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驚人之語 > 正文

總理記者會遭取消,曾被斥為「作秀」,如今卻被懷念的「有限知情權」?

作者:

延續30餘年,被喻為緊跟中國改革開放脈搏的總理記者會突遭煞停。2024年3月4日,在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二次會議的會前記者會上,人大發言人婁勤儉表示,今年人大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強不會召開總理記者會,後幾年也不會舉行。大會新聞中心將增加部長記者會,為中外記者提供更多的採訪機會。

2024年3月4日,第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新聞發言人婁勤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

婁勤儉宣布取消總理記者會後,外界認為其措辭相當含糊(「過幾年也不會舉行」到底是要「過幾年」?);取消理由也很牽強,畢竟李強在2023年曾主持過一次記者會,表現被評為「中規中矩」。由於事出突然,新加坡《聯合早報》指,就連一些身居要職的高官也表示此前並不知情,還有全國政協委員認為這一決定有些「奇怪」,應該給公眾一個交代。

每年全國兩會後國務院舉行中外記者會的慣例緣起於1987年中共十三大,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在黨代會後舉行記者招待會,首開先河。1988年,中央電視台開始直播兩會結束後的記者會。1990年,受六四事件的後續影響,兩會後沒有舉行總理記者會。之後在1991年恢復,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出席。1993年起,兩會後總理記者會趨於制度化、常態化。1998年朱鎔基出任總理後,記者會更成為兩會中的焦點,時間也延長到兩個至兩個半小時。從1991年至2023年,這32屆總理記者會作為兩會的「休止符」,為沈悶的議程帶去了僅有的「亮點」,成為各界對兩會的重要期待。而歷屆總理在記者會直播中時不時爆出的「金句」,或引發的意外狀況,也令總理記者會成為兩會各項議程中,最具談資、收視率最高和最受關注的節目。

這一傳統恐成絕響,意味著國人再也無法收看「總理答記者問」這一具歷史意義的直播節目,中外媒體被剝奪了幾乎是僅有的能向中國頂層施政者當面提問的機會,全世界亦再失去了一個了解中國政策和動向的重要窗口。此次總理記者會遭無限期煞停,不意外地引發外界對中國政局的各種揣測,除了嘆息改革開放將進一步「開倒車」之外,各界亦憂慮中國的政治走向將陷入黑暗、陷入沉默。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失去了「有限的知情權」,之後要面對的會不會是無限的權力黑箱?

搭台唱戲,一場早已安排好的對外宣傳秀

2013年3月17日,全國人大閉幕後,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新聞發布會( AFP/ Ed Jones)

歷年的總理記者會主要由全國人大新聞局籌備,負責邀請和招待媒體。從1993年開始,總理記者會的與會媒體數量從600到800家不等,但通常一場記者會的提問人次不會超過20位。時間則一般控制在一個半小時到兩個半小時左右。不過,2012年溫家寶總理任內的最後一屆記者會時長近3小時。

由於總理記者會一開始的設立初衷就是為了提供一個採訪機會給境外媒體,以宣傳中國內政外交政策,因此負責「點將」的記者會主持人,均由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即退休的外交部官員擔任。原外交部部長李肇星就曾擔任多屆記者會主持人。

2009年,李肇星和溫家寶在總理記者會上( AFP/ LIU JIN)

全國人大新聞局在發放時邀請函,會更多照顧外國和港澳台媒體。2007年,大會發放的750張邀請函中,外國記者占了350張,港澳台和大陸記者各占200張。提問機會也向外媒傾斜。1999年朱鎔基總理的記者會上,8個提問機會中外媒得到5個;而在溫家寶兩屆任期內的10次總理記者會中,每年都有6到7家外媒獲得提問機會。

外媒中,美國媒體獲得的提問機會最多,其次是英國媒體和日本媒體。每年都有一家台灣媒體和香港媒體獲得提問機會。在大陸媒體中,獲得最多提問機會的是《人民日報》和中央電視台。

至2014年,只有央視和新華社曾經兩次獲得首次提問的機會。其餘「首發」的七家媒體分別是:農民日報、美國華爾街日報、鳳凰衛視、中國日報、英國金融時報、人民日報人民網和新加坡聯合早報。在朱鎔基和李克強的首場記者會中,首個提問機會均給了外國媒體。

每場記者會,中國的經濟發展是記者關注的主要問題,占提問的兩成左右,包括金融體制改革、物價體制改革、人民幣匯率、私營企業發展和國企改革。當然,外媒也會提出不少「敏感」議題,包括領土問題(西藏、台灣和香港)、人權問題、政治體制改革、貪腐問題等。香港記者關心的是「如何支持香港發展」,台灣記者則聚焦「怎樣加強兩岸合作」。

如何從幾百名記者脫穎而出?1998年朱鎔基在記者會上「欽點」一身紅裝的香港鳳凰衛視記者吳小莉提問後,令鳳凰衛視和吳本人從默默無名到家喻戶曉。亦有記者另闢蹊徑。2006年溫家寶的總理記者會中,有記者突然起身,揮舞著拐杖抗議「提問權要民主一點」。溫家寶隨即請他提問。76歲、來自台灣《人權新聞通訊社》的周自立於是問了與環保相關的問題,他指「上海的水是黃的,不能吃了,即便經濟發展得再好,豐功偉業也會化為烏有。」

管中窺豹?在「被安排」下捕捉意外和脫序

2008年,北京一家餐館的電視正在播放中共總理溫家寶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閉幕式的新聞發布會的講話( AFP/ PETER PARKS)

即便記者會直播的形式讓現場少了過濾與宣傳的意味,但事實上所有的問題都是預先準備好的。媒體圈內人盡皆知的秘密就是,看似隨機的記者會實則是一場事先安排好的公關秀。《紐約時報》2014年文章披露,總理記者會所有的問題都事先經過了審查,外交部的官員和外國記者早在大會召開幾個月前開始談判,允許討論哪些話題,及可接受的問題該怎樣措辭,並規定哪些問題絕對不能出現(在2014年,它們是昆明火車站持刀砍人事件、西藏自焚事件、周永康)。而這樣的安排已經至少存在了10年,外媒之所以願意「被利用」和配合中國政府操縱其公眾形象,是因為惹怒中國官員會有危險,他們有權推遲或拒絕給記者發籤證。其他的指責還包括「假」記者,一些外國記者其實受僱於受中共官方操縱、冒充海外新聞機構的媒體公司。

即便總理記者會被官方「控場」,中外記者愈來愈淪為「作秀」的工具人,但這有限的百餘分鐘仍然考驗每一位總理的口才和應變能力,更是他們展現個人風格的舞台。朱鎔基、溫家寶和李克強三位總理都以拋數據、掉書袋見長。旁徵博引的同時,他們偶爾展現出來的幽默感,令這些高高在上、不苟言笑的中共領導人難得有機會,將人性化的一面展露在公眾面前。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歪腦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17/2031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