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人物 > 正文

一代人青春的答案,隨她在那風中飄

作者:

當曾經執著追索的青年們用無奈與悲哀去悼念這位同齡人,他們終於學會了衰老。

各位好,今天出差到西安,一路舟車勞頓,再加上感冒有點加重,沒法寫長稿子了。隨便聊兩句。

路上得知清華大學投毒案的受害人朱令去世了,我看很多網友都在轉文章悼念,我觀察到一個耐人尋味的現象,那就是在悼念群體中,與朱令年紀相仿的七零後這一代人的比例尤其高,且很多已經沒有當年談起此事時的義憤填膺,甚至組織要到白宮網站上去簽名,要求美國政府遣返該案的唯一嫌疑人孫某某。現在很多七零後轉朱令去世的消息,更多帶有一種說不出、又化不開的哀傷。

這讓我想起前不久,曾經在朱令案剛剛發生時出力頗多進行追索的朱令高中同學貝志誠(網名一毛不拔大師)的一段感慨,他說:「我自己覺得這次鬧,也就鬧成這樣了,說句實話,它(朱令案)實際上是我們七零後的一段成長史。「

說句難聽的,我們現在已經開始逐步淡出歷史舞台了,2006年時大家都還風華正茂,事業剛開始有成,有空去天涯上大鬧特鬧。2013年大家已經開始步入中年,這是自己成功,卻看見那麼優秀的同齡人這麼慘,會非常憤怒。所以你會看到朱令案每個時期的輿論側重點是不一樣的。而這會兒的側重點,我覺得更多是一種悲哀和紀念。因為我們年齡已經到這兒了,雖然還能工作,但已經不是再去闖蕩江湖,就是不信邪,認為拼了命就能怎樣的年紀了。」

要我說,貝志誠這段話說的確實相當精準。朱令案之所以引發這麼大的關注,某種意義上說,是因為它代表了七零後知識分子的一段成長史,或者至少是成長史的一個片段。

作為與改革開放幾乎同齡的一代人,七零後們趕上了很多風口,比如重視教育,比如下海創業,尤其是解放思想與網際網路博興,他們年輕時,上網的大多都是知識精英,天涯等論壇聚集了一波可愛而又較真的人。這使得七零後這一代人當中有相當一部分精英人群擁有(或者至少自認為擁有)相當大的能力與話語權。

然而朱令案的發生、受關注、追問、最終卻不得結果。其實告訴了七零後們一件慘痛的事情——不是所有的追問都能得到結果,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報償,正如不是所有的風華正茂都能成長為中年後的殷實與富足,正如不是所有的作惡之人都能被繩之以法。

朱令案,是七零後知識精英們相對陽光的人生中的那個暗面,而當這些為朱令追索的人最終承認自己的無力與無奈,當那些曾經追索的青年們用悲哀去悼念這位同齡人,他們終於學會了衰老。

一個男人要走過多少路,才能被稱為真正的男人?

一隻白鴿要飛過多少海,才能在沙丘安眠?

炮彈要多少次掠過天空,才能永遠被禁止?

朱令案要再經歷多少次追問,才能得到真相?

這答案,連同那一代人的青春一起,在那風中飄。卻越飄越遠,終於消失於無形。

青春與真相一起,皆已消失,無可找尋。就像貝志誠所說的,這被眷顧的一代人,終於過了闖蕩江湖、不信邪的年紀,帶著他們的無奈,漸漸地從歷史的舞台上退場。

所以這麼多人在悼念朱令,更多是在紀念自己的青春吧——紀念自己那個眼中有光、相信凡事都要爭出個真相的天真卻也可愛的青春。

世界總是殘酷的,我們無法奢望青春永在,但我們希望這樣毒殺青春的悲劇,能少一點,再少一點。

因為人可以被毀滅,但不可以被打敗。

被毀滅卻未被打敗的朱令與青春,

願人們永誌不忘。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海邊的西塞羅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1224/1994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