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慈禧出洋相,第一次見到燈泡喊了2個字

電燈,如今已普及至千家萬戶的照明設施,但在19世紀卻曾是罕見的新奇事物。甚至到了19世紀末,許多人依然未曾一睹其芳容。在清代,當西方國家早已廣泛使用電燈時,閉關鎖國的影響讓清朝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因此電燈對於中國來說,依然是一種奇異的存在。

回顧那個年代,即使如慈禧太后這樣的權貴,對於電燈也所知甚少。據說,她第一次見到電燈時,竟然說了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話。李鴻章,清朝洋務派的傑出代表,曾經使用過電燈,並深感其光源明亮、無油煙之苦,遠勝於時常使用的蠟燭與油燈。李鴻章希望慈禧也能認同電燈,並支持洋務派的發展。鑑於此,他決定向慈禧獻上一套電燈設備。

1888年,李鴻章向一位外國商人購得一套電燈泡和所需的供電設備,耗資6000兩白銀。他認為慈禧對西方科技頗感興趣,曾對照相機、火車等洋玩意表示讚賞,因此有理由相信電燈同樣會受到慈禧的喜愛。李鴻章向慈禧提議安裝電燈後,得到了一時的讚許,然而慈禧對於安裝電燈需動工、拆除舊有建築的強烈反對,認為這是對祖宗遺蹟的不敬。

在慈禧太后果斷拒絕後,李鴻章只好放棄了自己的計劃,將電力設備退還給了外國商人。然而這位外國商人,並不甘心自己空手而歸,交易告吹意味著利潤的損失。儘管如此,終究無力與權勢滔天的李鴻章抗衡,只得忍受這一不愉快的結果。然而轉機隨之而來,他得知了李蓮英,慈禧身邊的一位得力太監。對此,外國商人想出了重新開拓市場的新策略。

經過數日的招待與好言相勸,李蓮英受賄後,答應幫助外國商人進行電燈的安裝。但鑑於慈禧的原態度,李蓮英採取了「先斬後奏」的手段,悄無聲息地將電燈及其供電設備安裝好,遍布儀鸞殿,李蓮英精心策劃的結果並非無人欣賞。

而就在李蓮英內心滿懷期待之際,慈禧來到了儀鸞殿,她的到來意味著李蓮英布置的成果即將接受檢驗。然而慈禧一進入殿堂,對滿屋子的電燈表現出了厭惡,咄咄逼人地斥責李蓮英,卻在她的詫異和不解中,將電燈錯認為各色的「茄子」。李蓮英迅速跪地謝罪,並將電燈的來歷如實相告。慈禧一方面對電燈產生了好奇,另一方面也被現實的美景所打動,最終勉強接受了電燈的安裝。

隨著儀鸞殿的電燈亮起,絢麗多彩的光芒為殿堂帶來了如夢似幻的景象。慈禧太后欣賞著這不同尋常的光景,靜謐至極。對電燈產生了興趣後,慈禧不僅寬恕了李蓮英,甚至還讚揚了他,並下令維護好電燈。自此,慈禧成為了大清皇宮中第一個使用電燈的人。

在初次體會到電燈帶來的種種便利之後,慈禧逐漸迷上了這一西方科技成果。她不僅常駐於裝有電燈的儀鸞殿,而且心生想要將整個皇宮都安裝電燈。然而由於當時國庫匱乏,只得採取分階段實施的方法,首先計劃在她經常居住的頤和園安裝電燈。

1889年,慈禧利用海軍衙門的資金,購得了一台大型的發電設備和更多的電燈,將它們安裝在頤和園內耶律楚材祠的南側。這台發電設備的功率之大足以照亮整個頤和園的一半。為此,還專門設立了「電燈公所」來管理這些發電設備。

慈禧出洋相,第一次見到燈泡喊了2個字

隨著時間的推移,整個皇宮逐步安裝了電燈,將晚上的故宮變成了燈火輝煌的地方。然而,慈禧未能享受電燈帶來的便利太久,在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時,她和光緒帝匆忙逃離,過起了流亡的生活。回到宮中後不久,光緒帝和慈禧相繼去世。

雖然慈禧已經過世,但電燈的鋪設工作並沒有中斷。隆裕太后捕手後,電燈逐漸成為皇宮的必備設施。當時的皇宮每年都會專門撥出大量白銀用於維修電燈設施,這項開支占據了預算的40%。其中,一些花費巨大購買的水晶吊燈至今仍然璀璨奪目。

隨著電燈技術的不斷發展,它逐漸傳播到有實力的民間家庭,不再是皇宮的特權。如今,在慈禧率先在故宮安裝電燈的一個世紀後,這個曾經的新奇事物已經深入到普通百姓的生活中,不再是所謂的「僅限皇家使用」的東西。

這段歷史讓我們不得不感嘆,時代的迅速演變使電燈從稀有物品轉變為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而之前讓人發笑的情景也已成為遙遠的過去。

責任編輯: 李冬琪  來源:歷史大學堂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211/20166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