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存照 > 正文

就在這虛假的沃土上奮力奔跑

小時候讀《皇帝的新裝》,覺得大人世界真是不可思議,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等到自己也成為大人,等到自己也過於熟絡了虛假的動作與表情,等到自己也麻木於一場又一場的「集體性虛偽」之中,方才覺察到這則童話故事的苦澀。

「誰會喜歡真實呢?」

(一)

「我們的員工是好樣的!」

看到奶茶品牌香飄飄慷慨激昂地寫出如此公告,我確實感到有些荒誕。

這一褒揚的前情,是所謂的「中國奶茶品牌諷日事件」,即有所謂的「網友」在「無意間」拍到,香飄飄旗下的一款果汁茶,在日本某商店售賣時,杯套上印刷了中日雙語的諷刺文案:

「請日本政客把核污水喝了!」

「可以沒有日本但不能沒有海洋!」

「海洋不是日本的下水道!」

諸如此類等等吧。這件事情發酵後,該品牌的直播間銷量大增,股價漲停,一時風光無兩。

不過此事很快就被媒體證偽了,所謂的「諷日奶茶」只是員工自己帶著杯套,在人家日本商店裡擺拍的。

這便是我深感荒誕的原因,因為他們所宣稱的「好樣的」,其本質指向的是一種虛假的擺拍與表演。

以及基於「虛假」之上的,以營銷為目的,對於公眾情緒刻意的挑逗。

連一向"中肯"的老胡都看不下去,出來指責:「這涉嫌出於商業利益欺騙國內消費者,嚴重有違商業道德。」

事後復盤,頗值得玩味的一件事是:這樣的營銷宣傳,的確超預期地實現了其利益訴求。

在該事件被媒體證偽之後,他們所重點瞄準的人群,仍不出意外地表示支持,聲音鏗鏘,情緒高亢,似乎在「罵日本」這一前置條件下,是否作假並不重要。

(二)

「真實」並不是我們篤定追求的事物,雖然說起來,每個人都會言之鑿鑿地表示敬重真、厭惡假,但面向現實,真實和真相往往才是我們所厭惡的事物。

人們喜歡一些精心包裝的虛假泡沫,人們喜歡一些簡單粗暴的敘事,人們喜歡那些塗脂抹粉的精緻,而真實和真相往往會戳破這些虛偽的泡沫、故事和包裝。

誰會喜歡真實呢?

前一陣媒體正規軍紛紛下場痛批「新黃色新聞泛濫」,那個炮製小學生巴黎丟寒假作業的網紅貓一杯被全網封號。

看起來,輿論似乎對「真實以及其意義」進行了一次嚴肅探討,可梳理事件始末,我這個新聞系的學生所感受的,恰恰是「真實」的稀薄和它所面對的尷尬現實。

「求真」本是媒體的首要使命,但「貓一杯事件」中,那些忙不迭參與和轉發熱搜話題的一眾新聞媒體,有幾家曾去追問真偽?

流量起來,集體挽起褲子下場抓那條流量肥魚,一時間偌大的中國「無事發生」,媒體們都在忙著尋找一個在巴黎丟了作業的小學生秦朗。

等一紙警方通報出來,馬上道貌岸然地把腳擦乾淨,抹抹嘴,義正言辭地開始批判「網紅為流量造假的歪風邪氣」,真正地一魚兩吃,贏兩次。

既然以「求真」為使命的一群人都如此不顧吃相,那貓一杯,自然也會後繼有人。

(三)

於我而言,從小學生階段,就已經開始練習虛偽了。

有件事我至今印象深刻:

那一次全校搞了一場極為細緻的大掃除,我清楚記得當時全校師生停工停課,整整搞了一個下午的大掃除。

第二天上午仍然不上課,我們才知道,某位領導要蒞臨關懷。

每個班級分配了權重不同的任務,我們班的每個小朋友都分到了一把做工粗糙的塑料花,分成兩隊夾道排開,演習熱烈歡迎的場面,重要的是要扯著嗓子喊: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總而言之,全校上下都熱情地投入到營造一種虛假的興奮和歡迎氣氛當中。

作為一枚疲憊的人型木偶,我和小夥伴們對領導如此的關懷,非常不歡迎。我們連課間遊戲都取消了,整整幹了一下午活,然後又板板正正地站了一整個上午,只為排練那三句重要的口號:

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而在我看來,老師們也全無興奮和歡迎之情,更多是一種如臨大敵的緊張感。

我那時好像才上二三年級,這件事對我幼稚的世界觀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一個人撒謊,和一群人公然扯謊,是全然不同的兩件事,它對個體意味著完全不同的道德責任和價值秩序。

這是一種「集體性作假」,或稱「集體性虛偽」。讓小孩子參與一場「集體性作假」,每個人都言不由衷地扮演著一個皮笑肉不笑的虛偽角色,作為成年人的我如今覺得,這件事不僅僅荒誕,而且殘忍。

而這樣的事情,想必你和今天的孩子一樣,都並不陌生。

它甚至愈演愈烈了。前些日子,幾個北京郵電大學的同學聯合起來控訴自己的導師,鬧得沸沸揚揚。

其中有一條就是,這個導師命令自己的研究生,幫自己的女兒參與海淀區的某項科創比賽。

結果呢,這所雙一流大學幾個研究生合力協作的「初中生科創項目」,並沒有被選中,惹得該導師憤怒地罵道:

「連初中的事情都做不好!」

要我說,這真不怪北郵研究生的水平不行,實在是參賽的「代理人們」太卷了。

我看了下,該比賽小學生的參賽項目,已經是:「金奈米粒子的製備及抗菌性研究」、「貓臉識別-多寵物智能餵養裝置」。

網絡上流傳的初中組項目,已經升級到AI大模型、海洋生物核污染檢測、基因研究、半導體材料研究等等了……

不裝外賓,每個人都明白這種所謂科創比賽背後的貓膩。

我不由想起幼兒園舉辦的小朋友繪畫大賽,我和家長們一起去參觀時,總聽見有家長時不時欽佩地說一句:

「哎呀,這孩子家長是學美術的吧?」「這家長真捨得下功夫呀!」

這些事情背後的本質都是一樣的:虛假。

可你瞧,這些轟轟烈烈的集體性虛偽,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些成年人和我們的孩子,仍沉浸其中。

(四)

很值得玩味的,是我們對於「真實」的看法。

真實,是非常危險的一個想法,比這個想法更危險的,是將「真實」公之於眾。

誰會喜歡真實呢?

譬如掌權者最厭惡欺瞞,但他們同樣不太喜歡真實。

王小波寫過一篇《花剌子模信使問題》的文章,這篇短文講了一段野史:

說古國花剌子模有個風俗,凡是給君主帶來好消息的人,就會得到獎勵,凡是給君主帶來壞消息的人,就把這個人送去餵老虎。

這故事乍一聽荒誕,實際上類似的故事遍布我們的史書。

沒有人喜歡壞消息,掌權者尤甚。

我最近讀《秦制兩千年》,剛巧就讀到了一則類似的故事。

漢武帝劉徹曾頒布一條嚴酷的「沈命法」,規定如果地方官轄區內出現盜賊,而他不去捕剿,或者捕剿不力,那麼,轄區內的地方官員自上而下全部處死。

這條法律迅速在全國範圍內消滅了盜賊,只不過是在給皇帝的奏疏上。因為地方官害怕被殺頭,所以乾脆集體隱匿各地盜賊的真實情況。

「真實的世界已然鼎沸,奏疏里的世界處處太平。」

要我說,下達這樣的荒唐決策,皇帝們真不一定是想勵精圖治,心懷百姓。

只是在「天命所歸,君權天授」的統治合法性邏輯下,普天之下的任何動亂和疾苦,都可以指向龍椅之上的昏聵和無能,這是封建帝王不能忍受的指控。

封建時代的統治者是看不見民間疾苦,還是不願意去看見民間疾苦呢?

你瞧,我又提出了一個危險的問題。

(五)

或跪權力,或媚金錢,「集體性的虛偽」早已滲透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和心機用盡的精巧騙局不同,匍匐於權力和金錢之下的群體性虛假往往非常粗糙,甚至不加掩飾。

你會發現,這其中根本沒有諜戰片裡那種運籌帷幄下精心布局,劍拔弩張中機變如神的橋段,整件事各個環節往往極為粗糙,近乎一場草台班子絕活兒大賞。

譬如前吉林公安副廳長寫的那本《平安經》。這樣的一本書,有何出版價值?在漫長的圖書編審過程中,沒有一個人質疑嗎?

更荒誕的是,一群所謂的當地文化精英,還舉辦了一場嚴肅的研討會,誦讀並研究《平安經》的價值意義。

其實,這都是我們熟悉的「群體性虛偽」,這所有環節中的每一個人,心裡都清楚,自己在做一件什麼樣性質的事。

又譬如前些日子的北京半馬「假賽風波」。中國選手何杰奪得了本次比賽的冠軍,但如果你看了比賽現場直播,恐怕只會感到「恥辱」。

馬拉松比賽不是百米賽跑,選手之間成績往往相差數十秒乃至數分鐘。但這場比賽,第一名的何杰身後,是緊緊「護送」他的三名選手,這三個人衝線的成績都是一樣的,何杰領先他們僅僅1秒鐘。

有馬拉松跑友揶揄說:

「他們可能是現場最擔心對手何杰突然摔倒的三名運動員。」

事實上,在快臨近比賽終點時,三名非洲選手在明晃晃的直播鏡頭下,三番五次做出禮讓中國選手的手勢,甚至回頭向自己的對手大喊加油:「Come on!」

「更高、更快、更強」的體育精神,一時間充盈了東方古國的處世智慧,變成了「謙讓、不爭、藏鋒」。

孔融看見都得誇讚一句:

「還得是咱非洲兄弟懂事啊!」

輿論和公眾總是哀嘆媒體式微,調查記者凋零,「真」的東西愈發稀缺,但很多時候我內心不免悵然,會產生一種令自己不適的狐疑:

其實我們並不那麼在意真實,尤其在那虛假,於我有利,或可取悅於我時。

小時候讀《皇帝的新裝》,覺得大人世界真是不可思議,怎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等到自己也成為大人,等到自己也過於熟絡了虛假的動作與表情,等到自己也麻木於一場又一場的「集體性虛偽」之中,方才覺察到這則童話故事的苦澀。

於是自己也早泯然眾人矣,面對那些群體性虛偽,面對每個人的心知肚明,自然也會熟稔地喊一句:

「今兒皇上的這件新衣,真是光彩奪目,雍容大雅!」

責任編輯: 李安達  來源:思維補丁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4/2054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