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喜大普崩

作者:

釋義:形容不顧自身實力,一味想做強做大,必然會導致崩盤。

出處:蘇秦自燕之齊,見於華章南門。齊王曰:「嘻,子之來也。秦使魏冉致帝,子以為何如?」對曰:「王之問臣也卒,臣聞之,喜全普缺,喜大普崩,而患之所從生者微,今不聽,是恨秦也;聽之,是恨天下也。不如聽之以卒秦,勿庸稱也以為天下。」(《後戰國策·齊策》)

閒篇

按《戰國策》所載,蘇秦從燕國來到齊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88年。

蘇秦大家都很熟悉了,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他還有兩個弟弟,蘇代、蘇厲,也都擅長縱橫之術,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走於各國之間,左右國君們的軍事、政治決策。

蘇秦一到齊國,剛好就碰到齊愍王田地有一棘手的問題,難以抉擇。

事情的起因,是上位已十九年、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嬴稷認為,「王」這個稱號太低級,我大秦如日中天,君臨萬國,非稱帝不足以雄天下。

但他又覺得,獨自稱帝太寂寞,如果招致其他各國聯合反抗,大秦有可能扛不住,得找個「二帝」才行。

這時范雎雖然還沒到秦國獻上「遠交近攻」的戰略方針,但對於這個遠在東方的大國,嬴稷不需人教也懂,忽悠住它,哪怕它不跟我結盟,只要保持中立,我在西邊搞事情,就沒有東顧之憂。

所以,「二帝」非齊王莫屬。

於是,就在這一年,嬴稷派出重量級大臣、相國魏冉出使齊國,對齊愍王田地說:「天下帝王,唯齊君與稷耳。咱稱帝吧,我為西帝,你為東帝,咱二帝一起把趙國給滅了,一人一半。」

(此處應該有雷聲)齊愍王有沒有失箸,不得而知,齊雖也是強國,稱帝卻是齊愍王做夢都不敢想的事,但現在頭號強國的領導人直接把帝號送上門來,等於承認了,天下諸侯,齊秦最強,天上掉下的餡餅,叼,還是不叼?

關鍵時刻,國際問題專家蘇秦適時出現,齊愍王第一時間就向他諮詢:「先生,秦王約我一起稱帝,您看這事咋弄好?」

蘇秦就說出這番話來:「大王問得很突然。我聽說,不顧自身條件,越追求完滿,越會產生缺憾;越追求強大,越容易崩盤。禍患的發生總是從不為人知的細微之處開始的,秦王約大王共同稱王,大王如果拒了,秦會恨您;接受了,全天下都會恨您。不如口頭上同意,先敷衍一下秦國,實際上又不急著稱帝,讓諸侯安心。」

不顧自身條件,越喜歡做強做大就越容易崩盤,這就是成語「喜大普崩」的來源。

蘇秦的意思,是齊愍王稱帝條件不足,硬帝的話會招來禍患。可問題是,不帝,也會招秦國之恨,禍患遲早也會到來。所以他建議齊愍王先敷衍一下,口頭答應稱帝,實際不稱帝,這樣既能糊弄秦王,也能堵住悠悠眾口。

接著,蘇秦又說得更直白,這麼做,可進可退:「秦王稱帝,諸侯如果服了他,大王也就可以稱帝,雖比他晚一步,但早帝晚帝都是帝;反之,如果諸侯都起來反對秦王稱帝,大王您就拒絕帝號,博得各國好感。這麼一來,大王就可以把危機化為良機了。」

蘇秦這一番話,齊愍王有沒有聽他的,《戰國策》沒直接說,只是接下來又一篇,卻是講蘇秦條分縷析勸齊愍王取消帝號的,估計齊愍王還是頂不住誘惑,稱帝了。蘇秦說,大王您稱了帝,可天下還是唯秦獨尊,但如果您以不配的理由取消帝號,天下人就會愛齊而憎秦。您跟秦一起去攻打趙國,打下了,秦不可能真的跟齊平分趙地;但如果您不跟秦玩,單獨去打宋國,打下了,宋就成了齊的神聖領土,這麼一來,齊就會「國重而名尊」,燕、楚等國不敢不服,到時候號令天下,誰敢不從。

細考《史記》和《戰國策》,關於此事的記載頗有不同。

首先,《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記載,勸齊愍王的是蘇秦他弟蘇代,後世史家的考證也都說,公元前288年,齊秦互帝這一年,蘇秦已死了差不多十年了。

另外,蘇代到齊國時,齊愍王實際已接受了帝號,只是見到蘇代,才問「秦使魏焻(冉)致帝,子以為何如」。蘇代倒是沒有說什麼「喜全普缺,喜大普崩」,直接就建議他「受之而勿備稱」,即不主動、不拒絕、不實操,先持觀望狀態,看諸侯對秦王稱帝的反應再作決定。但最好還是去帝號,以尊秦為名孤立秦國,使秦國成為眾矢之的,然後大王把宋國滅了,「天下莫敢不聽」。

「於是齊去帝復為王,秦亦去帝位。」齊愍王聽了蘇代的話,稱帝沒幾天就取消帝號,復原為王。這麼一來,秦昭王不想成為眾矢之的,也跟著取消了帝號。

戰國時期的第一次稱帝鬧劇,就這樣匆匆收場。

但齊愍王的野心並沒有因此而熄滅,取消帝號之後,他真的出兵把宋國給吞併了,然後馬不停蹄,「南割楚之淮北,西侵三晉,欲以並周室,為天子」(《田敬仲完世家》)。打下了楚國的淮北地區,又攻打趙、魏、韓三國,妄圖把名存實亡的周王室給徹底滅了,自己取代天子之位。

可是,滅周的夢想還沒實現,第二年,秦國就打來了,一舉攻占了齊國九座城市。再過一年,因為惹了眾怒,跟齊國有世仇的燕國挑頭,聯合秦、楚、趙、魏、韓,六國聯軍在濟西(今山東高唐、聊城一帶)大敗齊軍,齊愍王潰逃,燕將樂毅緊追不捨,攻入臨淄,「盡取齊之寶藏器」。

齊愍王一路逃亡,最後逃到莒地,被楚將淖齒殺了,死得很慘。

楚將淖齒本來是被楚王派來救齊的,楚雖參加了攻齊聯軍,但當燕將樂毅攻入臨淄後,楚怕齊被滅之後秦一國獨大,還得救齊,於是派淖齒率軍到莒,準備拉齊愍王一把。齊愍王見到救命稻草,即封淖齒為相國。

沒想到,淖齒卻被齊愍王給激怒了。按《戰國策·齊策》載,齊愍王雖在逃亡路上,依然很傲慢,對幫他的地方政府頤指氣使,淖齒看不下去,故意問他:「齊國某地前不久下血雨,大王您知道嗎?」

齊愍王:「啊,齊國下血雨,真的有這麼回事嗎?」

淖齒:「齊國還有一個地方,地裂水涌,大王您知道嗎?」

齊愍王:「啊,齊國地裂水涌了嗎?」

淖齒:「前不久王宮前面有人夜哭,侍衛過去察看,沒人,一走開,哭聲又起,這事大王您知道嗎?」

齊愍王:「我們要不信謠不傳謠。」

淖齒徹底怒了,說,以上三件事,是天、地、人都在向你發預警,你卻不知收斂,一條道走到黑,去死吧。

於是,淖齒把齊愍王剝皮抽筋後吊在房樑上,過了一晝夜才死。

對民生不管不問,卻一心想做強做大,齊愍王田地最後落到這般田地,身崩國滅,應了「喜大普崩」這個預言。

2024-03-18

責任編輯: 吳量  來源:後代聊齋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320/203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