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人在社會上混,難免要和別人打交道,哪怕你不太願意,也不得不如此。畢竟,獨木不成林。
事實上,好的人脈關係,讓你如虎添翼,能夠少奮鬥很多年。
如何搞好關係?和誰搞好關係?
「150定律」告訴我們,可以被你熟知的人,也就一百多人。也就是說,身邊的位置,只有一百多個,進來的人和出去的人,是數量對等的。
按照這樣的思路往下看,關係圈,主要是「身邊人」。
關於搞好關係的方法,大部分的人認為,吃吃喝喝就是對了。能上鉤的魚,是因為貪吃。但人不願意,往往不吃這一套。畢竟,大家都很忙,吃飯時間不很充足;大家都不窮,吃飯太平常。
關係學大師卡耐基說過:「生命是個回力板,你付出什麼,便收回什麼。」
由此可見,搞好關係,不單純是請吃飯,要做好以下五件事,有舍有得。
02
第一,嚴以修身,吸引別人。
《詩經》裡說:「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樂且耽。」
一個男人,和妻子和睦相處,和兄弟姐妹融洽。這樣的話,家庭就會更幸福。
孔子讀過這句話之後,說:「父母其順矣乎。」
如果一個家庭里的人,都很和睦,父母會很高興。
是啊,只要有一個人保持積極向上的姿態,緊接著身邊的家人,個個都會跟隨。這是榜樣的力量。
進一步擴大圈子,同事、同學、鄰居、老鄉、客戶......都會被一個心中有光的人吸引。見證了一個道理——種下一片花,自有蝴蝶來;醞釀一點蜜,自有蜜蜂來。
小人聚餐,心懷鬼胎;酒徒聚餐,吃喝無度;客戶聚餐,都是客套。唯有你自己有用,哪怕不請人吃飯,也會備受矚目。
03
第二,雪中送炭,感動別人。
「看看新聞」里有這樣一條信息:黑龍江雞西一家餐館的老闆李女士,每天都會給一個八十多歲的老人留一碗熱飯。
但是老人不願意進到店裡吃飯,認為自己穿著太邋遢,會損毀店鋪的形象。
有一個下雪天,老人一大早就拿起掃帚,幫忙清理店鋪前的雪。
一報還一報。人心都是有溫度的,只要你主動幫人一把,就會把溫暖傳遞出去。在別人最需要的時候,你送上一些物資;那麼在你最需要幫忙的時候,也會得到應有的幫助。
善良給對了人,善心用對了時候,那麼你身邊的人,就會對你刮目相待,從而一直信任你,支持你。
04
第三,修建道路,匯聚別人。
古人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大家不是同路人,就別在一起走了,浪費時間,互相牽扯。
但是把以上這句話反過來理解,就是這樣的:修建一條寬闊的路,自然會有很多人來走。這就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道理。
所有的人,都希望站在風口浪尖上,可是誰來製造風口浪尖呢?總不能,個個都坐享其成。
如果你要和身邊的人相處愉快,那就主動去修路吧。具體來說,就是樹立遠大的理想,並且在某一個行業里深耕。做出了成績之後,就有同路人靠近你。
比方說,你在某個地方,辦了養殖場,賺了錢。很快,周圍的人,都被你帶動起來了。你既能得到養殖的收入,還能得到提供技術、銷售等方面的收入。這是「眾樂樂」的良好局面。
05
第四,降低姿態,包容別人。
卡納基說過:「記住人家的名字,而且很輕易地叫出來,即是給他人一個奇妙而有效的讚美。」
能夠叫出別人的名字,都能得到一份好感。如果能夠知道別人的苦衷,理解別人的難處,就更好了。
人與人交往的時候,並沒有級別,但是無形之中,我們會根據收入、家境、位置等,形成級別。因此,你總要把姿態降低,讓自己「低人一等」。
你的位置低了,那麼別人才會毫無顧忌地說出心裡話,才能把你當成值得信任的人。
比方說,春秋時,齊景公很喜歡一株槐樹,請了官吏專門看守。一個喝了酒的人,不小心撞在樹上,齊景公就憤怒了,把喝酒的人抓起來。
大臣晏子知道這件事之後,說:「窮民財力以供嗜欲謂之暴。」
齊景公馬上意識到自己錯了,把喝酒的人放回家,把槐樹還給「群眾」。從而得到了大家的讚美。
心有多大,人生的舞台就有多大;心越寬,容納人的力量就越多。
06
第五,學會批評,提示別人。
看過一段對話。
齊景公問:「大臣應該如何報效君王?」
大臣晏子回答:「遇到有道德的君主,就服從;遇到沒有道德的君主,就批評。」
事實上,晏子一直在竭盡全力批評齊景公,因而成就了齊國的霸業。晏子過世之後,齊景公身邊,虛偽的話多了,批評的話少了,由衷感慨:「一天之內他給我指出了三次過錯的人,在哪呢?」
真正值得交往的人,是敢於互相批評的人。那些喜歡端起酒杯,一個勁地吹捧你的人,都是忽悠你的人。千萬別搞錯了。
你真誠地批評別人,指出錯誤和缺點,對方還對你好,說明兩個人的關係,已經到了很深的境界,若不然,早就斷交了。
07
當然,和人搞好關係的方法有很多,還要因地制宜,不能照本宣科。
總而言之,你的心地越善良,自身價值越大,關係就越融洽。
好的關係,一方面是互相利用、互相幫助,還有一方面是「擔心好事,不問回報」。
吃飯是搞好關係的一個環節,而不是最重要的。並且,很多人對飯局,不屑一顧,也不願意拋頭露面。
從今往後,吃飯隨意,交人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