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好文 > 正文

英國幾乎侵略了全世界,為何沒有國家仇視它?

英國幾乎侵略了全世界,為何沒有國家仇視它?其實原因很簡單。

殖民侵略是自古以來就存在的,諸如古希臘時期在海外所建立的殖民地,又如始於15世紀葡萄牙的殖民侵略。殖民的本質為了資本的原始積累,許多殖民國家因此被殖民地人民所痛恨著。然而,作為昔日最大的殖民帝國,英國近4個世紀,幾乎占據全球殖民地,卻沒有被殖民地人民所仇視,這是為何呢?

01.「日不落帝國」的光輝

首先,主要的原因是英國的殖民侵略是漫長而廣泛的,當一個被足夠強大的國家所統治著,或許帶來的還有一些別的情感。

眾所周知,英國有著「日不落帝國」的美稱,這是對英帝國時期的稱謂,見證了一個帝國的光輝。而「日不落帝國」其實指的便是在全世界都有著土地,太陽永遠不會落山。

全盛時期的大英帝國人口數量高達4.13億,占據全球人口總數的25%左右,而所控制的疆域總面積則是達到了3400萬平方公里。這是一個極其巨大的數字,而這些疆域其中僅有一小部分是英國本土的面積,大部分的疆域分散在五大洲和四大洋中。

因此,在全球的土地上隨處可見飄揚著的英國國旗,陽光亦是能夠任意時刻地照耀著英帝國的領土。

那麼大英帝國的殖民擴張是如何擴張到統治全世界的呢?了解了這個過程或許更能體會殖民地人民的感受。

事實上,英國的殖民擴張分為三個時期的不同階段的。

第一是從16世紀到十八世紀的海外殖民時期,即商業資本主義階段,其殖民擴張的對象是北美大陸以及澳洲大陸。1733年時,英國在北美大陸上建立13個殖民地。在1689年到1763年的近百年中,英國與上一個「日不落帝國」法國之間開展了四次爭奪殖民地的戰爭,英國以勝利而掠奪了大量的法屬殖民地。

第二個是從18世紀到19世紀中後期的自由資本主義階段,其侵略的主要目的是商品傾銷和掠奪原料產地,以滿足本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需要。侵略的主要對象是為東方的亞洲,彼時中國的鴉片戰爭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所發生的。

第三則是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期的工業資本主義階段。在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發生後,英國殖民的重點逐漸轉向了東方區域,印度半島更是成為了英國殖民的重點對象。

正是這近4個世紀的擴張,到20世紀初世界領土基本被瓜分完畢時,英國占據了最大份額的殖民地。1914年時,英國占據的殖民地和人民相當於英過本土面積的137倍,人口的8倍。

同時,有招數百年殖民統治歷史的大英帝國,統治範圍且涉及了全球各地。而被殖民的國家必然在某方面是落後的,被這樣一個公認的強盛帝國所統治著,或許仇視並沒有多少。再者,英國的殖民統治都是十分漫長的,諸如英國占領印度大陸近一百年。這樣漫長的過程中,殖民地對於英國這樣強大的統治者可能有了不同的情感——尊重和臣服。

之所以有這樣的情感,還應當歸於英國「人道」的統治模式。

02.「人道」的殖民統治

第二個主要的原因是在於英國的殖民模式與其它歐洲殖民者的大為不同。在前文已經提過,近代西方的殖民侵略是始於15世紀葡萄牙的擴張,而葡萄牙的擴張是通過航海方式建立起海上霸權,更多是出於掠奪財富的目的。

而英國的殖民擴張則是始於17世紀初,這時的西方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需求迫切,英國進行海外殖民地擴張的目的也是為此,與傳統的殖民者並無不同。直到英國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到來,眾所周知,第一次工業革命是在英國所率先進行的。工業革命所催生的便是商品傾銷和原料掠奪兩大需求。

因而在英國率先進行工業革命時期,英國殖民擴張的目的便轉變了,不再是單純地掠奪財富,而是將殖民地變成自己的原材料產地,再將殖民地的原材料運回本土製成工業品,最終將工業品銷往世界各地,這便是商業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在這個過程中,英國對於殖民地的侵略模式就發生了轉變,利用殖民地的原料和勞動力來為帝國的工業體系做支撐,從而獲取長期的巨大的利潤。

因而,英國為了讓殖民地最大程度地服從於自己的殖民體系,所採取的管理方式亦是比較科學的。相比於其他殖民國家完全壓制殖民地的官員和人民的方式,英國反而是繼續留用當地的官員又或者是扶持當地上流社會中有影響力人物。

通過籠絡高層再由他們統治人民,手段的溫和就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當地人民的反抗和仇視。

再者,英國在占據殖民地的時候傷亡情況也要好強許多。相比於日本對外擴張的大規模屠殺,英國在鎮壓當地人民的時候,武力手段要弱上許多,幾乎沒有出現和日本那般的殘暴。

事實上,一般殖民國家被殖民地人民所痛恨最大的原因便是在於殘忍的武力手段。而英國的侵略卻極少有這樣的情況發生,加上其管理方式的溫和,後來的國家才沒有多少多少會記恨英國的侵略。

若是只有壓制和掠奪,這樣的侵略同樣為人們所仇恨,而英國的殖民侵略僅僅是壓制和掠奪嗎?

03.帶來的是先進文明,帶走的是落後貧窮

第三個主要原因便是英國的殖民擴張同樣給殖民地國家帶來了先進的技術和文明。

作為歐洲國家,英帝國侵略的大部分地區為亞非拉地區。英國進行工業革命同樣對殖民地國家原有的生產方式造成了很大的衝擊,以及帶來了先進的文化觀念。諸如日本,作為原本的一個封建國家,日本在西方資本的入侵下,在接受了了西方資本主義的改造之後最終同樣成為了亞洲第一流的強國。

不可否認,這是由殖民擴張給日本帶來的機遇。

除此之外,印度同樣是一個受殖民擴張影響的典型例子。英國殖民主義的本質是為了資本的發展和高額利潤的獲取。也正是如此,英國在殖民期間,同樣在印度殖民地投資興辦了許多工礦業、交通運輸業等產業,諸如所修建的長達6.5萬多公里的鐵路。

以及出於發展商品貨幣經濟的需要,在殖民地所推行西式教育、建立近代政治機構和宣傳西方的思想文化等作為。

如此一來,英國的殖民擴張在經濟、政治、文化三個方面都推動了印度封建社會的瓦解,在客觀上促進了殖民地社會的改造以及發展。

然而,殖民擴張終究不是正義之舉,終歸要落下帷幕。

隨著世界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以及殖民地工業經濟的進步,當殖民地精英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之後,他們不再滿足於殖民者統治下的政權。因而一個個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國家站起來了,在為實現主權獨立的路上反抗著。

事實上,從一戰結束後,英國的帝國時代已然走向了衰落,英屬殖民地紛紛獨立。等到二戰後的民族解放運動四起,昔日的大英帝國終究是無法阻擋頹勢。最終,英國一手構建起來的近百年的殖民體系瓦解了,「日不落帝國」也終於迎來了落日餘暉。

(有刪節)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萬維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117/2005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