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貿易戰開火 美精準打擊新質生產力

美國總統拜登5月14日公布新一輪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征關稅,最高的電動車關稅從原來的25%加到100%,是原來的四倍,遠遠超過川普時期的力度,而中共方面勢必要反擊,美中之間新一輪貿易戰正式開戰。另一方面,全球經濟的局勢其實並不樂觀,一些投資大戶出貨清倉,手持巨量的現金,顯示他們並不看好未來短期的經濟前景,全球經濟的一個巨大變局很可能即將到來。

中共不想貿易平衡美國精準打擊新質生產力

台灣宏觀經濟學家吳嘉隆新唐人《菁英論壇》表示,美中貿易戰的原因不需要從政治方面去找,僅僅經濟方面已經可以找到相當多的解釋。美中的經濟關係叫貿易失衡,美國是大幅貿易逆差,中國是大幅度貿易順差,這種貿易失衡是沒有辦法持續的,一定要調整,一定要轉變。那通常是逆差國要提高關稅,讓外面的產品不容易賣進來,然後順差國要降低關稅,讓外面的產品容易賣進來,這樣才能夠把那個貿易的失衡解決掉。但是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經過疫情的攪和,到目前並沒有解決美中之間的貿易失衡,所以美國只好再加關稅,就說貿易失衡這件事情一定要面對,一定要解決。可是中方把這看成是說美國在打壓我,欺負我,所以我一定不能示弱,一定要反擊。可是你是順差國,你怎麼反擊?你要讓兩邊的貿易能夠平衡或者往平衡的方向走,這才是道理。

其次,中國經濟本身有一個傾向,就是一步一步走向貿易戰的升級。中國出口產品大部分是低端行業,從以前的勞力密集產業,技術上能夠上手的產業,中國一定搞到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然後只好出口,國內市場消化不完的賣到國外去。所以中國的經濟從改革開放開始走出口導向以來,就一直有一個根本的問題,就是國內需求不足,國內需求不足以把產能消化掉,所以過剩產能只好對外傾銷。這樣就造成貿易摩擦,引來保護主義,然後貿易戰升級。整個邏輯就是這樣一步步推下來到現在,所以中方一直沒有認真看待貿易失衡這件事情。

吳嘉隆說,習近平領導的這個政府和黨,它沒有一種負責任的概念,從國際經濟秩序,國際政治秩序來看,你不可能一直長期搞順差的,你中方不解決美國只好提高關稅,甚至於到最後的貿易戰,甚至整個貿易停掉。而中國現在的問題是對外過度依賴,成熟產品它需要國外市場拿來消化它的產能,高端的東西它從技術上依賴外國供應商,這樣的結果讓中共其實沒有辦法跟別人硬幹。

獨立電視製片人李軍在《精英論壇》表示,就貿易戰這一塊,耶倫前兩天有個發言,講了一個美國為什麼要打擊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原因。耶倫說,她發現中國資本市場原來都是投房地產的,現在不投了,全部抽出來投到新質生產力去了,就是投到電動汽車行業那兒去了。所以美國一方面是擔心中國現在這麼大的產能過剩,另一方面是擔心你資金投在那兒之後,這些產能過剩可能會迅速擴張地更大。那這種情況美國必須要堵。

這也說明中共並沒有把重點放在提升內需上,並沒有想怎麼提高民眾收入,提高就業率,而是還是想通過出口來拉動,但是出口拉動經濟這條路顯然被美國堵死了。美國現在所有的政策就對付你的新三樣,電動車、電池還有太陽能板。

美國積極去風險促供應鏈和製造中心轉移

大紀元時報總編輯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很多人提出美國的一些經濟問題,比如說股市,巴菲特現在大家都關注他,因為他持了非常多的現金。今年以來巴菲特賣掉了持有蘋果公司的股票,他的公司現在持有的現金1800億美元,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因為巴菲特在美國股市上是一個風向標,這說明他對股票市場的後市不太看好,他主要強調目前各方面風險都太大了。世界其實正處在一個巨大的變化之中,但是這並不等於美國股票市場會出現很大的危機,或許巴菲特發現了更好的投資工具,正在等待時機準備入市。

郭君說,但是一直也有人看空美國市場,尤其是最近兩年,其中一個原因呢是擔心金融出現危機。美國通常是十多年會發生一次金融危機,上一次是2008年,現在已經16年了。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AI股投資過熱,過去幾年投資者大量投資AI相關的企業,導致這個股票價格非常高。所以美國道瓊斯和標準普爾今年創了歷史新高,四月份回調,到五月份再沖一次歷史記錄,這一兩個月其實是非常關鍵的。另外投資者最擔心的是利率,目前美國通脹就業的這些數字都還不錯,但下半年情況怎麼樣很多人也是比較擔心的。

最近美國上市公司公布的業績,上市公司去年利潤其實開始回升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跡象。但是投資者考慮的主要是前景,企業是否能夠持續的維持利潤,這才是他們最擔心的問題。其實投資者最擔心的時間是在2021年到2022年這段時間,其實也包括去年,當時是黃金和比特幣大幅度上升,都體現了市場的這種憂慮。

但現在看來,美國的經濟仍然還是穩定的。當然通脹的陰影是揮之不去,仍然還在。有專家認為,這一次的通脹上升會有三波,現在只是剛剛經歷了第一波而已,他們認為,過去十多年美國其實一直在實行量化寬鬆,全球也都是量化寬鬆,這一定是會有後果的,只是什麼時間變成危機而已。這一切看似都在看這個通脹的數字。

郭君表示,過去這些年美國在談到和中國經濟關係的時候,其實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說去風險,那風險是什麼呢?就是一旦美中關係變差了,貿易戰打起來了,它會影響到美國的通脹。所以美國會不斷的增加從中國以外地區的進口,過去幾年我們在市場上都看到了,就是中國輸出美國的產品在明顯下降,這體現了美國去風險的決心。我們在市場上買的衣服,原來基本全是中國產的,現在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地區都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從這個角度來看,如果中國電動車大量進入美國,這絕對是不符合美國的國策的,所以美國註定會採取一些措施大幅的增加關稅。我認為現在這個措施還只是臨時的,最後供應鏈的轉移,促使製造中心轉移才是美國真正的目的。

美中互踩痛點中共牌不多

郭君在《菁英論壇》表示,其實在對美國的貿易戰中,中共的武器,或者說中共手頭有的牌其實不多。一個原因是美國是有替代的供應鏈的,而中國沒有。美國人從中國進口的所有東西,其實都可以去別的國家進口,都可以在別的國家找到,可能只是價格不同而已。但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東西,有一些是無法替代的,比如說最高端的晶片,還有華爾街的錢,那中共的方法是它現在要用盡所有的力量,逼迫美國和中共合作。所以中共現在花錢在中東、東歐、非洲、拉美施加影響力,想促使美國必須在這些問題上和中共合作。

最新的例子是巴勒斯坦的兩個敵對組織最近在北京談判,如果法塔赫和哈馬斯能夠合作,那北京的影響力就會大大的增加,美國想解決中東問題恐怕就要沒辦法,一定要和中共合作了。在前兩年王毅有個講話說,美國不能夠一方面跟中共切割,但另一方面還要在某些問題上合作,他這個意思很清楚,就是說我們要麼全面合作,要麼就徹底翻臉。

也就是說,中共無法就經濟本身和美國討價還價,它只能夠藉助其它手段。但是王毅其實太高估了中共的力量,也太低估美國的力量。中共總是強調國家安全問題,其實美國也是一樣的,如果影響到美國的國家安全,美國是同樣會採取一切手段。非經濟手段美國與中共比起來,牌就更多了。中共的地緣政治環境更複雜,周邊的問題也更多更嚴重,比如說台灣問題、西藏、新疆,還有印度、菲律賓、朝鮮、越南、日本、南中國海等等等等,每一個其實都是中共的痛點。那當你去踩別人的痛點的時候,別人其實同樣會踩你的痛點,這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一個基本情況。我認為這種互踩痛點的中美關係很可能會延續一個很長時間,而且對中國社會的損害會更大。

新唐人、大紀元推出的新檔電視節目《菁英論壇》,是立足於華人世界的高端電視論壇,該節目將匯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熱點議題,剖析天下大勢,為觀眾提供有關社會時事和歷史真相的深度觀察。

本期《菁英論壇》全部內容,敬請線上收看。

責任編輯: 方尋  來源:菁英論壇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17/20552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