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殷罡:巴以衝突的死結:哈馬斯和伊朗之惡

作者:
對於許多中國人來說,巴以衝突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話題。雖然相關報導連篇累牘持續多年,這場衝突的複雜背景與全貌卻並不為大眾熟知。為此,《有識》專欄特別找到著名中東問題專家、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前副秘書長殷罡老師,為我們分享他對當前中東格局與發展趨勢、巴以問題歷史由來、本輪衝突之背景與可能走向的觀察與思考。

霍梅尼

總結來說,1979年,一方面是美蘇在中東的博弈結束,阿拉伯國家開始同以色列實現和解。另一方面是新成立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開始跟以色列叫板,去阻擋這個和解潮。中東和解潮和伊朗對和解的阻撓是同步進行的,一直到今天這次哈馬斯發起的襲擊。

伊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是有很深的矛盾的。伊朗是什葉派,它要輸出它的伊斯蘭革命,推行自己的體制,扶植各國的什葉派力量來改造阿拉伯世界。而阿拉伯世界絕大多數都是遜尼派,要守自己的地盤。今天的伊朗陣營包括伊朗、敘利亞、伊拉克的什葉派、黎巴嫩的真主黨、葉門的胡塞武裝,還包括阿富汗中部的什葉派地區。

這個衝突里,伊朗是進攻的一方,阿拉伯國家是防守的一方。以色列也是受伊朗攻擊的一方,所以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聯合起來對抗伊朗是天然的趨勢。伊朗要阻止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的聯合,就要阻止中東的和解潮。

1979年,伊朗革命成功以後,在幕後操縱操盤伊拉克政治的薩達姆就登上前台當了總統,第二年就全面進攻伊朗(兩伊戰爭)。阿拉伯人(除了敘利亞)都是占在伊拉克這邊,阿拉法特當然也得支持阿拉伯人這一方,就得罪了伊朗。

1988年,巴勒斯坦宣布建國,巴解組織放棄武裝鬥爭,霍梅尼就罵阿拉法特是蠢蛋、叛徒。1991年,召開了美國主導的解決阿以衝突的馬德里和會,確立了以「土地換和平」的基本原則。阿拉伯國家都參加了,這說明中東和平進程成為一種大勢,而伊朗是堅決反對的。

這樣一來,伊朗和主張堅決消滅以色列的哈馬斯就搭上線了。1992年,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會見了到訪的哈馬斯代表團,承諾給哈馬斯政治支持和經濟、軍事支持。1993年,巴解正式跟以色列和解了,到1994年,也就是巴解和哈馬斯在加沙爆發衝突的時候,伊朗激進青年就把巴解駐德黑蘭辦事處砸了,趕走了巴解代表,讓哈馬斯進駐。這樣哈馬斯就和伊朗建立了正式的關係。

從90年代初,伊朗就開始訓練哈馬斯的戰鬥人員,參訓人員數以千計。2006年巴勒斯坦議會選舉,哈馬斯獲勝,哈馬斯領導人哈尼亞(現在流亡卡達)當了總理,上台後以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的正式身份首訪德黑蘭。這樣局面就變得非常關鍵,伊朗可以操控巴以關係了。

不久後,哈馬斯和法塔赫在加沙一帶開始了非常殘酷的內戰,結果是哈馬斯完全控制了加沙,把巴解組織、法塔赫趕去了約旦河西岸。從2008年到這次襲擊之前,哈馬斯和更激進的吉哈德組織與以色列之間一共發起過4次大規模衝突。每次都是發火箭,以色列報復,然後埃及調停停火。

這一次,哈馬斯對以色列發動這麼大規模的攻擊,占領了比加沙面積還大一倍的以色列領土,燒殺兩天,殺死上千以色列人,這是1948年以色列建國以來沒有的事。所以這次衝突和以前的完全不一樣。

這次襲擊的發動時機選擇很準。10月7日這一天,既是以色列住棚節7天長假後的第一天,又是妥拉節,同時也是安息日,周六,以色列全民處於最松解的狀態。而且發生在凌晨6點多,我相信被襲擊時大部分猶太人都在床上。由於之前挺長時間加沙沒出什麼事,在加沙前線的以色列兵力很稀薄,出事後很長時間都沒反應,哨所都被端了。

而從大的環境上看,選擇在這時候開戰,就是要攪局沙特和以色列的建交談判。沙特和以色列建交,是拜登大選前的一張牌,很可能就是在今年底明年初這個時候。哈馬斯和伊朗都不願意看到它發生。

沙特在阿拉伯世界跟以色列的關係中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國家。我們剛說中國是第一個支持巴解組織的,第一個反對巴解極端派恐怖主義的。而沙特則是巴解最大的金主。1969年巴解代表團訪問沙特請求資助,當時費薩爾國王就承諾每年給他們1200萬美元。巴解還有一個要求,在沙特打工的巴勒斯坦人,每個人每個月把收入的5%交給他們,叫做解放稅。穆斯林本來要把5%收入交給清真寺的,這叫天課。巴解組織是個世俗組織不興這個,就叫解放稅。沙特也同意了。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學人Scholar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408/20409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