開始擔任美聯儲主席,他在1972-1974年期間大幅提高政策利率,1975年,通脹率已從12.5%的高位降至5.6%。

通脹趨勢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到1976年初,美聯儲確信自己的工作已經完成。更重要的是,1976年是大選之年,就像2024年一樣,最重要的任務是爭取選民。

後來,卡特成功當選美國總統,與此同時,隨著失業率上升,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伯恩斯選擇了下調利率。

然而,由於緊縮政策持續時間太短,通脹不僅未能得到持久遏制,反而像脫了韁的野馬一樣一路飆升。通脹失控了整整四年,摧毀了卡特的整個總統任期,通脹率峰值達到令人難以置信的14.5%。

到1979年底,美國陷入嚴重的「滯脹」,通脹高企,經濟陷入二戰後的最低迷時期,滿大街都是找工作的人。總體來看,從金本位制結束到里根當選美國總統期間,美元國內商品和服務的價值損失了一半以上。

從經濟角度來看,這十年對於美國經濟而言絕對是災難性的。

德意志銀行全球經濟研究主管Peter Hooper認為,1970年代的關鍵問題在於美聯儲收緊政策對勞動力市場形成了衝擊,然後很快放鬆了政策,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值得注意的是,伯恩斯是一名卓越的經濟學家,曾在哥倫比亞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是前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老師,還擔任過美國經濟協會主席,他本人非常厭惡通脹,經常警告稱通脹過高可能造成巨大危害。

但作為美聯儲主席、通脹厭惡者,伯恩斯為何會在緊縮政策方面優柔寡斷、瞻前顧後?

有分析認為,一方面伯恩斯將短期經濟增長和低失業率作為優先目標,從1970-1972年期間,美聯儲將聯邦基金利率從9%下調至5%左右。

另一方面,伯恩斯很大一部分決策出於尼克森政府的壓力。

前美聯儲主席伯克南曾在一本書里指出,伯恩斯和尼克森的親密關係對其貨幣政策形成了束縛。伯恩斯曾在1968年大選期間擔任尼克森的經濟顧問,尼克森當選之後兩次任命伯恩斯擔任美聯儲主席。尼克森為了業績需要寬鬆的貨幣政策,伯恩斯則是積極配合。

1979年8月,保羅·沃爾克臨危受命,接替伯恩斯出任美聯儲主席,便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加息周期,甚至取消了FOMC投票決定利率的權力,最終以經濟嚴重滑坡和失業率飆升至10%為代價,成功制服了兩位數的通脹。

如果美聯儲重蹈覆轍,會發生什麼?

當今美聯儲政策的極其奇怪之處在於,它看起來與1976年的情況幾乎一模一樣。

11月,美國CPI同比增速已經從去年6月創下的四十年新高9.1%放緩至3.1%,距離央行2%的目標僅一步之遙。

鮑威爾在上周的貨幣政策新聞發布會上雖仍措辭謹慎,但表示美聯儲已經開始討論降息時間點的問題。他還說,供給側已基本恢復至疫情前水平,美國經濟軟著陸成為可能,暗示即便明年經濟實現增長也會降息。

對此,知名金融博客Zerohedge認為,如果鮑威爾重蹈覆轍,通脹將從2025年開始大幅反彈。

自美聯儲上周召開2023年最後一次會議以來,市場交易員加大了對降息的押注,認為美聯儲最早將在3月份降息,並最終在明年把利率降至略低於4%。

上周公布的點陣圖顯示,大多數決策者支持在2024年降息75個基點,並在2025年再累計下調100個基點利率。

不過,隨後多位美聯儲高官出面為降息預期潑冷水。

上周美聯儲三把手、紐約聯儲主席威廉士,以及鴿派的美國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博斯蒂克等多位美聯儲官員接連發表「鷹派」的觀點,警告稱美聯儲在考慮降息之前需要看到通脹取得更多進展。

新的一周伊始,又有三位美聯儲官員放鷹,克利夫蘭聯儲主席、擁有明年FOMC投票權的梅斯特、芝加哥聯儲主席古爾斯比、舊金山聯儲主席戴利強調了類似言論。

鮑威爾會成為伯恩斯還是沃克爾?

面對高企的通脹,伯恩斯猶豫不決導致美聯儲陷入了「走走停停」的政策困境,最終以失敗告終,沃克爾則以強硬的態度將加息進行到底,戰勝了通脹。

那麼,面臨相同境遇的鮑威爾將以何種方式被世人銘記?

Hooper認為鮑威爾不會重蹈覆轍,因為美聯儲已經深入研究了歷史教訓。他預計明年美國經濟將陷入衰退,失業率將從6月份的3.6%升至5.5%以上。

以前看過這齣戲,如果你現在不處理它,那麼你就會看到1980-1982年那一幕的重演,當時失業率高達10%。

前美聯儲主席杜德利則在去年年底發布的一篇文章中指出,鮑威爾在抗通脹時更像是優柔寡斷的伯恩斯。

由於不那麼激進的緊縮政策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降低通脹,它可能會讓通脹預期『脫錨』,使得只有更高的利率才能抵消這種態勢。

前美國財政部長薩默斯年中發布文章表示,央行最寶貴的財富就是信譽,一旦喪失,1970年代的高通脹和高失業率的痛苦歷史可能會重新上演。因此,美聯儲必須明確表示,實現2%通脹的承諾是堅定不移的,不能受到政府的壓力影響。這關係到美聯儲的信譽,也關乎美國經濟的未來。

他認為,鮑威爾在強調遏制通脹的重要性的同時,對未來政策不要過於篤定,應保持開放的態度。無論是美聯儲還是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自信地預測經濟走向。

正如Hooper所說的那樣,美聯儲已經深刻研究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往事。美聯儲大鷹派布拉德去年年初在聖路易斯聯儲官網上發布一篇文章稱,1970年代的經驗表明,「領先」通脹非常重要,這一教訓在今天仍然很有價值。

他提到了一個美聯儲領先於通脹的案例:

FOMC在1990-1991年經濟衰退後收緊貨幣政策,保持領先於通脹,1994年-1995年初,在通脹總體溫和的環境下,FOMC又將利率提高了300個基點,結果經濟非但沒有衰退,反而一直擴張到2001年。

事實上,二戰結束以來,經濟增長和勞動力市場表現最好的時期之一便發生在1990年代後半葉。

布拉德認為,1980年代和1990年代美聯儲的做法是鮑威爾的榜樣,應該將政策利率保持在相對高於通脹率的水平。

近期,巴以衝突溢出效應波及紅海,全球貿易再次發生巨震,油價飆升再次為通脹帶來了巨大的不確定性,而明年又是大選之年,美聯儲將面臨來自拜登政府的施壓,可以肯定的是,美聯儲將面臨一個進退兩難的困境,求鮑威爾當前的「心理陰影」面積有多大。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華爾街見聞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0/19929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