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殷罡:巴以衝突的死結:哈馬斯和伊朗之惡

作者: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巴以衝突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雖然相關報導連篇累牘持續多年,這場衝突的複雜背景與全貌卻並不為大眾熟知。為此,《有識》專欄特別找到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前副秘書長殷罡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對當前中東格局與發展趨勢、巴以問題歷史由來、本輪衝突之背景與可能走向的觀察與思考。

2000年的時候,美國總統柯林頓拉著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到戴維營談判,試圖效仿1978年至79年,卡特總統牽頭以色列總理貝京和埃及總統薩達特實現兩國間和解的先例,一勞永逸徹底解決問題。巴拉克提出的方案是交還巴勒斯坦土地的93%,有的人說95%(這是我親耳聽阿巴斯講的,他是參加過談判的),再通過少量的土地置換求得一個平衡。但在阿拉法特坐著飛機往美國去的途中,阿拉伯聯盟秘書長埃及前外長穆薩就說了,任何人不得代表全世界的穆斯林和阿拉伯人談耶路撒冷的分割問題。

在阿盟眼裡看,阿拉伯國家有一種潛規則,要支持巴勒斯坦,支持阿拉法特,但是政治家他也不願意看到巴以問題徹底解決,徹底解決後他們的外部壓力就會減小,內部壓力就會加大。可以這麼說,在一些阿拉伯政治家眼裡,外敵外擾完全消失,對自己的政治穩定是不利的。

另外,巴解組織是一個世俗組織,怎麼能接收管理阿克薩清真寺、聖地?實際上在1994年,約旦和以色列簽和約的時候,條約里里有這樣的話:以色列尊重約旦在聖地的權利。因為1949年停火的時候,約旦占領了耶路撒冷老城,控制了這個三大一神教的聖地。因為他花錢養這個耶路撒冷老城裡的清真寺管委會等,認命了穆夫提(就是教長),還花了很多錢把大清真寺鍍金,約旦國王說我是聖地的保護者,我占了,又是聖裔,這點是說得過去的。今後無論什麼永久解決方案,約旦在阿克薩清真寺院落的地位是不可忽視的,是不能允許巴解把旗子插在這裡的。

哈馬斯送阿拉法特上飛機的時候說,簽了協議別回來了。阿拉法特怎麼敢簽?當然外交場面還要應付,談笑風生,都有照片為證。巴拉克那邊帶了一飛機的專家,七八十人,要談細節。巴勒斯坦這邊就來了幾個人應付事兒。這次談判當然就失敗了。談判失敗後衝突又起,最後談判代表阿巴斯只能辭職。

後來中國請他來休假,外交學會安排他跟中國學者介紹巴勒斯坦情況,我也參加了。阿巴斯詳細地講了2000年談判失敗的原因,詳細講過他和阿拉法特的分歧,情緒一度很激動。當時連分享耶路撒冷的方案都談到了,而且這個方案可能就是今後會實行的方案。就是把耶路撒冷東部擴大,擴展耶路撒冷邊界,然後巴勒斯坦在這裡建都。具體建都的地方叫阿布迪斯,我去看過,地方足夠大,距離阿克薩清真寺不足2公里,在1947年分治決議中,這裡就是耶路撒冷特別市的一部分。

2000年巴以再次開打以後,我從巴解外連線構的人那裡了解到,伯利恆大學的校長,是留英的一個學政治學的,他負責給巴解起草耶路撒冷分享方案。我挺費勁到伯利恆找他,路被挖斷了,就棄車徒步來到伯利恆大學。他遞給我一份分享方案文本。

我問,你寫完了交給阿拉法特了嗎?他說,給阿拉法特了,阿拉法特沒有收,他把這個文件在桌子上推回來了,說「It is not the time to talk about it.」不到談這個事的時候。這什麼意思?阿拉法特不敢再往前走了,不是他不願意走,他不敢走了。

今日巴以衝突升級是伊朗操盤的結果

今天這次衝突,以色列明面上是同哈馬斯打,實際上是同伊朗及其盟友較量。哈馬斯背後的支持者主要是伊朗,這次戰事擴大以後,向以色列發動攻擊的黎巴嫩真主黨、胡塞武裝都是伊朗栽培的盟友。要理解中東大勢,一定要從1979年說起,這一年是中東歷史的轉折點。

1979年發生了什麼?首先是埃及和以色列實現了和平,這代表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國家間的戰爭打不起來了。雖然後來以色列在黎巴嫩跟巴解打,跟真主黨打,在加沙跟哈馬斯打,但國家之間的戰爭沒有了。埃以和解是美國促成的,蘇聯被排擠出局了。這標誌著冷戰首先在中東決出了勝負。

第二件大事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成立了,同埃及以色列簽署條約、實現關係正常化只相差5天。伊朗伊斯蘭共和國的創始人霍梅尼從伊斯蘭的利益,從今後伊朗新國家的利益出發,根據他的宗教理念、政治理念,確定美國和以色列是敵人,是中東問題的禍首。於是,一個新的對手出現在以色列面前。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8/204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