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宗趙光義登基沒多久,北宋朝廷就爆發了一起大案:太祖、太宗的弟弟趙廷美勾結宰相盧多遜準備弒君謀反。這起震動朝野的謀反案最終被趙光義兵不血刃地鎮壓下去,趙廷美被廢,死在了房州(今湖北房縣),盧多遜流放到崖州(今海南三亞),並死在了這裡。
01、「金匱之盟」的最後人選
太平興國四年五月二十二日,趙光義平定了盤踞在太原的北漢之後,意氣風發地帶兵北上去收復幽州。七月六日,他在這裡製造了讓他「一戰成名」的高梁河慘敗,大腿上中了兩箭的趙光義乘著驢車,歷時兩天,從燕京一路狂奔三百多里,逃到了大宋境內的金台驛(今河北保定)。
正是在這場大潰逃里,趙光義憑藉超凡的奔襲能力和熟練的駕駛技能,為自己博得了一個「高梁河車神」的終生榮譽稱號。
在趙光義失聯的兩天兩夜裡,前線的一大幫將士們群龍無首,難免有人猜測趙光義是不是殉國了。為了保證有人統一指揮十幾萬部隊有序撤退,一些不願意透露名字的人就準備擁立同在軍中的趙德昭,也就是趙匡胤活著的最年長的一個兒子。
這件事還沒執行的時候,趙光義還健在的消息就傳了回來,於是大家心照不宣地把這件事擱置了下來。但是紙終究包不住火,回到了開封以後,不知道是誰給趙光義匯報了,心裡有鬼的趙光義對此耿耿於懷。
八月二十七日上朝的時候,大家都說打下太原快四個月了,將士們的獎金不能再拖了,趙德昭也忍不住附和了一句。但就是這一句話把趙光義惹毛了,他衝著趙德昭吼道:「等你自己當了皇帝以後再來發這個獎金也不晚啊!」
如果不是那個所謂的「金匱之盟」,趙德昭應該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的,所以他在趙光義當皇帝之後特別的小心翼翼。自從出了高梁河這檔子事以後,趙德昭就越發緊張,聽到趙光義這麼吼了一句之後惶恐不已,出門之後就問手下有沒有帶刀。手下回覆:「沒有,宮中怎麼敢帶刀。」趙德昭一路奔出皇宮,隨便找到一個茶酒閣,進入包房之後拿起一把削水果的刀就抹了脖子。
這件事震驚了趙光義,他對自己的發怒悔恨不已,趕到茶酒閣去抱著趙德昭的屍體痛哭流涕,邊哭邊說:「你這個痴兒啊,哪裡至於這樣?」
趙德昭死了以後,趙匡胤的兒子就只剩下一個趙德芳。但是一年多以後的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三月,年僅22歲的趙德芳病重,不治身亡。
現在的局面就比較微妙了。按照金匱之盟的說法,此前肉眼可見的皇位繼承順序應該是這樣的:趙匡胤-趙光義-趙廷美-趙德昭-趙德芳。但是現在,處於這個繼承鏈條最末端的兩個人不在了,就只剩下中間的趙廷美一個人。
02、與盧多遜共謀造反被廢
趙廷美原名趙匡美,趙匡胤當皇帝之後避諱這個「匡」字,他哥哥改名叫趙光義,他改名叫趙光美。後來趙光義當了皇帝之後又要避諱這個「光」字,他就只好再改名叫趙廷美。
趙光義登基之後,從表面上看還是把趙廷美當成了理論上的皇位繼承人的,直接就把他任命為開封尹、齊王。太平興國五年趙光義第二次北上親征的時候,還把他任命為東京留守,可以說非常器重。
但是這樣的好日子只過了一年多,趙廷美就出事了,而且是大事。
太平興國六年秋,有人舉報他涉嫌謀反。趙光義對此的態度是有點生氣,但是將信將疑,決定查一查。事情很快朝著更糟的方向發展,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三月,趙廷美謀反的事情被查清楚了,他準備弒君篡位,還悄悄勾結宰相盧多遜,為今後的事業鋪路。趙光義忍無可忍,將趙廷美貶為西京留守,連同他兒子一起全部遷到了洛陽,把盧多遜貶為兵部尚書。
但是想不到趙廷美去了洛陽之後依然不消停,心懷怨恨,滿嘴牢騷,繼續勾結兵部尚書的盧多遜。
趙光義心說,上次這麼輕輕處罰一下已經很給面子了,你們這是給臉不要臉啊,於是一紙詔書將趙廷美削去一切官職,讓他留在洛陽家中反省,把盧多遜發配去了崖州(今海南三亞)。
隨後又有人上書說,趙廷美留在洛陽這樣的大城市始終是個隱患,不如扔到自古以來的皇家流放地房州(今湖北房縣)更加穩妥。趙光義從善如流,立刻就同意了這個方案。
雍熙元年(公元984年)正月,趙廷美驚懼交加,病死在房州,至此,金匱之盟上的繼承鏈條全部斷裂,剩下的就只有趙光義自己的兒子了。
03、背後是趙普和盧多遜的角力
這起宗室謀反案在我們今天看來非常的簡單,但是事實上相當複雜,因為這事自始至終中貫穿著兩個人的生死較量——前宰相趙普和現宰相盧多遜。
趙匡胤在有一段時間,既喜歡趙普,也喜歡盧多遜。
趙普招他喜歡是因為資歷。趙普至少在後周時期就跟著趙弘殷和趙匡胤打仗,趙匡胤後來一直把趙普當兄弟,甚至稱呼趙普的妻子為「嫂子」,兩人感情之深,幾乎到了無話不說的地步。
而盧多遜招他喜歡則是因為機靈。盧多遜是官宦世家,進士出身。趙匡胤當了皇帝之後,知道自己的文化知識不夠,於是就開始努力讀書。盧多遜發現了趙匡胤這個愛好之後,就讓皇家圖書館的管理員把趙匡胤借閱的書目告訴他,他回家之後通宵達旦地閱讀。等趙匡胤跟群臣聊起書中的問題時,事先拿到了題目的盧多遜自然回答得又快又好,深得趙匡胤喜歡,在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就做到了參知政事這樣的高官。
一直希望更進一步的盧多遜看不上趙普這樣憑資歷走上高位的「半文盲」,所以很想找機會取而代之,經常借著恩寵在趙匡胤面前說趙普的壞話。趙普開寶六年罷相,盧多遜也出力不少。趙普罷相之後一直沒能獲得趙匡胤的重新啟用,就這麼過著心急如焚的退休生活。趙光義即位之後,本來看在以前老交情的份上,想讓他來發揮一下餘熱,都已經把他調回開封了,但是因為盧多遜又在旁邊下爛藥,讓趙光義打消了這個念頭。
盧多遜的爛藥找准了趙光義的痛點,他說:「趙普不支持你當皇帝。」趙光義聽到這句話當然很生氣,但是又不方便去找趙普對質:「聽說你不支持我當皇帝?」於是,趙普就這樣一直被閒置了下來,直到太平興國六年有人舉報趙廷美和盧多遜勾結謀反,他才找到了重新出來工作的機會。
舉報趙廷美的人主要有三個:柴禹錫、楊守一、趙鎔,他們有一個共同點,此前都是趙光義當晉王時候的潛邸親信。史書上一直沒有對他們舉報趙廷美的動機有明確說法,也沒說過他們到底是怎麼給趙光義告狀的,但是所有的資料上都記載了一個細節:趙光義得到舉報之後,第一時間去找趙普核實。
這是一個非常神奇的舉動,趙廷美和盧多遜勾結要弒君篡位,趙光義得到消息之後居然會找八竿子打不著的退休人士趙普來核實情況。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柴禹錫等三人在告狀的時候,給趙光義留了一個口子,「不信你去問趙普」。所以這才給了趙普一個單獨面見趙光義的機會。
而趙普見到趙光義之後,除了說到趙廷美的事情之外,還額外幹了兩件事:第一件事是給趙光義表明態度,說他雖然被權臣(暗指盧多遜)誣陷,但是願意留下來工作,幫助趙光義把這件事查個水落石出;第二件事是他告訴趙光義,當年杜太后和趙匡胤商量金匱之盟的時候,他就作為會議記錄在場,而且這個會議記錄就放在某處,請趙光義自己去拿出來看。
趙光義按照趙普的指點,拿出了這個金匱,打開一看,誓書果然在裡面,末尾還寫著「臣普書」三個字。不管這一份文件是真實存在的,還是趙光義按照趙普的意見去臨時製作的,它的突然曝光都牢牢確立了趙光義即位的合法性。
趙光義看到這個東西之後龍顏大悅,說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話:「朕不待五十,已盡知四十九年非矣。」這句話是春秋時期衛國著名的賢臣蘧瑗說的,他的意思是:「我到了五十歲的時候,已經明白了前四十九年犯的錯誤了。」而趙光義此時才42歲,他的意思也很明確:「我不用等到五十歲,就能知道以前犯的錯。」言下之意就是多虧了趙普給他彌補上了金匱之盟這個巨大的錯漏。
為了獎賞趙普的功勞,趙光義當年九月就給趙普重新安排了工作,一來就是頂格,讓他當了宰相。但是,他隨後又意識到了趙廷美的繼承權問題,專門找機會問了趙普應該怎麼處理。趙普繼續發揚自己實話實說的風格,說:「太祖當年已經錯過一次了,陛下你準備接著錯嗎?」
聽了這句話,趙光義信心愈發堅定了。
04、一個很好玩兒的假設
我們可以這麼假設一下。
被閒置的趙普很不甘心,希望找一個機會東山再起。他從趙德昭和趙德芳的死上看出趙光義對於皇位繼承權的私心,也明白趙光義對於趙廷美的不安,於是想了一個一石二鳥的計策,利用趙光義急於鞏固皇位的心理,既幫他解決趙廷美這個後顧之憂,又幫自己解決掉盧多遜這個心腹大患。
鑑於他當年和趙光義親如兄弟,趙光義的潛邸都是他的熟人,他就找到了因為盧多遜當宰相而不怎麼得志的柴禹錫等人,讓他們去舉報趙廷美和盧多遜謀反,自己趁機給趙光義表明心跡。
一切都開始符合邏輯了起來。
趙普當了宰相之後,盧多遜已經意識到危險即將來臨,趙普曾經多次暗示讓他辭職,但是盧多遜覺得自己在相位上也許還能和趙普抗衡一下,一旦辭職那就真的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一點還手之力都沒有了,所以堅決不辭職,想做一下困獸之鬥。
於是趙普開始下死手。太平興國七年三月,趙普收集(或者說製造)到了越來越多的人證物證來證明盧多遜深度參與了趙廷美謀反一事,包括盧多遜跟趙廷美表明過心跡:「等陛下駕崩以後,我盡全力輔佐大王你。」
案件很快就定性了,趙光義非常「痛心」地把案情拿到朝堂之上討論,問大家應該怎麼處理。大家當然知道趙光義和趙普想怎麼處理,以太子太師王溥為首的七十四人聯名上書,請求趙光義將盧多遜和趙廷美砍了。
看到這樣的「民意」,趙光義非常「寬宏大量」地把趙廷美削去一切官職和爵位,將盧多遜削職為民流放崖州。雍熙二年(公元985年),趙廷美病逝一年之後,盧多遜也死在了崖州。
趙光義和趙普各自的心腹大患,都解決了。
趙廷美死後,趙光義曾經痛心疾首地跟宰相們聊過關於趙廷美的事情:「趙廷美不是太祖和我的同母弟,他的母親是陳國夫人耿氏。這孩子從小脾氣就不好,長大了更是兇惡,太祖和我看他歲數小都讓著他。宣祖(指他們的父親趙弘殷)去世以後,耿氏改嫁了另一個姓趙的,生了一個兒子叫趙廷俊。我因為趙廷美的面子,就讓趙廷俊到宮中當侍衛,誰知道他竟然把宮裡的事情泄漏給趙廷美。前段時間我擴建金明池,修好了池中間的水心殿,當時還沒造好橋,我準備坐船去看看。趙廷美就跟手下商量,準備趁這個機會對我下手。陰謀失敗以後,他又在家裡裝病,希望借著我去探視的機會對我下手。這件事我要是真的追究,他絕對是死罪難逃。把他送到洛陽去,本來是讓他好好反省的,但是想不到他竟然牢騷滿腹出言不遜,我這才把他送到房州去思過。而他的同母弟趙廷俊,我也沒有殺他。對趙廷美,我真的算是仁至義盡了。」
趙光義這一番話,無非就是傳達三個意思:第一,趙廷美不是杜太后的兒子,能不能參與杜太后制定的「金匱之盟」,資格存疑;第二,趙廷美先後兩次想要弒君,證據確鑿,簡直是自作孽不可活;第三,不殺趙廷美,已經是趙光義對他的極大恩惠了。
05、趙廷美和盧多遜的動機
那麼,我們現在回過頭來看看,趙廷美到底有沒有和盧多遜謀反呢?
趙光義比趙匡胤小十二歲,趙廷美比趙光義小八歲,如果趙光義要執行金匱之盟的法則,那麼兩人之間八歲的年齡差,並不足以保證趙廷美以健康的狀態去登基,甚至他還可能死在趙光義的前頭。
如果趙廷美對皇位有想法,那麼他可能會勾結當時的權臣盧多遜提前行動,確保自己有生之年能夠當一次皇帝;如果趙廷美對皇位沒有想法,但是當他看見趙德昭和趙德芳連續死亡之後,自己心中難免有些害怕,這種局面逼得他提前行動也不是沒有可能。
而站在趙光義的角度,他也非常清楚,自己是怎麼坐上這個皇位的,趙廷美就能夠怎麼坐上皇位,對趙廷美的提防之心是人之常情。
在這兩方面的壓力讓趙廷美可能有些微的想法,但是並沒有真正去執行,只不過發發牢騷、說說狠話、跟手下人許諾一點前程而已。但是正是這些話成為了他謀反的罪證,到最後只能認罪伏法,找不到辯解的理由。
至於盧多遜,他也有跟趙廷美勾結的動機。盧多遜雖然是宰相,但是當時朝廷有三位宰相,他排名最後,前兩位是薛居正和沈倫。他要當上首相,翻不過前面兩座大山,正好趙廷美流露出了這方面的意思,他於是也就跟趙廷美一拍即合,兩個人開始眉來眼去結成同盟。至於那句「等陛下駕崩以後,我盡全力輔佐大王你」,你可以理解為他們要弒君,也可以理解為等趙光義壽終正寢,畢竟按照金匱之盟,趙廷美是第一順位繼承人,這麼說也沒毛病。所以朝廷最後給他們定的罪名是「詛咒皇帝」,聽上去倒也合情合理。
所以,在這一起著名的謀反案里,我覺得最大的可能就是:趙廷美和盧多遜並沒有弒君謀反的策略,這不過是趙普為了重回權力巔峰,和需要鞏固皇位、重新制定繼承權的趙光義聯手搞的一起冤案。
2022-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