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史海鉤沉 > 正文

為什麼英法聯軍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1860年,英法聯軍打進了北京,燒毀了圓明園。這件事中國人都知道,它被中共當成國恥寫進了歷史書里。然而,有一個問題我們似乎沒有想過:為什麼英法聯軍打進北京後,燒的是圓明園,而不是紫禁城?

按理來說,紫禁城是皇宮,是大清權力的象徵,既然要放火,那麼應該在這裡放火才對。而且圓明園在今天的海淀,清朝時還是北京城的郊區。聯軍都打到紫禁城門下了,為什麼不順帶燒了紫禁城,卻要拐彎繞到郊區去燒一個皇帝的私人休閒娛樂場所?

在歷史書上,這段歷史沒有細講。十幾年前張鐵林、劉曉慶演了一個電影《火燒圓明園》,電影裡也沒有講為什麼要燒圓明園,好像圓明園莫名其妙地就被燒了。圓明園被燒的真實原因,好像被中共有意地隱藏了起來,有些不好開口的地方。那麼英法聯軍為什麼要燒圓明園而不燒紫禁城呢?

事情說起來其實也不複雜。鴉片戰爭後,中英簽訂了《南京條約》,十二年後,英國人又跑來要求修約。什麼是修約呢?英國人覺得,《南京條約》都簽十幾年了,大清應該明白了自由貿易的好處吧?那麼第一次開放的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這五個通商口岸就顯得不夠了,英國人希望大清能把全國都開放了,實在不行的話,沿海大城市、長江沿岸城市都開放也可以。而且《南京條約》規定,英國人只能在這五個城市活動,中國其餘城市都不能去,英國人希望這回能在全中國暢行無阻。還有,兩國最好能互派公使,我派個大使駐北京,你派個大使駐倫敦,方便咱倆搞外交。另外,英國人還希望能向大清皇帝親遞政府公文,英國人以前想和大清最高領導人搞搞交流會晤,根本就沒門,大清皇帝根本就不見,各級官員也都踢皮球,沒人理,英國人因為這事身子都掏空了。

這些就是修約的主要內容,按近代史大家蔣廷黻先生的歸納就是:「公使駐京,大陸遊行,長江通商,這是雙方爭執的中心。」站在國際角度來看,這是很正常的事,無論是今天還是在一百年的國際,這些早就成了共識。但問題是,英國人面對的大清,是一個自大自負、目中無人的政府。大清從來都認為自己是天下共主,英法美什麼的都是海外藩屬國,這世界上沒有什麼國際,我就是世界,我就是國際。這就是為什麼鴉片戰爭後清政府根本沒有吸取教訓的原因。

而這幾條里,大清最抵制的一條是公使駐京、親遞國書,因為英國人堅決不磕頭,你要親遞國書還不磕頭,做夢去吧。千萬不要小看這一條,這一條可以說就是後來導致戰爭的起因。為什麼清政府必須要洋人磕頭呢,因為磕頭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動作了,它是大清皇恩浩蕩的體現,是執政合法性的基礎,洋人本來就是海外藩國,見到大清共主沒有不跪之理。清政府要求洋人不僅要磕頭,還必須是標準的三跪九叩。其它條款都可以商量,唯獨這一條清政府堅持到死也不動搖。

所以事情會怎麼發展大家都知道了。英國人跑來要求修約,清政府說,這個外務嘛,我們都是由兩廣總督處理,你們去廣東吧。到了廣東,廣東大員說,哎呀,這麼大的事要中央說話才行啊,你們去中央吧。在這之間,皇上和廣東大吏們整天就在演戲對台詞。踢皮球是中國人最拿手的事,廣東踢到北京,北京踢到廣東,英國人就在中間轉。幾年後,英國人轉暈了,也被激怒了,忍無可忍,決定出兵往天津去。

責任編輯: 李廣松  來源:每日頭條 轉載請註明作者、出處並保持完整。

本文網址:https://tw.aboluowang.com/2024/0601/2061640.html