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學習宋太宗雪中去送炭

作者:

宋太宗趙光義,是宋朝的第二個皇帝。他即位後,繼續進行始於後周世宗時的統一事業,鼓勵墾荒,發展農業生產。這些措施順應了歷史潮流,為宋朝的穩定作出了重要貢獻。太宗深知創業的艱難,故生活非常儉樸,甚至禁止在宮中使用金銀做裝飾品。他也很能夠體察百姓的甘苦,處處為百姓著想。

有一年冬天,下了一場大雪,這鵝毛大雪下起來沒完沒了,天氣變得十分寒冷。人們都躲在屋裡避寒,大街上沒有行人。

宋太宗在屋子裡,身上披著狐皮外套,雖然皇宮已經非常暖和,但寒冷的天氣,仍然讓他渾身發冷,宮外更是天寒地凍。

宋太宗命人端來取暖的火盆,奉上溫熱的美酒和美味的糕點。他一邊烤著火,一邊品嘗著美酒與糕點,忽然看到院中樹上的枯枝,隨著寒風搖曳,那些枯枝不久就被摧折落到了地上。

他心中不禁一動,暗想:這麼寒冷的天氣,連皇宮都如此之冷,汴梁城中的百姓會更冷,那些缺柴少米的百姓,他們的日子會怎麼過呢?他們會像這些枯枝一樣,被寒風吹倒的!太宗越想越揪心,仿佛那些百姓挨餓受凍的場景就在他的面前。

想到這裡,他馬上下令召府尹進宮,他對府尹說:「如今天寒地凍,城中那些缺衣少食的百姓,如何受得了?他們吃不好、睡不好,我也會吃不好、睡不好。你馬上帶些衣食和木炭,去城中走走看看,幫助那些無法過冬的人,以解他們的燃眉之急。」

府尹領旨,馬上帶領衙役,備好衣食和木炭,來到老百姓們生活的地方,把糧食和木炭送到那些窮人手中,並給有困難的人家都留下足夠的必需品。這樣一來,他們就能有米做飯,有木炭生火取暖了。

受到救助的百姓都感受到了溫暖,這種溫暖一傳十,十傳百,這件事在當時轟動了整個京城,於是便有了「雪中送炭」的佳話。成語「雪中送炭」,也就由此而來。這個成語,表面上的意思就是在寒冷的大雪天,給人送去木炭取暖,讓人感到暖和。更深層的意義在於,別人處於極端困難和危險的境地時,給予他們幫助。

大家都好的時候,你幫人家一把,也許不算什麼,但是在別人困難的時候,心中能夠體會他們的不易,出手相助,這才是真正的善行。或許我們沒有皇帝那樣呼風喚雨的能力,但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施予援手,是我們可以做到的。因為每個人都有可能在生命中的某個時刻遭受挫折,你和我,以及我們的親戚朋友,都有可能正處於等待幫助的困境之中,幫助別人,就是幫助自己。特別是那些身在官位者,切莫要只顧一己一家的飽暖,而忘記了天下的百姓!

正是:

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

貪官何其多,清官實少見。

善惡皆存報,智者必為善。

難得此官身,何不學前賢?

史頌宋太宗,萬古美名傳。

奉勸為官者,救民莫遲延!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中文大紀元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0/201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