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中國經濟 > 正文

北京紫禁城再現異象 坤寧宮瓦片遭強風吹落

近日,北京遭遇狂風暴雨,連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故宮也未能倖免,屋瓦被大風吹落了一地。分析人士和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感應」,這次事件或是某種超自然力量對中共統治者作惡多端的警示,中共的行為既引發了民怨,也招致了「天怒」。

2024年5月30日,北京遭遇狂風暴雨,故宮坤寧宮的瓦片被大風吹落。圖為北京故宮入口。(Hector Retamal/AFP)

近日,北京遭遇狂風暴雨,連擁有六百多年歷史的故宮也未能倖免,屋瓦被大風吹落了一地。分析人士和學者認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天人感應」,這次事件或是某種超自然力量對中共統治者作惡多端的警示,中共的行為既引發了民怨,也招致了「天怒」。

5月30日下午,原本天氣晴朗的北京突然遭遇雷雨和大風天氣,部分地區還降下了冰雹。中共官方監測數據顯示,北京大部分地區出現了8至10級的短時大風,豐臺千靈山的風力尤為強勁。疾風驟雨過後,街頭一片狼藉,許多大樹被連根拔起,車輛也被掀翻。

當天下午2時許,故宮坤寧宮的屋頂瓦片被狂風吹落,紅色磚瓦散落滿地。目擊者上傳到網上的視頻顯示,在現場躲雨的遊客紛紛驚呼躲避,擔心被瓦片砸傷。目擊者表示,瓦片掉落後,故宮博物院工作人員迅速將遊客疏散至安全區域,未有人員受傷。

當地文旅局事後對此回應稱,他們將通知相關部門並與故宮聯繫,由有資質的人員開展修復工作。

故宮又名紫禁城,始建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在永樂十八年(1420年)落成,曾是中國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皇宮。

坤寧宮在明朝時是皇后的寢宮,又稱「中宮」。清順治十二年改建後,坤寧宮成為清宮薩滿祭祀的主要場所。雍正皇帝以後,皇帝移居養心殿,皇后也不再住在坤寧宮。坤寧宮成為專門祭神的場所,並先後舉辦了康熙、同治和光緒皇帝的大婚儀式,也是末代皇帝溥儀舉行婚禮的場所。

就坤寧宮瓦片遭大風吹落一事,前北京律師、民陣加拿大主席賴建平認為,這不僅僅是自然現象,而是蘊含某種天象的警示。

6月2日,賴建平在接受大紀元記者採訪時表示,這其中涉及「人世」和「天命」的關係。當罪惡或邪惡達到極端程度時,中國人常說會引發「天怒人怨」。他解釋道:「不但人會怨,連天都會怒。『天怒』會通過各種自然現象表現出來。這次坤寧宮的瓦片被吹落,我認為並不是純粹的自然現象。」

賴建平表示,當一個社會即將發生大變局時,確實會有異象出現。他認為,這次事件是中共專制統治和中共黨魁習近平一人獨裁即將出現危機的徵兆。

之前在浙江和湖北等地出現的血色天空等反常現象。他說:「我認為這是某種意義上的『天人感應』,是一種超自然力量在提醒我們,警示當前的統治者作惡太多,不僅引發了民怨,也引起了天怒。這是某種天象在注視著人世。」

首都師範大學前教授李元華也對大紀元記者表示,故宮已經經歷了六百多年風雨,突然發生這種異象,必然與人間發生的事情相對應。

他說,中國傳統文化中一直有「天人感應」的說法,自然界的變化與人世間的狀況相對應。此前,故宮曾發生幾扇大門突然被風吹垮的事件,現在坤寧宮的瓦片又被狂風暴雨掀下,他認為這是中共政權即將滅亡的預兆,而類似的異象將會越來越多。

李元華還表示,中共一直宣揚無神論,實際上中共官員非常相信這些事情,包括習近平修自家的祖墳、保秦嶺龍脈等。

他說:「上天也在給人機會,用這種異象警示世人。世人如果被中共洗腦,認為這些都是自然現象並且不當回事的話,這些警示就起不了作用。這些異象頻繁出現的時候,一定是有事情將要發生。」

北京故宮異象頻出被認為是不祥之兆

北京故宮歷來是皇權的象徵。近年來,故宮曾經歷水淹、宮殿大門被風吹倒等異象。外界普遍認為,這是預示著中共政權即將滅亡的徵兆。

2023年7月底,受颱風「杜蘇芮」的影響,北京連續數日遭遇破紀錄的強降雨,引發了嚴重洪災。即使是六百多年來從未被水淹過的故宮,積水深度也達到了膝蓋,這一情況在中國引發了廣泛討論。

香港風水師「風水豪」曾表示,紫禁城被水淹是一個非常糟糕的跡象。作為王朝的象徵,紫禁城在過去六百年從未經歷過淹水的情況,但現在僅因一陣風吹過就遭受淹水之災。

風水豪認為,紫禁城淹水是由於中南海「堵塞」所致。紫禁城內外都有一條河流,流經紫禁城內的太和門前的是內金水河,流經天安門前的是外金水河。水從內金水河流向外金水河,再流到中南海。然而,中南海的水排不出去,水倒流就造成了紫禁城淹水。

他表示,紫禁城作為皇權之地,淹水被視為王朝不穩的大凶之兆,並且預計這種不穩現象可能會持續。

實際上,在「杜蘇芮」颱風到達之前,故宮就已經因為一場強降雨而遭受淹水。當時,慈寧宮院落西側因強降雨,短時間內積水達到17厘米;8處輕度積水,最大水深6厘米,後通過人工排水等措施將積水排出。

2022年3月4日是中共的兩會開幕的日子。當天狂風大作,故宮太和殿側面大門被風整體吹垮。

當時網上的視頻顯示,太和殿背面左側的四扇門全都倒在地上,殿內有工作人員在走動,視頻中還能聽到風聲呼嘯。

太和殿是紫禁城中規模最大、等級最高、體量最大的建築。公開資料顯示,太和殿高度達26.92米,是明清時期北京城最高的建築。皇帝登基、皇帝大婚、冊立皇后、命將出征等重大儀式都在此舉行,因此太和殿被譽為「中華第一殿」,象徵著皇權的至高無上。

紫禁城的宮殿均採用純木結構建造,太和殿在歷史上曾經歷過焚毀和重建。然而,太和殿的大門被風吹倒,這樣的情況在歷史上實屬罕見。

台灣易經學會指導委員蔡竺欣曾對大紀元表示,在陽宅風水學中,最重要的三個要素之一就是門。門是陽宅納吉排凶之所,也有門神護衛。如果連門都被吹垮,那就意味著門神的護衛已經無力。而北京太和殿作為皇權的象徵,其大門被吹倒,則象徵著一個朝代的殞落。

責任編輯: 楚天  來源:大紀元專題部記者徐亦揚報導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4/2062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