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 > 言論 > 正文

胡平:我不是共產黨員,我家三代都不是共產黨員

—憶王山

作者:
《明亮的路》這部劇本的作者本名叫王山,三橫一豎王,大海高山的山,男。「白絹」是他的筆名,看上去像是個女士的名字。王山說,因為《沃土》裡的作者沒有女的,所以他就取了個女性的筆名。王山在《沃土》上用「白絹」的筆名發表過幾篇文章,主要是小說一類文學作品。說起這位王山,經歷也很不平凡。工農兵都幹過,當過礦工,當過知青,又當過兵。民主牆時期,王山在北京師範大學行政部門工作,與八九民運時和劉曉波、侯德健、周舵等一起絕食的高新是同事。

王山

不久前,和一位老朋友A君相聚。A君告訴我她手頭有一份民主牆時期的民間刊物《沃土》。我一聽很高興,因為在當年,我就是《沃土》的成員,我在《沃土》上發表過好幾篇文章,我那篇《論言論自由》就是首發在《沃土》上的。只是現在我自己連一份《沃土》都沒有。A君說,她手頭這份《沃土》,是1979年第5期第6期合刊。我記得這一期《沃土》有一部很精彩的作品,署名「白絹」寫的電影文學劇本《明亮的路》。我請A君查查看。一查果然有,於是就拍了照給我發來。

民刊《沃土》截圖(1979年法國駐中國外交官黎方任的收藏)

電影文學劇本《明亮的路》當初發表就給我很深的印象。故事的大致情節我至今都記得很清楚。主人公叫崔明亮,是個民營企業家,製作高爾夫球球桿,產品遠銷海外。主人公西裝革履,坐私家小汽車。故事的結尾是崔明亮又收到國外的訂單,乘飛機前往葡萄牙首都里斯本。

我必須說,《明亮的路》真是很精彩。作者的眼光令人驚嘆。他這部《明亮的路》比同時期蔣子龍的《喬廠長上任》有預見多了。那可是1979年啊。當時中國還沒有民營企業家呢,也沒人玩高爾夫,絕大多數人連高爾夫球桿都沒見過。那時北京城裡剛出現的個體戶,不過是賣大碗茶而已。可惜的是,這麼好的一部作品,在當時並沒有引起多少人的關注,現在還知道這部作品的就更少了。

民刊《沃土》截圖(1979年法國駐中國外交官黎方任的收藏)

《明亮的路》這部劇本的作者本名叫王山,三橫一豎王,大海高山的山,男。「白絹」是他的筆名,看上去像是個女士的名字。王山說,因為《沃土》裡的作者沒有女的,所以他就取了個女性的筆名。王山在《沃土》上用「白絹」的筆名發表過幾篇文章,主要是小說一類文學作品。

說起這位王山,經歷也很不平凡。工農兵都幹過,當過礦工,當過知青,又當過兵。民主牆時期,王山在北京師範大學行政部門工作,與八九民運時和劉曉波、侯德健、周舵等一起絕食的高新是同事。但當年王山是以筆名參加《沃土》,所以同一個辦公室的高新並不知道他這些事,只知道王山收藏有很多民刊,後來才得知他這位不顯山不露水的同事還是民主牆下的民運先驅呢。

王山電影劇本"明亮的路"截圖(1979年法國駐中國外交官黎方任的收藏)

1994年,王山假冒德國人「洛伊寧格爾」,寫了一本書《第三隻眼睛看中國》,討論中國政治,引起各方關注,轟動一時。據說連江澤民都看過這本書,還向別人推薦。起初大家都以為是德國人寫的呢,後來才知道是王山。

本世紀初,台灣出了一本採訪錄,有一篇是採訪王山的。王山對記者講民主牆運動講競選運動,其中提到我。他說我在北大競選演說時曾經說:我不是共產黨員,我家三代都不是共產黨員。於是聽眾熱烈鼓掌。這個段子我在競選後不久就聽說過,那時說是人民大學的某位競選人說的,王山張冠李戴,錯誤地安在我頭上了,想來他也是道聽途說。我現在也不清楚這個段子是真的還是編的。

王山電影劇本"明亮的路"截圖(1979年法國駐中國外交官黎方任的收藏)

王山後來成了專業作家,寫了好幾部小說:《天殤》、《天祭》、《天爵》以及《大頑主》系列。網際網路興起後,王山也上了網。他給自己取的網名是「四橫豎」——王山這兩個字的筆劃正好是四橫四豎。

作為《沃土》的同人,在民主牆那段歲月,我和王山見過好幾面,一道開會,一道郊遊。記憶中的王山,個子不高,白白淨淨,圓圓的臉。王山和我都是老三屆。他比我小。文革爆發那一年,我是高三,他只是初一。可是在2012年他就因病去世了,時年還不到六十歲。

看到朋友傳來的民刊《沃土》的照片,我想起當年民主牆的歲月,想起王山。謹寫此文,以表懷念。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江一  來源:RFA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3/0519/19036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