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鮮事 > 萬花筒 > 正文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來到雲南,很難說會在一頓飯的時間裡見識到什麼樣的大場面。

如果足夠有緣,就可能體驗到最深邃的輕盈感。

酒過三巡,音樂不知從什麼地方響起,身邊說話聲音越來越遠,眼神迷離,微風拂面,賓主盡歡,飄飄欲仙。

在雲南朋友家裡喝酒,人確實是飄的,到天亮都沒落過地。

傳說很多人都是在此時才領悟了生活真諦,不禁感慨世間情誼,善意其實從未走遠,負重前行的戰友就在身邊。

當那位剛才還穩如泰山的銀髮女王抄起板凳,把你的目光扛在右肩,從那種自信步伐中你就知道,今夜註定無眠。

雲南朋友講,這叫打歌,或者叫打跳,屬於某種滇式顯學,你也可以將其視為一場歡迎儀式,畢竟彩雲之南從來不會遮掩自己的熱烈。

有幸經歷過這種場面的人,就算是找到了重新認識自己的機會,心防被逐漸消解,再也沒有社恐的經歷。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於是他們主動把很多重擔扛起,扛著他和你的秘密,扛著柴米油鹽,也扛著洗衣機。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當地高手們顯然完成了人與音樂之間的硬性連接,音樂一響,腳杆就癢,手雖然開始無處安放,但身邊任何東西都會找到歸宿。

山不向我走來,我便向山走去。

酒後打歌的野生滇人,肩膀上會長出一個宇宙。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雲南人去蹦迪,基本等於降維打擊。

有人說他們在藝術語言的表達上早就領先藝術家,通過簡單的舞步,即可塑造出無限延展的氛圍感。

情到深處自然沒有拘束,保全來了也攔不住。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有個同事曾認為已經拿捏所有音樂節的玩法,直到在臨滄朋友的帶領下參加了一次聚會,從此他再也沒去搖滾樂現場開過火車。

現在主要扛摩托車。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在這部分朋友心中,打歌是寶貴的精神財富,很多時候吃這頓飯的目的就是為了打歌。

有條件要跳,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跳,一片空地就足夠他們跳起來。

只是對於第一次參與的人來說,還是很容易疑惑到底是在跳舞還是做法。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這就像是給酒後世界賦予了更多基調,疏導情感的同時也展現著自身過硬的實力。

通過一些當事人的分享可以看出一些端倪,他們擁有絕對的包容性,只要有音樂,那就沒有扛不起來的東西。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能力。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那年旅遊去朋友家做客,喝本地自考酒,沒一會整桌人莫名其妙就扛起來了,朋友讓我快找東西,說要是不扛點什麼,那就等著被扛吧。「

「那時我才明白,大力神是真實存在的,氣氛到位了,二百斤的電動車只是開胃菜,扛個電三輪也不算什麼大事。」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根據當地朋友的說法,扛不扛東西其實在於個人選擇,但當周圍人都扛起來的時候,你不扛反而會顯得有點侷促。

更不用說大師級人物的業務水平已臻化境,傳承著「南澗跳菜」的精髓,用嘴就能解決手的問題,桌子能扛就能叼,都跳出融合路線了。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我是個賣配件的,看到兩個人就抬起挖掘機挖鬥和工程車輛輪胎,當場就沉默了,那麼大的棍子都彎了。」

阿基米德需要支點才能撬動地球,而雲南的朋友大概只需要一段音樂。

愚公當年要是能找幾個雲南老表,一首歌的功夫應該就能把山移走。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當然,硬漢也得遵循物理規律,上圖的車是模型,不過仍然透露出某種決心

難免一直有人認為這裡才是舉重運動的原始訓練聖地,每個人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量級,從鍋碗瓢盆到車輛農機,興起時沒有什麼能逃離那種精準打擊。

他們通過行動證人類的潛能不止在危機時刻才會出現,快樂時也可能會被激發。

要是開一家打歌搬家公司,鄰居家的家具都要給一塊打包帶走。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扛不起來只是差兩口酒而已」

想進入這種語境,首先要知道打歌本身就是種本地傳統,應用場景相當多元,下地幹活可以跳,過節可以跳,豐收更要跳,甚至婚喪嫁娶等一系列活動都會跳。

雲南各族各地有不同的打歌調子,而共同點就是都一樣歡樂。

「我家那邊也跳,但不是必須要扛東西,只是有的人感覺喝到了那個境界不扛點東西說不過去。」

「有時候一跳起來手裡總想捏點什麼,主要還是分人,遇到喜歡扛的,隨手一抓就跳出去,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抓的什麼東西。「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我表姐結婚那次,親戚朋友來家裡熱鬧,三跺腳跳了好幾天,腳都跺麻了。」

「別說辦喜事這種大事,過年殺豬也是玩到凌晨。」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可以說打歌一直根植於當地生活,也並不需要什麼特定場合,有的人心情好跳起來了,就會有人陸續跟上。

它已經被開發出數不清的功能性,關鍵時刻還能化干戈為玉帛。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這導致即便在雲南的高速上堵車,你都有可能開啟一段快樂之旅。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感覺雲南就像一座巨大的遊樂場,哪家主題公園裡都玩不了這麼嗨,外地司機看傻了。」

「這裡很多孩子從小就會跳,真正的強者剛出生就已經玩過。」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媒體報導中顯示,「打歌」和「踏歌」一樣,屬於歌、舞、樂一體的藝術形式。

不少世居雲南的少數民族都有傳說記錄,打歌可能誕生於古代氐羌系族群後裔的遷徙過程中。

人們圍著篝火轉圈跺腳跳躍喊叫,除了可以驅寒,還能驅趕野獸,彼時的人也認為這種形式有驅魔功效。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雲南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文昌宮裡,有一幅清代乾隆年間壁畫《松下踏歌圖》,描繪了古代彝族先民的打歌盛況。

雲南藝術學院教授、研究生導師石裕祖介紹:「在漢代時期,踏歌在中原漢族地區也曾是非常流行的,宮廷和民間都有踏歌舞隊。」

那麼按照《贈汪倫》裡寫的,當年汪倫估計就是踩著這種節奏送的李白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而在臨滄市滄源佤族自治縣勐來鄉發現的滄源崖畫中,同樣存在一幅五人圍成圓圈跳舞的遠古圖像。

也就是說這裡的人至少3000多年前就在這麼玩。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類似一種可以參與進去的文化活化石,打歌似乎從未在雲南失去自己的勢力範圍,並且仍在發展中。

到了今年,他們都搞出「巔峰賽」了,正式把這一傳統項目拉入競技範疇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有位朋友告訴我,當地人民有種特別的氣質,你能從很多方面感受到這片土地所滋養出的氣息,那是種會傳染的樂觀。

「比如吃菌子進醫院從來不怪菌子有毒,都是怪自己沒炒熟,怪鍋糊了,怪喝酒,怪吃藥,怪大蒜不夠,怪油不夠,怪老麻蛇爬過。」

「實在沒處怪了,就怪運氣不好,反正不會怪菌子有毒。」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她說自己也曾在雲南學會了打歌,當時扛著牛的阿哥對她講,扛與不扛都不是問題,只要加入就熱烈歡迎你。

最終她也把手邊的電風扇扛起,但腦海中卻不停閃爍著一段回憶。

雲南好像是有大象的。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見過雲南人打歌,才懂什麼叫極限抗壓

責任編輯: 李華  來源:不相及研究所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523/2058008.html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